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六章 杭州政事

    广明元年,正月初十。

    今日杭州城热闹非凡,不知为何鬓发如雪的杭州第一谋士成及,单骑入城。

    温文尔雅的口吃书生,忙碌数日,乘车入城。

    坐守睦州,杭州数战,被百姓们封为“佛怒金刚”的顾全武,带数名亲卫入城。

    身披七彩琉璃铠的锦绣将军杜陵,走马观花,潇洒入城。

    钱留从弟,杭州新贵,钱銶入城。

    镇守杭州城外的实权官员一一入城后,城中皮光业、沈崧、杨宗昌以及脸皮非常厚的赵长钦,依次进入刺史府。

    今日将杭州势力实权人物看了个遍的杭州百姓,纷纷登上茶楼,在议论钱留势力的同时,还在猜测杭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钱留所在位置往下看,此时的杭州刺史府,已然有了一座小朝廷的气象。

    文武八人,各自并列,杨宗昌、赵长钦等世家势力,身居其后。

    因为杭州刚刚退敌,而且一战之后,杭州被打乱,这些时日,各个方面都是政务繁忙,所以这还是杭州势力,开春一来的第一次议事。

    钱留先开口道:“朝廷方面,对江东局势有新的布置。”

    “周宝改任镇海节度使,除去镇江军编制。同时,新任浙东观察使崔廖。”

    镇江军镇的是长江和钱塘江,如今杭州境内的钱塘江被钱留所控制,再留镇江军这个编制,难免会让人耻笑。

    江南东道,在唐中后期被分为三道,分别是苏杭六州的浙江西道,因为钱留已经得到了睦州,所以得加上睦州,故而浙西一共七州。

    江东中部为以越、温两州为首的浙东七州。

    再往下是以建州、福州合称的福建五州。

    现在江东,大致是以三个势力集团控制。

    浙西除杭州、睦州外的苏五州,由周宝的镇海军控制。

    浙东观察使崔廖势力,则是控制浙东大部分地区和福建两州。

    剩余数州,则是像钱留、董昌这些手握兵权的刺史州派势力控制。

    钱留说江东大局,则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布置。

    现在钱留的势力在杭睦两州,北是周宝,南是越州董昌。

    钱留道:“周宝势力和我方势力,眼下是以礼相待,杭州北线防御相对缓和。”

    “我们先来说说这南面的董昌。”

    “我心中的初步想法是在余杭和杭州的中间南部,建一座城,打造出南防的军事重镇。以拱卫杭州。”

    “不知杭州府库,能拿出多少钱粮来促成此时。”

    皮光业一拱手,道:“不知主公准备多久建成此城?”

    钱留道:“五年之内,越快越好。”

    皮光业点头,沉吟思量片刻后,计算出了一个大概。

    皮光业道:“今年杭州破败,府库吃紧。但主公若是要五年建成此城,若风调雨顺,是可为之。”

    钱留点头,看向成及和林鼎,问道:“这些时日,百姓安置进展得还算顺利?”

    话说成及和林鼎这几日都在忙些什么呢?

    义军如火,杭州如长满杂草的地,大火烧去了杂草,同时也留下了一片肥沃的荒地。

    成及、林鼎,这几日辗转杭州各县,登记户籍,统计良田,设立县衙等等繁琐之事。

    杭州一战,土地兼并问题被连根拔起,各县辖区,留下了大批的农田。

    在安置好少量拥有良田的百姓后,就将部分良田按照每户的人口,分给了租田为生的农户,田直接赠送,但决不允许买卖。

    那些原本无田无地的百姓,对此丝毫没有怨言,因为他们都清楚,若没有钱留,他们来种的地都没有。

    安置完这些百姓,各县还剩下许多良田。

    成及问道:“这些良田,主公准备如何处置?若是闲置,恐怕损失巨大!”

    其实钱留也是比较为难的,土地兼并问题是解决了,但同样也出现了人少地多的情况。

    这些良田,若是按照各方利益权衡,送给那些有功之臣,或是军伍氏族,不出几年,土地兼并问题又将卷土重来,而难以解决。

    钱留握在手里,肯定会造成闲置。到时候造成杭州之内大片空地,杭州之外饿死无数,届时天下百姓肯定会臭骂钱留浪费土地,不给百姓留活路。

    对于土地改革的政策,钱留手里不是没有,他是穿越者,先进的政策在他腹中多如牛毛。

    但真正适宜的却少之又少,政策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宜的。现代先进的政策,不一定适宜这个时代,也不一定适宜杭州的情况。

    就拿王莽的政策来说,王莽上台种种政策先进到让人怀疑他是穿越者,但却少有真正实用的。

    所以钱留在掌握杭州之后,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改革,因为钱留非常清楚,现代的政策不一定适宜在这个时代用。

    已经逐渐适应刺史府议政氛围的林鼎,结巴的问题好了不少。

    林鼎开口道:“主公不妨拿出一部分良田用来安置流民。”

    黄巢所过之处,除了尸横遍野,就是四处逃难的流民。

    安置流民,可以让杭州损失的人口得以补充,又可增加赋税,同时让良田得到耕种。

    钱留点了点头,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钱留心中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谋划,先由军队屯田,然后划出一部分安置流民,给流民田地,算是租借,只有耕种三年过后,才能让这些流民编入户籍,同时将土地划过他们名下。

    钱留将心中想法说出,众人开始针对种种细节进行敲定。

    农业乃万业之本,只有解决了农业问题,才能延伸到商业等等行业之中。

    而要解决农业问题,并不是直接一句安置流民就能完事了的。

    政务是具有复杂性的,单拿安置流民一事来说,就有说不完的细节,杭州可以安置多少流民?流民今年的粮食问题如何解决?流民该如何管理,才不会激化本地百姓和流民之间的矛盾?

    如何保证这些流民真正扎根杭州?

    林林种种,可谓是复杂繁琐到了极点。

    这个针对土地的政策商议,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了下午,直到几名武将听得差点睡着了,钱留和几名文臣这才定下了一个大致方案。

    我们简略的说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分给杭州百姓的土地,称之为私地。私地不能买卖。

    私地赋税为四成,除广明元年不用纳税之外,往后数年则必须纳税。

    家中若有军伍,可减免一半赋税。

    同时,若是家中无劳力,可用土地在县衙兑换一定的钱财。由县衙收地后重新分配,以此来保证土地的活性。

    禁止买卖和租借,是防止土地兼并问题。而官府认购,则是为了保证土地的活性。

    剩余空闲下来的土地,称为公地,公地划出一部分让军队屯田,剩余七成,再除两成留官府用于其他用途后,剩下的五成,拿出三成安置流民。

    公地税收八成,耕种五年后,转为私地。税收按私地标准。

    别看八成是税收过重,其实对流民来说,九成都是可以的。他们只要有地种,能保证自己一家老小被养活,那就是天大的赏赐。

    同时,流民可让子弟入伍,入伍后,流民的公地,直接转为私地,同时减免一半赋税。

    最后的两成公地,钱留会用来奖赏立功士卒。

    从这部分公地奖励出去的,都不能变为私地,而是有年限的租借地。立功获地者,若犯下军规,会被罚没。立功获地着,战死之后,这些土地直接折换为银钱。

    折换的价格,按照战死着所立功劳来评估兑换倍数。

    若是攻城战死,城未破,则是市场价格,兑换抚恤金。

    若是攻城,城破,则以市场价格的两倍兑换抚恤金。

    这一部分土地,之所以会被上交,则是为了避免,地越封越少的情况。

    为了鼓励士卒们敢于作战,这两成的租借地,非耕种良田部分和城区土地,可转为私人财产,让士卒的儿孙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