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九章 众生相

    吕大器向士子们表示朝廷一直在研究发动北直隶攻势,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明军主要是步兵组成而鞑子基本上都是骑军来去无踪机动性非常强大,因此大江北岸从扬州府一直到兖州府都在敌骑的袭击范围。

    这令得从扬州府基地往前线输送粮秣变得十分困难,每次船队出动都得有大队人马在两岸护卫才能够出行,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而船队越靠近山东地界越容易遭受骑军突袭,由此不得不步步为营、龟行前进。

    这导致兖州大营的军粮一直没有充沛过,刘督师和路阁老、忠勇侯还有本官以及兵部、户部的诸位官员为此献计献策商议了好几回,可是咱们骑军力量单薄这方面无法与鞑子抗衡,粮秣输送的问题无法解决,目前只能用我们明军的长处一点一点去挤压鞑子的活动空间。

    “诸君。若谁有可行的计策可以直接求见牧斋先生或者致信内阁,朝廷保证会认真研读每一份书信、每一个计策。只是,南方各地遭遇兵灾如今百废待兴,监国殿下初临应天府日理万机为万民分忧,你们这般聚集起来闹哄哄的,街坊们还以为朝廷出了什么大事,传到外面又会变成什么样?”

    “如今南方的稳定局面可谓不容易,诸君更当知道北方尚有大明子民还在鞑子铁骑的淫威之下,南直隶官员士绅军民当齐心协力为君上分忧、为百姓造福。俨若恳请诸君往后凡是事涉朝廷军政大事当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不出面做事的帝王永远没有错,吕大器举出朱慈炯这面旗帜可谓一招妙棋,士子们听了有的哽咽、有的当场落泪,纷纷表示自己行事鲁莽差点损害了监国殿下的英名,愿意与吏部和内阁沟通自己的想法。

    钱谦益趁机宣布礼部将设立特别的接待部门,专门负责与士子们沟通、联络,自己将任接待部门的管事,凡涉重要意见建议将约该士子直接见面商谈。

    谁不想在当朝礼部尚书面前露脸,钱谦益的话语才落就有几个士子出言表示自己有建议,何时能到礼部约谈。

    “一会老朽就去部里安排人事,明日诸君就可到礼部报备、等候约谈。”钱谦益扳回一局露了脸表面上矜持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两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一唱一和做事滴水不漏,就在士子们唱喏准备回去的时候,人群中又有人发声了:

    “学生听说福建船队北上归朝廷调遣之后,从辽东到南洋的海面全部在大明水师的控制之下,既然如此朝廷可以令水师通过大河运送粮秣至徐州府,再有徐州府经微山湖运抵兖州,全程都是水路鞑子骑军岂不是只能望水兴叹。”

    话音一落全场寂静,士子们齐刷刷看向吕大器,有的人脸上满是狐疑之色想看看他如何答复这个问题。

    “这位贤达想必是北地士子吧。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中间有一些关键细节需要确认,因此水师正在沿途检验河道、水文,之后朝廷会试运几次看看效果。”

    “当初郑将军、顾将军的海船能直接驶到应天府,为何如今控制了江河却连徐州府都去不得,还请大人赐教?”人群中有人发问。

    “大河从徐州府到入海口沿途需穿过泗水、汴水、涡水、颍水、淮水,然河口交汇处的水文情况异常复杂,稍有不慎船只便会打旋倾覆,粮秣事关重大必须慎之又慎。”

    吕大器解释后钱谦益和杨廷鉴也上前作保,士子们这才这才三三两两散去,可是,大伙的心头都有一个简单的疑问:在大洋经历大风大浪的海船难道经不住大河的水流,不管怎么说都有些奇怪?

    回去的路上就有人开口提出了这个疑问,边上的同伴一拍即合、点头附和,经有心人的宣扬后迅速扩散。

    第二天,有士子去礼部求见钱谦益,就此事询问缘由,更有激进的士子直接到通政司上书监国殿下朱慈炯,直指朝廷有人暗中意图阻止大军北伐、其心可诛,为了防止有人暗中扣下上书,那角色在通政司大门口大声朗读自己的文书后才递上去。

    仅仅一天时间,此事闹得满城皆知,就连应天府的街坊们也开始议论起来。可是,路振飞、吕大器、钱谦益他们再也找不到推脱的借口了。

    此时经历远比他们坎坷的杨庭麟献上一计,说是大家各自吩咐门生故吏以及家人仆佣出去宣扬,就说书生纸上谈兵不知道任事的艰难、兵事的凶险云云,总之把水搅浑不能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先拖过一阵等这事慢慢凉下来。

    众人无计可施只得照做,一时间倒也在士子和应天府街坊中赢得不少支持的声音,可是渐渐的由此形成了两派观点,虽然还没有领头角色抬出来闹事,但那苗头的确令人有些担忧。

    由于朱慈炯当初立下誓言,不收复顺天府绝不登帝位。

    由此,他的身边也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认为三路大军士气正旺形势大好,反观鞑子自打湖广战役失利后节节败退、没有赢过一会,监国殿下当趁此良机下旨令大军与鞑子决战,一举收复顺天府。

    另一派以周梓兰姑娘为代表的,由于刘亘给她和钱清扬的书信中透露过一些军事机密,因此知道鞑子大军未受到严重打击、仍有翻盘的实力,因此提醒他刘亘、路振飞和吕大器都是精于军事的大臣定会细细谋划军略,切不可脑袋一热去干扰前方大军攻伐。

    说实话,朱慈炯心里其实也很想一举收复顺天府,把父皇母后和皇兄妥当安葬让他们入土为安,自己也可以风风光光登上帝位统治大明。

    对于军事他一知半解,觉得两帮人说的都有些道理,思量了几天最终请路振飞和吕大器商谈此事。

    朱慈炯倒不是想给朝廷施压,可外人不这么看啊,从不过问军事的监国殿下突然召见两位阁老询问此事,在乘势进攻派看来他们取得了阶段性上风,于是加紧游说活动。

    别以为乘势进攻派都是些不谙世事的昏官、奸臣,其实大多数角色只是想因此蹭一些军功为监国殿下登基后的大赏伏下资本而已,要知道那会儿的官职起起落落波动最大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有路振飞和吕大器在那执掌朝政,再想走捷径那就难咯。

    路振飞和吕大器两个老人精爷琢磨出了朱慈炯内心的偏向,不管结果如何怎么着也得给个说法、做个交代,于是两人准备跑到扬州府与刘亘会面,出发后为了减少刘亘的来回奔波最后又把地点定在淮安府。

    另外黄道周肯上朝当差是因为另外连在一起的两件大事,也可是说是他有台阶下了。

    应天府安定之后朱慈炯在路振飞的建言下把逃亡的各地藩王集中起来安置,众目睽睽之下唐王朱聿键的性命算是暂时无忧了。

    由于顺天府的大多数权贵在多铎下江南时投降了鞑子,好多府邸、豪宅被多铎赏赐给了左右功臣,夺取顺天府之后朱慈炯宣布凡是投降的权贵一律夺去封号贬为平民,还趁机把那些豪宅、田土收归朝廷。

    除了小公爷徐文学家和诚意伯刘孔炤家,其他勋贵如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还有臭名昭著的忻城伯赵之龙等当初统统投降鞑子。

    那些勋贵当然不肯就此束手,他们联合起来一起闹,有的跑到紫金山太祖灵前去哭诉,还有的通过各种关系给朱慈炯兄弟传话,要求保住爵位、家财。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