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八十章 硬骨头

    由于顺天府的大多数权贵在多铎下江南时投降了鞑子,好多府邸、豪宅被多铎赏赐给了左右功臣,夺取顺天府之后朱慈炯宣布凡是投降的权贵一律夺去封号贬为平民,还趁机把那些豪宅、田土收归朝廷。

    除了小公爷徐文学家和怀远侯常延龄、诚意伯刘孔炤家,其他勋贵如抚宁侯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还有臭名昭著的忻城伯赵之龙等当初统统投降鞑子。

    那些勋贵当然不肯就此束手,他们联合起来一起闹,有的跑到紫金山太祖灵前去哭诉,还有的通过各种关系给朱慈炯兄弟和路振飞、吕大器、钱谦益等人传话,要求保住爵位、家财。

    拐个弯都能搭上亲戚关系,徐文学父子、刘孔炤家人都被缠的躲了起来,就连国舅周家都有人找上门去求情,路振飞和吕大器、钱谦益、袁继咸等阁老家里更是三天两头被哭闹的人群围住。

    来了一个人你还能板脸逐客,面对一群哭哭啼啼的,只得哄着骗着让他们离开。

    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人脉广大、消息灵通,加之又有驱使的族人、奴仆,凡是被他们盯上的人物没有哪个脱得开的。

    烦啊!

    大伙三三两两到路振飞跟前诉苦,路振飞自己也是有苦难言,这事涉及太广谁也不敢出面啊。

    首辅也不行,主要是勋贵们在顺天府经营了近三百年一个个树大根深,得罪了这一班子哪天横尸街头都不知道,更有可能祸及子孙,因此路振飞也只有到朱慈炯哪儿去讨主意。

    朱慈炯性子里有崇祯皇帝那偏执的一面,他对投降李闯、鞑子的两京勋贵深恶痛疾,这帮混账让他们捐些银子给边军充粮饷那是一个个干嚎着哭穷,等到李闯、鞑子杀到,不是被抄了家就是主动献上金银求活路。

    大明的金山银海全被李闯和鞑子捞去了,每每想到这一点朱慈炯兄弟就恨得咬牙切齿,要不是祖宗家法在那,兄弟俩连各处外藩也想一并撤除。

    “他们以为锦衣卫是摆设不成,让胡雁南去抓人投入诏狱,凡是投降李闯鞑子的勋贵一个个过堂留证。”听了路振飞的禀报朱慈炯涨红了脸冷冷道。

    朱慈炯痛恨那些国蟲不经意间把锦衣卫都搬出来了,路振飞哪会不清楚锦衣卫的厉害,趁着兵荒马乱锦衣卫树倒猢狲散的机会死死压着,放出来容易收拢难啊,哪能给它蹦出来作威作福。

    再说如今是自己当政掌朝纲,万一一个不小心给锦衣卫做大成了气候,史书上肯定会有自己的一笔,清清白白了大半身谁不想有个好名声留下,路振飞和吕大器一生没有污点,两人都瞄着文正、文贞的文臣最高谥号呢。

    因此他赶忙劝说:“殿下。眼下光复朝新政才刚刚开始,大开诏狱有损殿下的清名,不如把此事交给刑部依律处置。”

    朱慈炯尴尬地一笑:“多谢先生提醒,一想起那帮国蟲的作为孤就来气。”

    他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尽管年纪不大可终归是崇祯皇帝的宝贝儿子,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权力这东西有着比平常人更加深刻的理解,锦衣卫有了实力、势力不就是他朱慈炯有操控一切的实权。

    真正的人小鬼大,稍稍试探一下见路振飞毫不犹豫、态度坚决只得含混着掩饰过去,说着朱慈炯想了想又道:“那些国蟲在南直隶经营了三百年,可谓树大根深各种关系利益盘根错节,刑部没有得力的老臣坐镇只恐压制不了他们,会不会惹出事端?”

    “老臣正要禀报殿下,刑部眼下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莫非是黄幼玄?”

    “殿下英明。”

    “哈哈。倒真是个合适的人选啊。”

    顺天府内玄武湖附近有不少勋贵们的别院,此处既不引人注目也便于护卫、监视,因此路振飞和朱慈炯决定把各地逃亡藩王统一安置在那里,受宗人府统管。

    为了加强戒备,除了外围有五城兵马司的人马看护外,街道、府门都有宗人府的直属兵丁值守戒备,为此内阁还特意给他们调拨了五百战兵、两个百户队的水师驻守玄武湖。

    宗人府宗正是周梓兰姑娘的老爹周易,周易的性格与老爹、兄弟迥异是个老实人,让他上朝站班跟着磕头还成,要他管理宗人府的事务着实为难人。

    没办法,谁让朱慈炯兄弟像亲姐姐一样供着、宠着周梓兰呢。

    内务方面如今比较简单,周梓兰花重金给老爹请了两个绍兴师爷帮助处理,周易只要听他俩念公文画押就成;当然,重要的公文需带回家交给周梓兰过目查验。

    看护藩王怎么少得了锦衣卫,外面的那些事全都有胡雁南的人在管理,有事直接报到朱慈炯那儿,这等于是锦衣卫的另一支人马,不过路振飞、吕大器、钱谦益他们全都当做不知道,对周易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皆大欢喜嘛。

    监国殿下是有想法的君王,千万不要学张太岳,为了身后事大伙该糊涂时多少糊涂一些,你好我好大家好。

    唐王朱聿键住进了徐文学家捐出来的大别院,朱聿键上表请辞说太大太奢华,还把朝廷给他留下的两百护卫遣散,只留下十余贴身亲卫保护安全。

    又不是自己的财富慷他人之慨朱慈炯一点儿也不在乎,还可以显示自己的宽阔胸襟,朱慈炯下旨吩咐朱聿键安心入驻就是,还说朝廷记着唐王为大明分忧的功绩,不过那两百护卫被他借机砍掉了一百五十个名额,只留下五十人守卫偌大的唐王府。

    在路振飞、钱谦益等人的谏言下朱慈炯封朱聿键才两岁的儿子为唐王世子,这招一出黄道周终于坐不住了,面见路振飞、吕大器、钱谦益等阁老后再去拜见朱慈炯兄弟,正式为光复朝效命。

    藩王的嫡出大儿子一出生府内众人便口称世子,但这只是喜气、尊敬的称呼而已,朝廷并不认可,只有到宗人府入籍、朝廷颁发册书、玉牒,这铁打的藩王头衔才算落到实处。

    一般像秦王、晋王、周王、宁王这些太祖册封的大藩,嫡长子一般要到八岁之后朝廷才会册封为王世子,像唐王两岁的牙牙小儿就被册封为唐王世子,肯定是监国殿下和朝廷的的特别恩典。

    一句话,只要唐王朱聿键不参与谋反,往后这一系算是安稳了,接下来轮到黄道周上场表演。

    黄道周在崇祯朝是一个醒目的存在,他和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等在军事方面有声望的大臣不同,他敢于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直言进谏,还要出口顶撞,这是所有大臣都想干而不干的。

    崇祯十一年,因为与宠臣杨嗣昌意见相左当面顶撞崇祯皇帝,被从前途无量的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贬为江西按察司正九品照磨,可他浑不在乎照样干得有声有色。。

    这样一个人物,在隆武朝任首辅时因为郑家不肯北伐,亲自率弟子乡民千余人北上抗击鞑子,谁都知道老黄这一去将有去无回,可他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号召南方官吏、民众行动起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途。

    钱谦益是大儒有名望,黄道周的名望有热血铸就别人比不了,可是,如今黄道周的内心并没有外人看上去的那般凛然、那般令人景仰。

    不怕崇祯皇帝不怕死的黄道周还会怕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