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逼迫二臣

    这个时候来圣旨?

    王家彦和李国祯都暗自揣测。莫不是朝廷准备派京营的士兵出城迎敌?

    那绝对是愚蠢的。

    就目前京营的状况,这些人,保卫京师都够呛,再派人出去,无异于自寻死路。

    揣测归揣测。

    两个京营的头头还是恭恭敬敬的出营接旨。

    不过当看到京营外传旨的人,无论是王家彦还是李国祯都吓了一跳。

    一般来传旨的天使,莫不是皇宫里的太监。

    但这一次……竟然是太子!

    他正穿着玄色的衣服,拿着金黄色的卷轴等在营外。

    两人可以很容易确认正是太子本人。

    作为崇祯朝的高官,王家彦和李国祯都是见过太子本人的。

    除此之外……新建伯王先通也在太子身旁,这又是哪一出?

    两个人都觉得很古怪,按理说不应该是这样啊,相互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眼中都看出了相同的疑惑。

    不过,既然圣旨到了,现在也并非质疑这个问题的时候。

    两个人恭恭敬敬的出营,跪拜,接旨。“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面无表情,心里却很紧张,在这最关键的时候,走错一步都将万劫不复。

    除了获得兵权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但是在明朝,想要以太子之身得到兵权,实在是困难重重。

    眼前两人,朱慈都了解过了,一个是提督京营戎政襄城伯李国祯,另一个则是协理京城戎政兼兵部右侍郎王家彦。

    甚至在朱慈所获得的记忆里,对两个人十四天后的结局也记得清楚。

    王家彦,天启二年进士,最后死守安定门,城破后,朝皇宫跪拜谢罪,继而自杀身亡。

    至于李国祯么……呵呵。

    总之,面前的两个人是朱慈烺所要过的第一关。

    展开圣旨。

    朱慈烺宣读。

    奉

    天承运皇帝

    敕曰:

    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

    今逆贼直逼京师,师徒暴露,黎庶颠连。

    尔太子朱慈烺,才猷英果,器识忱雄。

    尔命提督京营戎政,措京师于衽席,修封守于团营。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五。

    按理说任何一道圣旨下来,日期那边都会加盖皇帝的宝印,譬如崇祯的圣旨,必须加盖“崇祯之宝”

    但朱慈手中的这道圣旨……并没有加盖。

    原因无他。

    矫诏而已。

    朱慈也想伪造的像一些,但其他的都好说,可皇帝的御用印信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这么个假东西,只要给朝臣看上一眼,就能辨出真伪。

    在念完以后,自个收了起来。

    但是,对王家彦和李国祯来说,即使不去看圣旨。

    只听内容也感觉到不太可能是真的。

    永乐以来,别说让太子掌兵权,就算是藩王亦未有过。

    要是皇上真的下了这道圣旨,立马会有一大波言官御史撞死在廷柱上。

    即使皇上真的不顾大臣的阻挠执意下此圣旨,内阁只要压住票拟,照样让这道旨意发不出去。

    而没有内阁通过的圣旨,在法理上是说不通的。

    下面的人完全可以不当回事。

    王家彦起身后第一个问题是。“太子殿下可有兵部的批示?”

    “没有。”这东西根本没时间准备,更何况朱慈烺前世今生都未曾见过此文本长相,与其伪造,还不如坦诚以待。

    “可有内阁的文书?”

    “也没有。”

    这也没有,那也没有,这哪是圣旨啊,分明就是中旨!

    那么问题来了,当职能部门接到皇帝的中旨该怎么处理?

    故宋时已有很好的例子,当初岳武穆北伐,接到两份朝廷的文件,一件是朝廷的正式诏书,要求撤兵,一份是高宗的中旨,要求不要怂,继续干。

    岳飞奉了中旨,然后成了民族英雄。

    但回去后,还是被冤杀了,连皇帝都保不住他。

    在当时的南宋,岳飞被杀,是合乎法理的,毕竟没有经过相权认同的中旨,是不合法的。

    岳飞从了不合法的中旨,违背了合法的诏书,这一条罪名起码是成立的。

    明代虽没有了宰相,但内阁的权力相比于过去的宰相,有过之而不及。

    大明三百年,十六帝,别说有人奉行中旨了,就算是皇帝自己也很少发出中旨。

    这在颜面上都过不去。

    通常情况下,皇帝的中旨若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臣们多半会给点面子。

    但要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无论是谁也不会擅作主张,不要命的去执行。

    太子的手中的中旨便是大事,将京营兵权交给太子?!

    这道中旨妥妥的应该被封还圣上,根本没有执行的必要。

    李国祯最了解圣上了,他觉得圣上就算再无能也绝对不会擅发中旨的。

    他怀疑朱慈手中的圣旨是矫诏。

    但当这个想法出来后,连自己也吓了一跳。

    如果质疑太子手中的圣旨是矫诏,那太子的罪过可就大了,私自染指兵权,形同谋反,轻的夺去太子之位,重的甚至会被赐死。

    “那还烦请太子去趟兵部,备了批文,再来此地交割京营。”王家彦也觉得圣旨很可疑,即刻将此烫手的事情推回去。

    王家彦不知道太子是何目的,那道圣旨又是否是圣上的本意,如果擅自交割,酿成大祸其罪难咎,但若是指认太子谋反,他也承担不起。

    只有先缓一缓,支走太子,待面圣陈述后,由圣上定夺才最为稳妥。

    李国祯也明白王家彦的意思,朝廷要真是脑子抽风让太子做京营提督,他也无话可说,但现在疑点太多。

    接受和拒绝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殿下素有贤名,若由殿下来提督京营,亦未尝不可,但兵事甚大,岂可儿戏,还请殿下从兵部拿来批文,提督印信便双手奉上。”

    两人的反应并没有出乎朱慈烺的意料,若是他弄了道假圣旨就能接管兵权的话,大明二百年间早乱了套。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他偷偷的逃出宫外,恐怕已经被宫里人知道,京城中,虽然厂卫威风不在,但这样的事情很快便会传到皇城。

    到时候朝廷给他一个法术反制,黄花菜都凉了。

    朱慈烺要做的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时辰,甚至半个时辰之内,彻底将五军营掌控到手中。

    那时候,就算亲军司派人来,也阻止不了朱慈烺了。

    朱慈烺目光沉冷,面无表情,将圣旨置于背后,沉声道。“实话告诉两位大人吧,这道圣旨为父皇手书,并未知会兵部和内阁,毕竟由孤来提督京营,不合祖制,内阁也不会通过,所以去兵部置办批文一事,没有必要。两位大人即刻将提督印信交于孤,朝廷但有责难,孤一力担之。”

    “这……”本来两个人想和太子打个太极,把这烫手的事情推出去,却没想到太子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直接把话说死了。

    现在摆在两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当个咸鱼把京营让出来,或者把太子压回圣上面前,由圣上决断。

    第一条路,无论是王家彦和李国祯都不敢选,万一太子拿了京营,真的有所图谋,或者这本身便是矫诏,他们就是怂恿太子谋反的帮凶,到时候不但他们一家要跟着陪葬,甚至在青史里都会留下千古骂名。

    第二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