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 朱慈的谋划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张庆臻倒不是不愿意为太子做事,问题是他觉得太子的计划不太可行。

    太子手中的诏书是圣上的中旨,也就是没有通过内阁发出去的。

    如果诏书的内容是一般的小事的话,大臣们或许会奉诏执行,但若是涉及到兵权等敏感问题。

    大臣们完全有理由拒绝,并且上书反对。

    这一点,太子虽然考虑到了,但应对方面……

    让李国祯和王家彦将军士集结,从而煽动兵变?

    问题是太子必须说服王家彦和李国祯把军士们集合于校场中。然后才能进行煽动兵变的举动。

    这个过程,有好几个难点。

    第一,李国祯和王家彦会被太子说服,去把军士集结么?

    第二,李国祯和王家彦在意识到太子在煽动兵变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三,如今的京营已经大不如前,军士们会听从集结的命令,为朝廷效力诛杀奸臣么?

    第四,最大的难点是,太子能不能成功煽动兵变?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同他们那样忠诚为国,要是跟他们说什么国家大义,那纯粹是对牛弹琴,那些兵油子才不会吃这一套。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家国,有的只是怎么才能不饿死罢了。

    所以综合这几个问题,张庆臻觉得太子毕竟年幼,只有一腔的孝心是没有任何用的。

    “殿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张庆臻虽然忠诚,但仍然清醒,他觉得此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没时间从长计议了,若被奸臣得知,大事休矣,况且此事只需诸位暗中配合行事,届时即使功败垂成,也只是孤一人之过,与诸位无关。”

    “殿下,臣并非怜惜贱命,恐殿下深陷京营,则臣等死罪难咎。”张庆臻还想再劝一劝朱慈。

    但朱慈却十分的不耐烦。

    现在他根本没时间考虑能不能成功,只有十三天了,也没有时间来慢慢布局。

    无论是获得兵权,还是拱卫京师,都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若不是想要提高计划的成功率,甚至都不用这些人帮忙,他自己便可以孤身一人跑去京营游说全军。

    要做一个出色的领导人,口才是非常重要的,米国大选,那就是嘴炮大战。

    甚至于希帅之所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也和他那出色的演说才能分不开的。

    朱慈知道,演说的威力如何强大,只要能打动大多数人的内心,然后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便足以号令群众。

    但这些并没有跟三人讨论,肚子内的腹稿恐怕都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理念。

    “此事便按孤的意思去办,成与不成,诸位拭目以待。”朱慈虽然年幼,但毕竟是太子,还有着上位者的魄力,并不在乎张庆臻的怀疑,即刻拍案决策,定下此计。

    不容他人质疑。

    “还有一事,待孤说服李国祯和王家彦后,京营军士恐会消极怠命,届时两位在京营中散布说,太子代天执言于京营,凡听天言者,今日便可足额领取往年积欠军饷。”

    此话一出,便如同一颗炸弹,让众人心中炸裂。

    就连王先通也觉得不敢相信。今日便可让京营军士足额领取积欠军饷?

    这莫不是在吹牛逼?

    他们很想说,殿下你知道这么些年,总共欠了京营多少军饷么?

    今日就能发齐?恐怕把你卖了都搞不定啊,这么小就学会骗人玩不好啊。

    散布这样的谣言,今天或许可以收获成效,但等到明天也看不到银子,这些京营大爷们肯定不干,到时候军心更不稳,够咱们喝一壶的。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若是以此讹诈京营军士,则我军威尽失,再不会有人为国效命!”张庆臻立刻反对道。

    “谁说孤要讹诈他们?此事孤心中已有万全之策,今日只能必定能补足军饷。”

    张庆臻看了看朱慈身上打着补子的玄衣,就连他自己也没穷到这种地步。

    张庆臻脸色丰富,皇家都已经快穷的当裤子了,太子哪来的依凭能够许下如此大话?

    谁不知道最困扰大明的便是经济问题,军饷不足,粮草不济,朝廷不得不加派税赋,农民们被剥削的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造反的结果便是继续加派税赋增加军饷剿灭反贼,然后又有更多的人被迫造反,这就是个死循环,大明跳不出去,只能苟延残喘。

    如果能解决军饷的问题,崇祯皇帝也不会每天头疼于政事了。

    但太子说的胸有成竹,又不得不让人相信。

    王先通现在是臣服的,只要是为了圣上,太子要他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谢芳也是没有异议,他幻想着跟着太子立下大功,以后封伯,封侯都不在话下。

    至于张庆臻,虽然总觉得太子太年轻,太想当然了。

    但太子要是执意如此,他心向明朝,最终也不得不按太子的吩咐行事。

    至于能不能成功,张庆臻并不看好。

    定下了计策。

    朱慈遣散了张庆臻和谢芳,命其回营准备,而他则带着王先通等人直接去五军营找李国祯和王家彦。

    成败之在此一举!

    ……

    京营,五军营。

    襄城伯李国祯静静地听着下人的汇报。

    “老爷,那些东西已经装车,晌午便可出城,只是不会出问题吧,要是被城门的守兵查到……恐怕……”

    “怕什么怕,我现在可是京营提督,守兵那边早打点过了,你只管运是了,其他的不用操心。”李国祯闭着眼睛,不以为然。

    家里的下人应声告退。

    前脚刚走。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便紧跟着进来。

    连日的巡防备战,早已让王家彦有些精疲力尽。

    但国难当头,王家彦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营中军士士气低落,却不是他能够轻易解决的。

    长年的拖欠军饷,王家彦就算有万贯家产,也填不动。

    更何况,作为朝中为数不多的清官,他早已将家中余资变卖,充为国用,家里穷的甚至连女儿的嫁妆都置办不起,破瓜之年,仍却待字闺中。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

    与大明社稷相比,都是小事,可即使如此,即使王家彦使出了浑身解数,大明这座大厦仍然摇摇欲坠,即将倾覆。

    但王家彦宁愿被倾覆的大厦压垮,也不愿离开半步。

    作为京营的协理,他像往常一样巡视各营。

    可是巡到府库之时,却发现,其中的武器甲胄少了许多。

    这可是大事。

    闯贼逼近,士气低落,连最起码的装备都不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开美(王家彦的字)何事如此惊慌?”李国祯看着王家彦的样子不禁暗暗发笑,都一把年纪的人了,精力还是这么充沛。

    天天从城东巡到城西。有那精力,还不如找个小妾多运动运动,兴许能干个儿子出来,也不至于香火断了。

    王家彦的脑子里都是公事,根本没闲心和李国祯扯淡。“下官刚去府库查验库存,却发现兵甲,器具,多有减少,不知李提督可知去向?”

    去向?李国祯当然知道,但他更知道王家彦是个死脑筋的货,就算用银子塞满他的老嘴也堵不住的。

    李国祯佯装惊讶。“竟有此事,定有宵小之辈窃取府库,以供私用!待某人好好查查,将其绳之以法!”

    王家彦皱着眉头,他却没看出李国祯的门道,只是秉公而言。“此事还请提督劳神,贼军将至,京营不可有失!”

    正在这个时候,却有一军士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营外有圣旨到!请两位大人去接旨。”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