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苏重幕便安排了教引嬷嬷前来。想来这嬷嬷应是得了他的提点,见了王长女月咏之后,格外的恭敬客气。昨日那个端茶倒水的小宫女也早早地候在了殿中,坐于大殿上首地月咏特意多瞧了她一眼,见她红肿着双眼,估摸着是没少被苏重幕训斥。说起来也真是难为苏重幕了,他堂堂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竟然还要兼管着大内总管的活计。
宫内的教引嬷嬷一向是趾高气昂,可是到了月咏跟前,却谦卑得到了尘埃里。这位四十来岁的嬷嬷在宫中摸打滚爬多年,自是练成了人精。她才刚入殿时,便偷眼瞥见那位双目红肿的小宫人,心内又咀嚼着先前苏相跟她交待的话语,于是陪上了十二分的小心。
不过她除了被月咏牵着鼻子走外,也没受到难为。约摸教了有半个多时辰,月咏便很是体贴地请她回去休息了。不过是些宫规礼仪,对她来说也没什么难的。暗骑营百来条的规定她都背得滚瓜烂熟,更别提这点小规矩了。只不过她刻意装作笨拙的样子,而且半天学不会还会乱发脾气,想必应是让那教引嬷嬷憋成了内伤。
柳洵就在殿外偷偷看她表演了半个多时辰,此前知晓了她假扮胡桃的事,所以现下对她高超的演技并不感到惊讶,心里头倒是觉得分外亲切。想想他当初假扮昭王的时候,可是时常想把胡桃带回姜国伺候他一辈子,然而现在,应该是他伺候她一辈子也说不定。
柳洵授课是在偏殿的书房,他见月咏打发走了教引嬷嬷,便赶到了偏殿准备书本笔墨。姜国虽不如天朝地大物博,却是拥有着比天朝还要悠久的历史。柳洵打算先给月咏讲讲姜国的历史,然后再教她姜国的语言与文字。
相比较月咏在学宫规礼仪的时候,她跟着柳洵学这些知识的时候倒是极为认真。她本就天资聪慧,加之柳洵教得生动有趣,很快她便掌握了姜国的基本文字的发音与写法。
仲春时节,气候渐渐回暖,用完了午膳后的月咏却无半点困意。她趁着柳洵不在跟前,便悄悄地溜到了偏殿书房温习起上午柳洵所教授的知识。其实这姜国的语言与文字并不很难,据柳洵所讲,天朝与姜国在远古时期有些渊源。单从两国文字来看多有相似之处,而且现今姜国与天朝的文化传统也有诸多相像的地方。
数百年前,天朝那时注重各国文化交流,尤其是与邻近的国家无论是贸易还是文化来往都很是频繁。交流促进了各国的经济与文化繁荣,更加强了各国的友好关系,那个时候的天朝颇有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当年与姜国的关系更是亲密,两国王室也曾有过联姻,加剧了双方的传统与文化的融合。然而这些对月咏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让她觉得这些历史渊源唯一的好处就是她能够很快地掌握姜国的文字与语言。
柳洵午后到了正殿寻不着月咏,便四处转了转,寻到偏殿的时候远远地从书房半开的窗户瞧见了在窗边低头翻书的月咏。她依旧是往日那副打扮,一头乌发高束,以玉簪绾于头顶,瞧上去显得英气十足。莫名地,他有些怀念她在昭王府时的打扮,至少比起现在,那个时候的她更像个天真无邪、娇俏可爱的女子。若真的比较起来,他也最喜欢那个时候的她,因为除了她假扮胡桃的时间外,她所承受的实在是太过沉重。无论是暗骑营还是姜国王长女,注定她不能做个平凡的女子。
思此及,柳洵觉得有些心疼,暗想着她回到姜国大可以当个花瓶摆设,而她却有了她自己的选择,或许有着王室血脉的她并不甘于像傀儡一般任人摆布吧。
“没想到王长女竟如此好学,这大晌午的您不在寝殿休息,却跑到了这里翻这些无趣的书。”柳洵趁她低着头认真看书的时候,悄然走到了窗户边,身子往窗台斜斜一靠,很是慵懒地说道。
听见了他清朗的声音,月咏抬首瞧着面容清俊的他,眉眼舒展地说道:“你竟然说这些书无趣,真是有愧于这‘先生’的称号。”
书桌上摆着的一盆吊钟海棠开得正艳,可与月咏灿烂的笑容相比,却是黯然失色。柳洵倚在窗边看得入神,他眉眼柔和地看着她,唇边绽笑。
月咏抬眸的刹那恰巧与他四目相对,猝不及防地沉溺在他温柔的眼神之中。她读懂了他眼神中不可言说的情感,胸腔的一颗心狂跳不止。她并非无情之人,只是比常人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可是她也不知自己是何时对他产生了异样的情感。
“咳,方才我看到这里时有些不理解,不知先生可否帮我解惑?”隔了良久,感到面上发热的月咏回过神来,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便将手中的书递到柳洵面前。
柳洵却是不接,只是定定地瞧着她,隔了半晌,才低低地说出一句:“月咏,若是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可以带你离开!”
月咏闻言,顿时心跳漏了半拍,她双颊烧得厉害,却故作镇定地答道:“我是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所以我在努力让生活变成我喜欢的模样。”
听了她的回答后,柳洵心头一滞,竟有说不出的怅然,不过心内也松了口气。他害怕她附和他一时冲动才说出来的话,若真如此,那他该带她去哪儿?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力给她安定宁和的生活。
所以他只能讪笑着借过她递上来的书,目光落在了她做记号之处,准备为她解惑。他颓丧地想,也许他现在所能做的,也仅是如此了吧?低叹了口气,柳洵这才反应过来,她递过来的这本书,不正是他费了一晚上的功夫所写出的姜国朝臣小传吗?她怎么这么快就研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