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叶挺:新四军军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与李秀文结婚。s`h`u`0`5.`更`新`快)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1946年的4月8日,叶挺和他的妻子李秀文从重庆要飞来延安了,同机的还有王若飞、邓发、秦邦宪等,以及叶挺的爱女扬眉、幼子阿九。

    毛泽东驱车提前来到延安机场,在延安的中央主要领导都来了。党中央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这位身陷囹圄多年的北伐名将,这位万人敬仰的杰出战将。毛泽东时而仰望天上飘飞的云块,时而侧耳辨听空中是否有飞机的轰鸣。

    半个小时过去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飞机依然没有来。阴云笼罩了每个等候者的心头。

    不幸的事发生了:飞机因途中遇雨而迷失方向,撞毁在山西兴县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上,机上无一幸免。

    一代名将叶挺,是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准备来延安一展宏图的,可意外的事故,过早地结束了将军的生命。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八空难”。毛泽东挥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也含泪疾书:“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人民想起他的铁窗名诗“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称赞他是“火焰的天使。”参加过叶挺婚礼的人还记得叶挺对妻子李秀文说的新婚赠言:“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谁曾想,这新婚的赠言竟成了他们同时诀别人世的事实呢!因为妻子李秀文也同机遇难了。

    这是一对真正的革命夫妻,有关他们的爱情故事,在革命部队中曾广为流传。当年,叶挺还在狱中被关押的时候,诗人郭沫若曾致信李秀文:将来有一天,叶挺同志出狱后,我一定写一部叙事长诗,来记述你和叶挺同志高尚的爱情,遗憾的是,叶挺刚刚出狱,便永远告别了人间。下面记述的,便是依据零星材料编写成的关于叶挺将军的爱情故事。

    (一)

    爱情这两个字眼,历来都充满神秘的色彩。每个人的爱情,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经历。对于叶挺来说,他觉得自己的爱情不过是天赐的巧遇。

    话题还需回到1922年的春天,著名的淡水战役刚刚结束,以勇敢作战而闻名的叶挺,受到总统孙中山的特别赏识,被提升为总统府警卫营营长。也就在这时,他经历了一次令他终生难忘的巧遇。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金色的朝霞在珠江的浪尖上闪耀,柳树林吐出一片春绿,在明媚的霞光里令人赏心悦目。叶挺应邀到同盟会会员李章达家做客。手扶紫檀色的栏杆,遥望洁净的蓝天,观音山的绿树丛中,一面鲜艳的红旗在迎面飘展。

    “宝宝,不要到马路上去玩!”

    声音清脆悦耳,从对面楼上传来。叶挺举目望去,一位年轻的少女,上身穿水红色短褂,腰系葱绿色长裙,白色丝袜,米黄色的皮鞋,乌亮的短发配着白净的俊秀脸盘,还有那双美丽的眼睛,细细的长眉,是那样美丽动人。

    楼下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在呀呀作答,姑娘显然有些不放心,提起长裙,走下楼来,抱起孩子又走了回去。

    仅仅是一进一出,把个叶挺给看呆了。叶挺觉得,这姑娘好像在哪儿见过,他左思右想,一时想不起来。叶挺正在发呆,李章达从身后拍拍他的肩膀,似笑非笑地说:“老朋友,你知道对面这姑娘是谁吗?”

    叶挺摇头作答,只是表情似乎有点不太自然。已经猜透叶挺心思的李章达问道:“想认识一下吗?”叶挺嗫嚅一阵,所问非所答地说:“她还在念书吧?”

    李章达说:“不错,颇有眼力,人家还是执信中学的高才生呢!”

    “叫什么名字?”

    “李秀文。”

    “她爸爸……”

    “李少村。是我的同乡好友,我们都是东莞县人。”李章达对年轻人的询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向叶挺介绍李秀文的家世,说他父亲是如何贤达爱国,母亲是怎样平易近人,而少女李秀文对革命又表现出怎样的兴趣和热情。叶挺津津有味地听着,从心眼里更喜爱这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不知怎的,从那天开始,李秀文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时时在叶挺面前闪动着,是那样有神,那样可爱。虽然是单相思,可这刚刚萌生的爱,却常常搅得叶挺夜不成眠。这一天,叶挺又去拜见李章达,那个两岁的娃娃恰好又在路边玩耍。叶挺上前抱过孩子,嘱咐他要听姑姑的话,不要一个人上马路。姑娘接过孩子,有礼貌地道了声“谢谢。”临上楼梯的时候,姑娘妩媚动人的眼睛回望一眼叶挺,然后匆匆地上楼去了。

    叶挺悄悄递过的爱情信号,李秀文欣然领悟了。在李章达的介绍下,两个年轻人相爱了。风华正茂的叶挺,爱武习文,手不释卷;而李秀文当时只是一个16岁的少女,正在孜孜不倦地求学。彼此印象很好。尽管叶挺每周都希望见到李秀文,可为了不影响姑娘的学习,他尽量控制着感情,有时好几个礼拜才来一次。

    每次见面,李秀文都向他提出许多问题,请他解答,并要求他每周至少来一次,否则就不高兴。

    1922年5月,孙中山率领革命军去桂林,着手整顿军队。孙中山把当时的革命,称作为人民革命,并亲自给全体中高级军官讲课。他痛切地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革命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尘土的缘故。地底的尘土是什么?便是前清遗毒的官僚。”这种官僚,包括“军阀和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尘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进中国之第一步。”叶挺参加了这次整训,孙中山慷慨激昂的演说,激荡着这位年轻人的心。

    数十日后,叶挺跟随孙中山从桂林又回到了广州。一见面,李秀文便亲切地问叶挺:“你们什么时候铲除那三种尘土?”

    “什么尘土?”叶挺故作惊讶状。

    “就是军阀、官僚和政客啊!中山先生讲的呀!”李秀文美丽的大眼睛看着叶挺。

    “怎么,你都知道啦?”

    “嘿,光兴你革命,就不许别人革命啦!人家从报纸上看到的!”李秀文努起好看的小嘴。

    叶挺双手按抚着姑娘的双肩,说:“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参加这场革命,随时要准备牺牲呢!”

    “牺牲怕什么,就是要‘振污世,起衰溺’嘛!‘浑是一包脓血裹着一大堆骨头的日子’有什么意思?”

    叶挺双眼一亮,这不是自己给《新青年》杂志写的长信中的话吗?他显得有些激动地问道:“你,你都看到了?”

    “看到了!”16岁的姑娘脸颊绯红,她靠近了叶挺。“你写得真好,为什么不告诉我?”

    叶挺顺手一揽,姑娘便倒在叶挺的怀里,彼此都似乎听见了那“咚咚”的心跳。“那还是我上学时写的,显得多么稚嫩啊!”

    “只要是你写的,我统统要看。”李秀文的心离叶挺更近了,离革命也更近了。

    叶挺给李秀文讲辛亥革命,讲列宁,讲孙中山。在她听来,每个故事都显得是那样动人心弦。少女的心,在革命的熏陶中,每天都在变化着。可也就在这时,革命也在急剧变化中:身任总司令的陈炯明叛变了革命。

    那是1922年6月16日,叛军要进攻总统府,叶挺率领警卫营保卫总统府,掩护孙中山撤退。战斗从凌晨3时,一直激战到下午5时,打退叛军的多次进攻。当孙中山微服出走,总统府重要人员大部分撤出后,叶挺率领警卫营组织突围。部队在总统府大门受阻,怎么也冲不出。叶挺抱过一挺机枪,倚在墙角一个猛射,压倒叛军火力,官兵们乘机冲出重围。

    叛军掠杀广州城,大批革命同志遭捕杀,叶挺当然也被列入通缉之列。在一条偏僻的小巷的一间小屋里,叶挺的妹妹叶珠汇报说:“孙中山现在已安全脱险,去了上海。”忽然小门推开,李秀文走了进来。她脸色有些苍白,两只美丽的眼睛显得特别大。

    “秀文,把你吓坏了吧?”叶挺问。

    李秀文没有回答,依偎着叶挺坐下。从那怦怦的心跳声中,叶挺感受了姑娘初历革命风暴的紧张。“街上,倒下很多很多人。他们还在到处杀人,太残酷了,他们,像豺狼!”李秀文惊魂未定地说道。

    叶挺安慰她:“这些倒行逆施的叛徒,他们横行霸道不可能长久的,孙中山去了上海,我们很快要讨伐他们。”

    “陈炯明不是总司令吗?他不是自称是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吗?可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呢?”姑娘惊疑地发问。

    叶挺告诉她:“陈炯明是个伪君子,中山先生要他出师北伐,他硬是留在后方。谁知他留在后方是为了谋反。北伐军搜出了他给军阀赵恒惕的谋反信,他知道事情不妙,就自己跳了出来。这是坏事,也是好事。”

    李秀文一看叶挺是那样沉着、乐观,才绽开绷紧的面容,微笑着说:“刚才我的魂都吓散了,你倒说得轻快!”说着,她从身上取出一个纸包来,交给叶挺。叶挺打开一看,是厚厚的一卷纸币。

    叶挺问:“这么多钱,哪来的?”

    “我自己的钱,谁也没告诉!”

    “那伯父伯母呢?”

    李秀文微微摇了摇头。危难中伸出的支援之手,使叶挺看见了姑娘那颗甘愿与革命同呼吸共命运的年轻心。他紧紧攥着李秀文那双柔软的小手,声音颤巍巍地说:“叶挺感谢你,革命感谢你!在这条革命的大船上,你我做风雨同舟的战友吧!”

    “战友!”李秀文第一次听到这富有革命意义的称谓,觉得是那样意蕴无穷。

    (二)

    这是在花前月下的珠江岸边,整齐的椰子树在晚风中婆娑摇曳,像在低低絮语。革命的风暴吹去了陈炯明卷起的那片乌云,广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详。孙中山重新出任大总统后,感悟到用理论武装这支军队的重要,决定派叶挺等人去莫斯科学习。李秀文得知这个消息十分高兴。

    临行之前,两人沿着珠江岸边漫步。面对着滔滔珠江,叶挺情感的激流再也无法控制了。他微低着头,很激动地说:“我有一句话,压在心头已经很久。今天说出来,如果你高兴,那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愿望;如果你厌烦或反感,我将含着悲伤离去,并将以此为最大的痛苦。但是,即使那样,我不会忌恨,不会抱怨,不论如何,你都永远地在我心灵的深处……”

    李秀文脸热心跳,她已猜出叶挺下边的话。

    “我要娶你,要你作我的妻子……”

    李秀文垂下了头,两颊绯红,心潮像浪涛翻滚的珠江。她过去心头期待的,不正是叶挺这句话吗?她久已萦绕心间的,不正是这种率真而炽热的情感吗?可是,面对着叶挺递过来的这张问卷,她竟然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叶挺说:“我的话已经说完,该你表明态度了。如果你不同意,就不必开口,摇摇头行了,我现在就离你而去……”

    “去找爸爸……妈妈……”李秀文的回答微弱得只有她自己才能听见。

    “那你同意了!”

    李秀文轻轻地点了点头。

    提婚的事,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总是要由第三者出面当说合的。李章达自然成了当之无愧的媒人。没想到,家资富足、满脑子孔孟之道的李少村的回答竟使叶挺近乎失望:“请告诉叶挺,我家秀文正在读书,现在不急于谈这件事。叶挺也应该好好做事业。等他当了团长以后再跟我提这事。”

    当了团长?是拒绝?是期望?叶挺捉摸不定。不过李章达告诉叶挺,老人态度是严肃的。李秀文的确年仅18岁,正在读书,定婚确实早了些。姑娘又一向尊重父母的意愿,要她违背老人的意愿,也是困难的。

    叶挺苦恼了,李秀文着急了。

    深夜,李秀文独自和妈妈呆在一起,谈起这件事,姑娘差点儿哭了。“妈妈,请你说说,他有哪一点儿不好,爸爸为什么那样答话?”

    妈妈刘德宜是位贤慧慈祥的母亲,她悄悄对女儿说:“没说不好嘛,你爸爸早就看上叶挺了。之所以那样回答,是想让你们多读点书,有点出息,然后再谈这件事。”

    一句话,消散了女儿的愁云。李秀文把妈妈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叶挺,又试探地问道:“你愿意等吗?你相信我吗?”

    叶挺深情地望着李秀文:“叶挺此生,不会向第二个人求婚!”

    “那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历史有许多戏剧性的安排,当初李少村要叶挺“当团长”的话,也许并非是作为嫁姑娘的一枚砝码。然而一年以后的叶挺,果真当上了团长,而且是由周恩来筹建、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部队的团长。在莫斯科学习的一年间,他多次听斯大林及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人讲课,在理论上给他插上了翅膀。回国以后,革命正期待他一展宏图。他埋头军事,和李秀文会面的机会不多了。一天,李秀文从广州寄一封信给驻军肇庆的叶挺,约叶挺来广州见面。

    仍是珠江岸边的那片椰林下,仍是那波浪翻涌的一川江水。李秀文再也忍耐不住了。

    “怎么,你说过的话,是忘了吧?”

    “什么话?”

    “你不是说,此生不会向第二人求婚吗?”

    “是啊,是我说的!”

    “为什么去一趟莫斯科,回来就不提了呢?”

    叶挺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本来是要提了,可部队要出发打仗啦……”

    “打仗又怎么样?中山先生不也领兵打仗吗?可人家不一样成家结婚吗?”姑娘一改一年前的羞怯和拘谨。

    “一上战场,生死未卜,我……我是怕你挂念。”

    “你以为这样一走,我就不挂念了吗?”

    姑娘哪里知道,爱情的火,一直在叶挺的心中燃烧。正是出于对李秀文真挚的爱,他才强忍着将爱火埋在心间。他本想北伐结束再提此事的,如果生还好说,如果死在沙场,过早结婚岂不是耽搁秀文。对这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他不宜说得更白,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你还年轻,你不懂得战争,战争就叫残酷……”

    “我什么都想过了,你要说的,我都明白!”

    叶挺愕然了。“那么,伯父会同意?”

    “会的!”

    果然,当独立团团长叶挺再次托李章达出面求婚时,李少村慨然应允。

    婚礼如期举行了。

    就在肇庆,独立团驻地的阅江楼装饰一新,北伐军中许多名人都应邀而来,婚礼举办得简朴而热闹非凡。28岁的叶挺,19岁的李秀文,在患难中相识,在战云密布中结为终身伴侣。

    按照传统风俗,新婚的宴会上,两人共饮交杯酒。两人共同举杯,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一饮而尽。从不饮酒的李秀文,俊秀的脸蛋上立刻浮上红晕,在欢歌笑语中,她显得更年轻,更美丽。叶挺深情地望着年轻的妻子,李秀文微笑着……

    生活在微笑。

    (三)

    婚后的日子,几乎每一天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作为北伐的杰出战将,叶挺率领部队夺关斩隘,势如破竹,曾创造无数彪炳史册的战绩。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高举义旗,毅然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为建立中国工农武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新四军军长,他英勇抗日,从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把叶挺和他的部队视为眼中钉。1941年的皖南事变,他和他的新四军部队遭到蒋介石的暗算,9000余人的队伍除1000余人突围外,全部遇难,叶挺也因之身陷囹圄。

    在对叶挺实行软硬兼施而一无所得之后,蒋介石严密布置特务们盯梢跟踪,把叶挺放回了家。这时的李秀文家,已早不是十几年前的光景。叶挺五男二女,一直跟随叶挺岳母刘德宜生活,再加李秀文姐姐一家,共有15张嘴吃饭。刘德宜常为柴米油盐犯愁。本来,岳父李少村临终时给岳母留下了一笔数量相当可观的养老金,可疼婿爱国的刘德宜,为了支持女婿抗日,用这笔巨款买了数千支枪,赠送给了新四军部队。如今一贫如洗的刘德宜,尽管年近六旬,还要靠腌制小菜养家糊口。

    看到家庭的困难境况,叶挺很内疚地对岳母说:“妈妈,当时那笔养老金您是不该动的。”

    “不,为了抗日救国,我一点也不后悔。”

    “让您老人家跟我们受苦了。”

    “受苦受穷我不怕,只要人在,心就实在了。你岳父在世时就说你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老菩萨是保佑好人了!”刘德宜此时已是虔诚的佛教徒了,共产主义她懂的不多,可她知道新四军是为民的队伍,她还经常烧香,求菩萨保佑新四军战士呢!

    叶挺第一次感到生活的重担压在双肩。晚上,李秀文悄悄把一个红色的小包交给叶挺。叶挺打开一看,一包金银首饰。这是他们结婚的纪念品,是万两黄金也不能换去的。秀文说:“拿去吧,到街上把它卖了。”

    叶挺呆呆地望着首饰,动也没有动。

    “去吧,买点粮食,要不买头猪,或者买只羊,如果买只奶羊,孩子就好养了。”这位自小从未懂得什么叫受罪的弱女子,如今像农家妇女一样盘算着过日子。

    叶挺把首饰握在手里,半天才说:“这是我们爱情的信物啊!”

    “只要你在,我什么都舍得。”

    妻子的一片深情,温暖着叶挺的心。他凄怆地、诚实地告诉妻子:“我们的团聚是不会长久的,四周处处都是特务,随时都会罹难。”

    “今后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你走到哪,我跟到哪儿!”

    没有什么言语,只有热烈的长吻和沁人心肺的安慰。

    没过几天,国民党的国防部副部长派来一位年轻副官和一名士兵,叶挺问什么事,那副官说奉命给叶将军送来薪水和将军服。刘德宜老人看着一套崭新的呢服和上边的一大捆纸币,又看看叶挺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她真想伸手接过来,可女婿双眉紧皱,并没有接东西的意思。

    叶挺问:“你们从哪儿来?”

    “重庆!”

    “是什么薪水?”

    “副部长吩咐,叶将军不愿担任其他职务,可暂取高级参谋的薪水。”

    “我并不是他的高级参谋,请把这些东西统统拿回去。”

    “副部长……”

    “谢谢他的好意,这些东西我坚决不受!”

    “好!过两天,我再来拜访,劝叶将军三思而行。”

    刘副官和那位士兵退了出去。

    刘德宜吃惊地走到叶挺跟前问道:“叶挺,送上门来的薪水,你为什么不收?”

    “妈妈,我不愿担任他们的任何职务。”

    “事可以不干。薪水先拿着。为了孩子、秀文……”

    “妈妈,……”李秀文在屋里叫着。

    老人一面向里走,一面说:“你真傻,先拿了薪水,啥事不干,先跟我烧香也可以啊!”

    叶挺站在外边,隐约地听见秀文对母亲的劝慰。他心里渐渐产生一种悲伤,他觉得对不起善良的老人和心爱的妻子,竟使她们也跟着自己遭受磨难。

    老人开门走了出来,却不像先前那样神情,老人不安地说:“我错怪你了,孩子,他们这是想陷害你,往你身上泼污水,咱们穷死也不沾他们的钱!”

    “妈妈,我对不起你们哪!”泪水浸满了叶挺的双眼。

    “不,孩子,你做得对,人活着要有骨气啊……”

    从此,在便衣特务的盯梢中,叶挺像个辛勤的农民,头戴草帽,高挽裤脚,在房前屋后翻起新的泥土,有时带领孩子们挖野草、放羊。

    田园诗般的生活终于没能持久。

    这天傍晚,有人突然告诉他,他家的奶羊被人牵走了。叶挺出门一看果然拴在树上的羊不见了。孩子要跟叶挺一起上山去找,叶挺见天色已晚,独自一人上了山。没想到,从这一天,叶挺就再也没能回来。

    天渐渐黑了下来,李秀文左等右等不见叶挺回来,心里渐渐感到不安。她拿起电筒,扎了一块头巾,急急忙忙向后山奔去。她大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悲怆的喊声在山间回响。孩子也紧追上来,在山间喊着“爸爸”。幼子弱妻的喊声、哭声给暮霭的群山增添了几分凄凉。直到夜幕降临,那喊声仍在山谷回荡。

    叶挺被装进了一辆马车,沿着山间小路疾驰而去。

    蒋介石看叶挺软硬不吃,又一次秘密将他投进了监狱。路上,他想起文天祥的那首诗,轻声低吟着:“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妻兮莫思夫,子兮莫望父。天和与地久,此恨及千古。”

    (四)

    叶挺被关进了重庆监狱。陈诚、戴笠等一些国民党要人都亲自出面劝降。而叶挺的回答,却是一首至今仍流传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待有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这首壮美的理想之歌、生命之歌,是叶挺心灵的吟唱。

    有一天,囚室的门突然开了,看守长领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这不是自己的妻子李秀文吗?叶挺伸出双臂,放在妻子肩上,慢慢的抚摩着,没有一句言语;看着长须飘胸、银丝染鬓的丈夫,李秀文面色肃然,一双发颤的手抱紧了丈夫。

    叶挺曾给妻子写过信:砍头让他们砍好了,用不着来看我。他知道,文弱的妻子,经不住悲怆痛苦的折磨,尤其看见他这般囚徒模样。然而,她来了,撇下老母幼子,迎着死亡,迎着刀枪,走进了国民党的这座高级监狱。

    叶挺问孩子,问母亲,她都一一回答。但她没有告诉叶挺,在他突然失踪的夜晚,她们全家是怎样抱头恸哭。随后在人慌马乱的年月,全家夜晚在一座破庙里休息,被土匪将衣物行李抢个净光,幸亏秀文机警地把钱包丢进了草丛里,全家人才没被饿死途中。

    李秀文把几本书交给叶挺,说是周公赠送的。看一下书目,有《屈原》、《陆放翁诗选》、《古文观止》。这哪里是书,是周恩来的期望和鼓励啊!一想到周恩来,想到同志和战友,叶挺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激动地告诉妻子:“请告诉周公,我叶挺不会屈服,不会辜负党的信任。”

    李秀文微微点着头。她从提包里又取出几筒纸烟:“这是沫若兄交我带来的。”

    想起和郭沫若相处的日子,叶挺更是激动。叶挺被囚狱中,郭沫若曾写条幅相赠:“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看见纸烟,又像看见了沫若兄那颗火热的心。

    “沫若大我5岁,”叶挺沉思着说:“再过几天,就是他五十大寿,我想送他点礼物。”看到这灰黑的囚室,又看叶挺一身破烂的囚服,李秀文想,如此处境,还谈何礼物相赠。

    叶挺忽然一喜,打开筒烟的盒盖,取出一个圆纸片,在手里玩了一会儿,然后工整地写下了“文虎章”3个字。环绕四周又写下:“寿比肖伯纳,俊逸人中龙”10个字。背面写道:“祝沫若兄五十大寿。叶挺。”

    叶挺把制好的礼物交给妻子:“请你代我制一配带,用红线,最好加一道红色花边。”

    李秀文强忍着悲痛,接过礼物,道了声:“再见!”谁知道,这再见的日子是何日呢?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舆论压力,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46年3月4日,叶挺出狱了。出狱后的第二天,叶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奋笔疾书,给党中央写了这样一个电文:

    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日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叶挺

    3月5日

    电报发出的第三天,党中央以非同寻常的速度,给叶挺回了电报,这份复电,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电文如下:

    亲爱的叶挺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

    3月7日

    收到这封电报,叶挺的欢快心情是无法形容的。5年多监狱里的痛苦和折磨,换来了今天如此甜美的幸福。也就在这同一天,李秀文坐飞机从广州赶来。夫妻相见,叶挺悄悄对妻子说:“我们两个好像又结婚了。”

    刚刚出狱,叶挺便向周恩来请求,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参加国共谈判的三人军事委员会。其时,国民党一边谈判,一边把大批军队运往各个战场。在大规模内战即将爆发的前夕,叶挺立即决定,飞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

    4月8日,天空阴沉沉的,是个不适宜航行的天气,但为了争取时间,应付突变,叶挺归心似箭。飞机离开了跑道,飞向天空。

    于是,在山西的黑茶山,发生了本文开始记述的那震惊中外的空难。

    将军和他的夫人李秀文,以及他们的爱女扬眉、幼子阿九和同机的其他同志一起,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一对革命夫妻,将成为世代革命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