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言生看来,吕仲昨日那般的架势,看上去就好像要将这些人全部逐出翰林院也似。
可是今日吕仲却如此轻易的就放过了他们,着实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吕仲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吕仲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置他们?”
吕仲闻言摇头,“且不论他们身后背景,便只说他们的官职,我们也难以对他们进行严重的惩处。”
“凡六品官员,必经中书复议,然后才能交由户部进行升迁罢免。”
“所以...若是孙儿的话,也顶多是罚他们抄录经史之类的。”
对于这一点,吕言生心里明白得很。
他不明白的是,既然吕仲深得皇帝信任,那为何不将此事上奏到皇帝哪里?
由皇帝定夺?
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而今皇帝正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亲政,这件事岂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
谁知吕仲摇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此事确然是一个好契机可以让陛下亲政。”
“但你忘了,这件事一旦上达天听,那便是肃清党争的开始。”
“现在,还不是时候,而且肃清党争这个头,也不能由我来开。”
如果以这件事作为万历皇帝亲政的契机,那么在朝廷各党派看来,吕仲就是要借着这件事正式和他们开战,开始肃清党争这一重大举措。
也就说,一旦这件事上达天听,那么吕仲便彻底成为整个朝廷的众矢之的。
所以,吕仲不能将这件事上奏万历皇帝,更不能将这件事闹得满城皆知。
他要的,乃是循序渐进,一种温和却又不失理性的推进式节奏。
吕言生听到这里恍然明白过来,“祖父的意思是,肃清党争之乱这件事必须由陛下出面起头,然后祖父再接手,这样一来的话,祖父便可免于遭满朝乱党所针对,将矛盾双方变为乱党与陛下。”
话虽然糙了一点,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无论是吕仲拒绝出任文华阁大学士,还是将于志文擅离职守玩忽懈怠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吕仲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看到万历皇帝的决心之前,他不能冒进,但也不能不进。
其中的尺度和距离乃是最难把控的所在,所以吕仲必须谨慎。
治理党争这件事必须由万历皇帝自己开启,不然的话,吕仲是决计不可能去当这个冤大头的。
吕仲望着堂外的遍地阳光道,“你别看着现在京城之中安静无比,其实各大势力都在暗藏祸心。”
“福王封地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东林党众人对此大书特书,只要福王一日不曾离京,那国本问题就一直得不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你祖父我有那么笨去当这个出头鸟吗?”
“再者说,陛下自己也说了让我稍安,那我就安心的等着吧。”
皇帝宠信福王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朱常洛被冷落也不是一日两日。
朝廷之中的党争之乱已经严峻到连皇帝都束手无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既然说了让吕仲稍安,那吕仲自然不可能自己去挡枪子儿。
于志文等人擅离职守这件事说白了,只是吕仲对朝中各党的一个警示。
其意义在于,吕仲透过这件事告诉满朝乱党,你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但千万不要惹老子。
一旦惹怒了老子,就算你是皇帝,老子照样削你,而且是不带任何顾虑的削你。
他虽然人身在翰林院,但是他依旧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扩散自己的影响力。
不能一味的沉寂。
他要为以后开启肃清党争这件事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吕言生听到已经全都明白了。
只听他甚为感慨的道,“没想到其中竟还有如此之多的心思,祖父之虑,孙儿实在是望尘莫及。”
说着,吕言生脸上满是崇敬慨然之色。
如果要他来处理这件事,只怕这件事早就陷入泥滩之中,大家谁都跑不了。
可吕仲却处理得游刃有余,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恰好给足了对方面子台阶,双方都过意得去,当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吕仲笑着道,“你跟你爹,大差不差。”
“思考问题的大致方向,自身立场,以及对方的实力都能考虑到。”
“可是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还差点火候。”
“经此一事,你也该懂得以后如何在京城中行走了,这一课,算老爷子我白送给你的,以后若是还想学东西,你小子可得交学费啊!”
话音落下,学士堂中响起了祖孙两灿烂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