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章 皇子之思

    御书房内,升平帝一脸沉重的看着楚思远,半晌没有说话。凝重一言不发。升平帝开口道:“思远,边境不稳,朕夜不能寐”。

    楚思远站前来说:“臣无能”。

    与你无关,朕觉得事有蹊跷,不能不防。

    臣也觉得此事不对。犬戎国一向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最近几个月开始,陆续派出小股骑兵骚扰。今年他们年景尚可,现在西北那边大兵压境,他们这么做一定另有原因。

    朕只担心孩子们大了,心也大了。

    几位皇子宅心仁厚,不至于如此。

    是不是,你我心知肚明。罢了,都是朕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这大月朝不是我一人的天下,也不是我元家一家的天下,是万千子民的天下。谁要是敢拿天下苍生作筏子,那么其心可诛,其人当诛。

    圣上请息怒,事情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都是自家骨肉,无论日后如何,朕都不希望他们落得个没下场。这些年彼此之间的小动作,我心知肚明。懒得理会,不过是因为并没有出人命。犬戎国的事,倒是一块试金石。

    圣上你的意思是,让几位皇子参与进来。

    与其内耗,不如让他们一致对外。朕决定让仲海监军,仲川督粮。朕会暗中放几个暗卫,也算是给他们的几个人的保命符。

    那谁陪两位皇子去?

    让他们自己找人,他们想找谁就找谁。到时候朕也看看他们手中的牌有多少。

    升平帝起身,绕过桌子,紧紧撰着楚思远的手说:“你我为异姓兄弟都可以相交几十年,不离不弃。我真怕从小一块长大亲兄弟……”

    楚思远回握住他的手说:“臣一直都在您身边,风里雨里都在”。

    好,好,好。

    次日朝堂上,升平帝宣布让大皇子元仲海监军,二皇子元仲川督粮。

    丹阳侯跨步出班,躬身道:“臣以为,几位皇子身份贵重。区区犬戎,跟我大月朝比如同蝼蚁一般,贵人不踏险地,实在不必让他们前往”。

    兵部尚书张允德躬身道:“臣认为丹阳侯说的对,犬戎不过西北边陲小国,未开化的地方。我朝边境雄兵几十万,还有无数能征善战的良将,何必让皇子涉险”。

    定国公你年老德重,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升平帝突然问道。

    定国公在朝中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人。或者说现有的这三位国公爷,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定国公至从长子尚了长公主含蕴,恨不得全家都把头低到胸口。几个儿子要么在翰林院,要么在不起眼没油水的地方,当个不大不小的官。朝堂上几乎从不主动说话,就算有的时候回起事来,也是四平八稳,无功无过。

    平国公那是圣上的亲舅哥,平日里那叫一个万事不出头。基本上圣上说什么,就应着什么。长子经商,次子娶了太后娘家的侄女,到现在身上只有一个六品虚职。

    成国公,老牌子硬杆子的国公爷,历经三朝不倒。可是自从二十多年前女儿暴疾而亡,就算彻底垮架子了,也不上朝了。家中那个病秧子的侄儿,到现在也没有个官身。倒是头一段时间认了一个孙儿,被封为安乐侯。可是私底下大家一打听,那人出身普通,就是个大夫,而且从不上朝,也不出来交际。

    今天圣上这是怎么了,居然问到了定国公。大家正在狐疑中,定国公缓缓的开口道:“微臣觉得,犬戎国不足为虑。不过几位皇子都是人中龙凤,去了一定能扬我国威,敲打敲打边陲那几个小国也是好的”。

    大家没想到他能这么说,他这话里话外是赞同几位皇子去的。

    长平侯说:“老臣以为,多派些人手护着皇子们也就是了。说句托大的话,圣上当年也是这么大的时候,跟平远侯一块出京办差的”。

    老臣子们都纷纷点头,想起当年升平帝一个不太起眼的皇子。也是出京平乱,因此入了先帝爷的眼,方才荣登大宝。

    升平帝感慨的说:“长平侯说的正是,一晃都这么多年了,孩子们都大了,出去历练一番也是极好的。至于带什么人去,你们自己定,三天之后告诉朕。或者路上遇到一并带上也可以”。

    元仲海、元仲川出班领旨。

    下了朝,元仲泉来到母妃祯妃的关雎宫,祯妃正在赏玩新进的翡翠镯子。见儿子进来了,赶紧放下镯子,笑盈盈的说:“泉儿来了,今儿上朝累不累”?

    孩儿也不是天天去,偶尔去玩一次,能累哪去。

    恩,不爱去就不去,没什么了不得的。你是皇子,何必跟那些老头子们一起站着。

    父皇要派大哥和二哥去西北平犬戎国战乱。

    那你可去不得,打起仗来刀枪无言的,多危险呀,我可就你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儿臣倒是想去建功立业。这么多年了,孩儿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每天吃吃喝喝,也觉得腻歪了。

    你可别傻了,你父皇就你们三个成年的儿子。你大哥和二哥都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你正好膝前尽孝。

    可是,儿也想成就一番事业。

    祯妃一把把他搂在怀中,小声的说:“做个太平王,难道不好么?娘就你这么一个孩子,只是希望你能够快活的长命百岁。以后无论是你大哥还是二哥,都不能短了你这口吃的。何苦与他们相争”。

    元仲泉这些年虽然依附在二哥的身边,本身并不是个真正的白痴。他一直以为母妃是个蠢的,每天只是知道争吃、争喝、争宠。可是细细想来母妃这些年,一直顺顺当当的从贵人一路晋升到祯妃,而且让自己平安长大,这可不是一般的能耐。

    他想起这些年自己的嚣张跋扈,遇到大事母妃就出点幺蛾子,让自己办不成。说句不敬的话,原本以为母妃就是个无知妇人。可是这么细细想来,母妃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自己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这些年跟在二哥身边就像是个小跟班,可是谁也轻易不敢得罪,吃香的喝辣的。论家世、论才干、论人脉,自己都跟两位哥哥比不了,那还挣个什么劲。

    于是他挣脱开祯妃的怀抱,粗声大气的说:“娘,原来边关那么冷,还缺吃少喝的。那我可不去,京城里那么多美人和美酒都等我呢”。

    祯妃看儿子想明白了,用一贯无知的口吻说:“可不是么,我的儿呀,去哪个地方干嘛,母妃这还有些银子,都一并给你,别亏待了自己。好好吃,好好玩。我再给你找一个好生养的媳妇,再生他十个八个孙儿,那日子才叫好呢”。

    好,儿要漂亮些的,懂事些的媳妇。

    好,母妃这就去求皇贵妃,给我儿找个佳妇。

    宫中没有秘密,娘俩的对话,不多时就传到了皇贵妃的耳朵了,二皇子元仲川恰好也在。皇贵妃微微的笑了笑说:“还是你三弟的命好,傻吃傻喝的,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

    麻雀焉知鸿鹄之志。

    这次去西北,兹事体大,皇儿你千万要小心。你父皇说可以自己选人过去,你心中有计较么?

    有,父皇为君多年,心思缜密,不是我能猜得透的。不过我一个督粮的,找些文官陪着聊天,找些武将护着也就是了。大姐夫谈吐优雅,儿想要他作陪。

    你大姐夫?一身的书卷气,而且好像也没出过远门吧。

    毕竟是国公之子,谈吐和教养都是极好的。况且我和大哥去边疆的事,定国公他老人家也是赞同的。

    皇贵妃一听定国公同意,心念一转说:“自家姐夫,多亲多近也是好的。一路上多和你姐夫聊聊,也长长见识。德妃那边我会去说的,她听见你们亲近,也会高兴的”。

    姐夫不在,还得烦劳母妃多多照应姐姐和德妃娘娘。至于其他的陪同,事关朝堂,恕儿不能跟你说。

    皇贵妃慈爱的说:“我儿长大了,既能为父皇分忧,又能想着亲近亲眷,母妃不及你。罢了外面的事,我也不关心,只要我儿平安康健,能为国,为你父皇分忧也就是了”。

    母妃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父皇和你的期望。

    大皇子元仲海和自己的太傅翰林院的林掌院、表弟曹晨辉一起回宫,三人落座。林掌院是个胡子花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元仲海问道:“仲海,今日早朝圣上说的事,你可有主张”?

    元仲海说:“有,不过还得让太傅你帮着参详一下”。

    老夫洗耳恭听。

    父王说的是让我带人去,我想着自己一个没有爵位和官职的皇子,贸贸然的找朝廷官员去,恐怕有些不妥。而且监军监军,是需要在军营中与众将士同在的,宗亲们身份贵重,有所损伤也是不美。

    林掌院捋了捋胡子,欣慰的说:“仲海宅心仁厚,而且能顾全大局,真是社稷之幸”。

    元仲海谦虚的说:“太傅您谬赞了”。

    曹晨辉担心的说:“不过此行危险,还是的找些有功夫的人,陪着一起去妥当些”。

    有功夫的?对了之前在伏风岭,救了你我一命的杨兄弟现在可在京城?

    林掌院问道:“你说的可是平远侯的徒弟,那个叫杨灿的”?

    元仲海赞赏的说:“是呀,头一段时间,他在父皇四十圣寿上的杀伐决断和风骨,真让人佩服”。

    林掌院说:“平远侯是个会调教人的。杨灿和那个小姑娘上官灵凤,再有楚家那两个孩子。依我看人品贵重都是好的,而且他们没有官身,行走也方便些”。

    表弟你今天回去就派人给杨兄弟递个话,明日我和你在望江楼跟他们叙叙旧。

    曹晨辉点头应下了。

    新的章节,小小的期待一下吧。

    每天十二点更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