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
皇妃们都穿了,百姓们便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一时间各个店铺的贴身衣物被抢购一空。
沈万三立即加大生产,结果还是供不应求……
赵佶听说后~,显得特别淡定。
因为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而且这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如果连这都玩砸了,那么后面更大的还怎_么玩?
不得不说,有人背锅真爽,尤其是让两个在历史上都很有名的大奸臣背锅。
当然,赵佶让他们背黑锅,可不仅仅是让他们帮他挡群臣的唾沫星子和“炮火”,去做那些他不宜出面去做的事情,还有故意让他们权势熏天的意思。
要知道他们俩现在可是保守势力的仰仗。
他们俩越受恩宠,保守势力肯定是越高兴。
所以无论是修路也好,还是推广贴身衣服也罢,保守势力在暗中可都没有少帮忙。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保守势力还把沈万三当成了他们的人。
这特么……
绝对是病急乱投医了!
根据龍影卫反馈给他的消息来看,为了让修路能够顺利推行下去,从而让他龍颜大悦,保守势力以各种方式进行捐钱,那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捐款!
用混凝土在京城多修几条四通八达的官道,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自然是赵佶希望看到的。
另外,在这也不得不说一点,赵佶之所以想到变相逼百官捐款这一招,也和大宋官员的俸禄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优厚的有关。
他们月薪饷最高能达到四百贯,这是汉代的十倍,清代的二到六倍。
而除了俸钱外,他们还有禄米以及名目繁多的福|利补贴,比如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甚至连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朝廷买单。
所以宋朝的大小官员皆是锦衣玉食,富得流油,不让他们出出血怎么行?
接下来,修路推广贴身衣物,已经不需要赵佶干涉了。
他又要转移“战场”,掀起一轮风暴了。
此风暴一起,估计文武大臣都没有心思关心这些小事了。
因为这风暴绝对是空前的,疯狂的。
而在这之前,赵佶先做了另外一件事。
“系统,花费两万积分,点名抽取明朝猛将常遇春!”
“叮,系统抽取中,系统抽取常遇春成功,三天后,他将以一个新兵的身份出现在北校场!”
“这个安排好啊,那就让他跟岳飞一样,先在北校场磨炼一段时间再说。”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号称“常十万”。
他曾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大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建立赫赫威名。
《明史》赞曰:“开平(常遇春)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朱元璋也是对他甚为倚重,赞赏有加。
他绝对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早在点名抽取徐达的时候,赵佶就想抽取他了!
如今像徐达、常遇春、李存孝、李元霸、岳飞这样的猛将已在军中,赵佶一统四方,建立宏图霸业的底气无疑更足了。
不过攻外必先安内!
赵佶现在的重心还是在国内。
他召集张居正、王安石、和珅、徐达、刘伯温等人密谋了一番后,亲自来到了苏轼的府上,而且还是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人不知道。
苏轼受宠若惊,赶紧把他给迎到府中道:“陛下先有救命之恩,现在又亲临寒舍,当真是让老臣受宠若惊。”
赵佶抿了一口茶,屏退左右道:“苏爱卿年迈,还一心为国,朕前来探访,理所应当。”
他这人不喜欢兜圈子,所以顿了顿后,他便继续道:“朕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和你密商!”
一听这话,苏轼慌忙要起身恭听,赵佶示意他不要动,然后把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详细地说给他听,而且还很是耐心地解释了一遍。
苏轼是越听,眼睛睁得越大。
他沉默了很久,方才道:“陛下,此事兹事体大,稍有不慎,必将引起动乱呐!”
赵佶微微一笑道:“有爱卿这样的肱骨之臣坐镇,乱不起来的。当前,我大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 ·····求鲜花 ······
说到这,他引经据典,纵论古今,侃侃而谈,再次让苏轼目瞪口呆。
这学识、这视野、这气魄,绝对是大宋第一人!
苏轼已经被深深折服,而且一贯坚持的立场也发生了动摇。
只是若想让他彻底摈弃那么多年的立场,谈何容易?
赵佶读取了他的心理活动后,一站而起,很是霸气地道:“朕宁愿在变的浪潮中死,也不愿在死寂的潭水中生!”
说到这,他豪情万丈地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
他把岳飞名传千古的《满江红》的前半部分给朗诵了出来,后半部分涉及到靖康之耻,现在并未发生,自然不能有所涉及。
不然苏轼肯定是一脸懵逼。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但见苏轼猛然站起身,嘴角发颤,老泪纵横地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好,说得太好了!”
缓了缓,他也朗诵起了他的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诵完,他很是激动地看向赵佶道:“异曲同工啊!您的一首词,一下子让老臣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陛下,老臣决定了,全力支持您!只是您刚才所作的词只说了一半吧,老臣现在真的迫切想知道后半部分……”
“这个……只不过是朕的即兴之作罢了,只有一半。”
赵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继续道:“就让文人士子来填吧,谁填的最符合朕的心意,必有重赏!”
苏轼当即道:“老臣领旨!”
赵佶前脚刚起来苏府,《满江红》的前半部分就传遍太学和翰林院了,立即引起轰动。
而更大的轰动则是发生的翌日的早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