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 信息量海大

    宋子骐好奇心顿生,急道:“老阎快说快说。”

    老阎回想起大概情节,张嘴道:“据说早年有一支外地的考古队到了埃及工作,在他们考察完毕后,带着他们发现的木乃伊出国,结果到了边关,那里的工作人员不认识木乃伊,真就以为那是条大号咸鱼,还管这些考古队员索要出口税。”

    这个乌龙可闹大了,宋子骐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埃及法老变咸鱼,他老人家不得气疯才怪。

    眼见宋子骐与老阎被他们怂恿的动了心,赵阳更是变本加厉的赞扬这一行业,不但有意思,还可以大发横财。保证宋子骐很快腰缠万贯,让人称道。

    冬天天黑得早,太阳渐渐西沉,这意味着他们该出手了。宋子骐拿着装备和这些人一起下车,这时外界的气温在飞速下降,寒意逼人。

    准确的讲,在北方的冬天并不适宜动土,因为天太冷,土地会上冻,以上是常人公认的想法。

    虽说河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北方,地处祖国偏南方的位置,但到了隆冬时节,还是蛮冷的。甚至于土地冻结,不适于动土。

    不过偏偏赵阳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土地冻住了,打洞才不容易塌方,而且天冷外出活动的人少,他们的行径不容易被外人发现。

    如今赵阳已经决定下墓室,就想到解决的方法了,他连火药都带上了。那是他自己亲自配置的炸药,只用少量就可以炸松土地。

    好在这里是郊区,附近没有人家,不用担心引起他人注意。

    据县志中记载,这位朝廷大官生前非常风光,门庭若市。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将他风光大葬,古人讲究风水学说,所以他的家人花费重金,请了一位著名的风水大师,替他选了一个适合安葬的风水宝地。

    当时他的家人还为他立了高大的墓碑,只可惜在高大美观的石碑也受不住人为破坏,在后来的战乱中被毁坏,早已不复存在,所以现在想要再去找底工入口已经十分困难。

    在这时,墓地选点就变得极为重要,必须极为精确才行。

    就见赵阳变戏法般从一个大皮包里掏出很多丑丑的管子,这些管管又粗又黑又长,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也不知此物和他们接下来的行动有何关联?

    宋子骐微微蹙起眉尖。

    赵阳倒是并不着急说明这乃何物,还对宋子骐讲起了一个趣闻:“在洛阳这个地方还有名闻天下的龙门洛阳三宝,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宋子骐困难的摇着头。

    赵阳猜到宋子骐不会猜到,也没故意逗他,直接说道:“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

    想不到宋子骐在思考一会后,才说到:“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我们这两天都去观光过了,确实不虚此行。这个我知道,可是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洛阳铲这种东东。”

    赵阳听后一拍额头,叹息道:“我说大哥,你连洛阳铲都不知道,居然还想盗墓,我看你还是哪里凉快去哪里歇着吧。”

    洛阳铲又名探铲,而浩子为了证明他的那点可怜文化,就大方的高诉宋子骐有关于洛阳铲的来历。

    无外乎就是洛阳邙山中有个小村子,村子里诞生出一个名叫李鸭子村民。不好意思,这是他的外号,他本人的真名叫做李亚子。

    据说邙山不简单,在古代风水先生和术士眼中,这块神奇土地里面蕴藏不一样的超自然力量,用内部行话来说,此地上风上水。

    因此后来有了这么一个说法,生在苏杭,葬在邙山。不管是真是假,据说在这里的地下深处,埋葬几十万的墓,绝对是“土耗子”眼中的“聚宝盆”。

    而此人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等他长大成人后,便以盗墓为生。而闻名后世的洛阳铲,也是他无意中幻想出的劳动工具。

    那天他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赶集。赶巧遇见一个村镇的老熟人,此人不盗墓,是个做正经手艺的老实人,此人摆摊卖包子。

    毕竟洛阳乃至整个河南都盛产麦子,以至于当地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各种美味又营养的面食。

    毕竟乡里乡亲,双方见面免不得要打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

    此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

    这东西有点意思,如果用以挖盗洞,可比那铁锨轻巧灵便多了,特别是能带上地下深处的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

    于是他找了张纸,照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

    此后在同行的大力支持下,这门技术逐渐发扬光大,而洛阳铲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就连外行人士也有所耳闻。

    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轻松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

    就这样铲头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取出来是生土,说明这块地没被动过;反之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

    如果提取土壤中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久而久之,这项技术名声在外,终于有一天被隔壁的考古队员学会。于是昔日上不了台面的小小洛阳铲,一下子跃升为考古用具,仿佛一下子荣耀加身。

    “有了洛阳铲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地下墓葬的具体位置。”浩子颇为得意的直笑。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但在北方,洛阳铲的功用被放大数倍。

    因为利益关系,南方盗墓贼可以千方百计想出各种方法,去对付埋藏地下深处的墓穴。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

    湖南一位学者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首先“望”是望气看风水。那些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而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当地的地势,看地面上墓碑和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有大墓,墓中宝物更是多到数不清。

    擅长此类技巧的盗墓贼,也必然是业内的杠把子。

    其次“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贼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只需要翻开墓表土层,再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居然就能够从泥土色中辨别墓葬时代,并根据土气味判断是否被盗过。

    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居然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然后“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先把自己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其会注意那些上风上水之地,又或者山势巍峨之地和再或者出过将相高官之处。

    此类人士大多能说会道,特善于与那些有文化的长者老人交谈古论今。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见多识广的老人,从最普通的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

    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会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最后还有“切”即把脉之意。有两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主墓室,为寻找陪葬品争取宝贵时间。

    毕竟盗墓是盗窃,不可在光天化日之下动手,只好在半夜行动,不管是否的手,都要天明前火速撤离,贵在速战速决。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

    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墓室的方位,以及墓室内部结构,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存放陪葬品之处,盗取葬品。

    说起“切”还有另外一层含意,是指开启棺盖之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往往先从头上摸起,经口至后庭,最后到脚摸个遍。有钱人家实行厚葬,自然要在死者身上摆放各种宝物。

    此外古尸身上藏尸玉,用于封闭九窍,除此外,随身藏有大批珍宝。如果是王以上的陵墓,还有玉覆面和金缕玉衣,以及玉握等。

    此外最近一种名为血玉的古玩开始热门,差不多一点的都要几万,好的更是达到上百万。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

    据说就是当玉主人蹬腿归西一刻,有人将玉石塞入其口中,随着此人最后一口气咽下,玉石滑落喉间,此乃人体血脉纵横之所,玉石长期被死者血气沁润,血气参透玉石内部。

    玉石颜色逐渐红润,呈现脉络状血丝,目前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所以说这血玉也属于尸玉的范畴。

    其实血玉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在玉器行和古玩行也很少见有人说“血玉”这个词。有传闻清代古玉收藏家把这种红沁的古玉叫血沁,他们认为血沁是尸体腐血沁入玉中而成。

    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说得轻松,但真在那样恶劣凶险环境下,任凭谁都难以做到沉心静气,不慌不乱。

    赵阳说道兴起,继续夸夸其谈。弄得别人以为他的经验多么丰富,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的而已。这些东西都是从网上看来的,类似这样的内容要多少有多少。

    不等浩子把话说完,宋子骐就已经云里雾里,晕头转向。没想到这盗墓贼也不好当,还要学习这么多文化知识。

    半天过后,赵阳利用他的能力选了一个点,浩子和老阎都不吭声,江云瞳自己亲自看了一遍之后,摇头否定,语气及其坚定地说道:“不会是这里。”

    说完这句之后,他又向东面走了数百步的距离,之后重新站下:“应该是这里。”

    站在一旁观战的宋子骐不相信,江云瞳能神气到这样都能知道墓地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