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国债的出现

    孙承宗正在军机枢密处值班,他身兼首辅和军机枢密处大臣,不是感觉权力大了,而是头疼的事多了。自从朱由校登基后,他就位极人臣,羡煞了多少人,也遭到了多少人的嫉恨。对他现在来说,有一句话正好印证:做多大的官就得承受多大的责任!

    唉,中兴之臣不好做啊!朝廷的事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难办,天天顶着巨大的压力,百姓们盼着,百官们骂着,出了门都能听到隔着轿帘子的骂声。

    孙承宗难,皇帝更难。他清楚,皇帝现在是夜不能寐,茶饭不思,每顿一汤一菜都吃不了。

    一个字,愁!

    他刚刚接到的卢象升奏报迅速让人送到乾清宫去了,不知道是喜是忧。希望卢象升不要让皇帝失望。现在就指望着西南能传来捷报,迅速平叛,完成皇帝的宏伟大业,否则,新政会很难进行。

    他坐在炭火旁边,用铁钩将火炭挑了挑,让火苗大些,暖暖身子。

    “孙阁老,”

    值班房的们被轻轻的推开了,裹着一身略显破旧的棉袄的程化祥叫了一声。皇帝节俭,宫里谁也不敢穿华丽的衣服,所以程化祥找了件破旧的棉袄裹着。

    “哦,是程公公啊,”孙承宗忙起身,招呼道:“快来这边坐,暖和暖和身子。”说着,他将身边的一张小凳子靠火盆前挪了挪。

    程化祥站在门口拱手笑道:“咱家不进去了,我奉旨请阁老觐见,您随我快走吧!”

    “哦,陛下有什么要紧的事吗?”他起身拿了挂在墙上的一件披风,一边披上一边问道。

    “是西南的战事。”

    孙承宗疑道:“怎样?是捷报还是…”

    正月里头,不吉利的话他没敢说出来。

    “当然是捷报了。”

    “喔,那就好。”孙承宗露出喜色,披上披风走出们,与程化祥并肩而行,“进了正月,这是头一件喜事啊,陛下应该高兴些了。”

    程化祥却一脸愁容,摇头道:“阁老说错了,陛下一点喜气都没有。”

    “这是怎么回事?打了胜仗陛下还不高兴?”孙承宗搞不明白,西南战事牵扯到皇帝大计,卢象升打了胜仗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程化祥长吁短叹,说道:“谁知道呢!陛下看完奏报,咱家看不出来他多高兴,也没看出来多生气,就是说了句‘这个卢象升真是不给朕省心’,然后就让我来传唤您老人家觐见商议。”

    “哦。”孙承宗听的莫名其妙,搞不懂卢象升在西南捅了什么篓子,细想那里土司较多,莫非卢象升和土司们没搞好关系?皇帝要改土归流,他不会急于求成惹怒了地方土司?把朝廷与地方土司的关系弄的僵硬了?

    孙承宗带着想不明白的疑问进了乾清宫。

    “陛下,孙阁老到。”程化祥先进入殿内禀报。

    朱由校听闻,急忙道:“快请进来,看座,上茶!”

    孙承宗解下披风交给殿前的笑太监,走进宫内的西暖阁,要行大礼,朱由校急忙起身上前扶住他,“免了,这里就咱们君臣二人,这一套就免了,师傅快坐。”

    “谢陛下。”孙承宗也不客气,坐了下来,椅子上还给他加了厚厚的暖垫,一名宫女奉上一杯热茶,他双手接过来捧在手心里,暖和和的。

    朱由校将卢象升的奏报递给他,“您好好看看卢象升的奏报。”

    孙承宗带着急于知道朱由校看到捷报后还没有喜色的疑问接过来,打开后一个字不落的看起来。

    看完后,他才知道朱由校没有喜色的原因了。不光皇帝,就连他也高兴不起来。

    孙承宗合起奏报,朱由校便长长的叹息的说:“朕深怕卢象升太过年轻急于求成,就让熊廷弼隐匿在他的军中辅佐,可还是没能如朕所愿,速战速决。虽解了成都之围,可神机营损失近半,休整一些时日,耽误朕的大事啊!”

    “事发突然,叛军人多势众,我军装备虽然精良,奈何寡不敌众,且又弹尽无缘,能退十万叛军也足见其才了。”孙承宗说道。

    “步骑兵协同作战,这还要战场上检验?你看看奏报上说的,卢象升也给朕玩起了心眼,这明显是在减轻责任,若不是在平叛在即,朕非撤了他!”朱由校气呼呼的愤道。

    “陛下不是十分的器重他吗?”孙承宗反问道。

    “这…”朱由校哑口无言。

    卢象升的名气在后世还是挺大的,朱由校熟知明史,自然对卢象升的印象特别的深,自然会对他格外器重,可是没想到卢象升带去的两千神机营折损近半,这可是他辛辛苦苦积攒的最精锐的部队,能不为此心疼吗?打造这么一支部队是十分烧钱的,尤其是现在朝廷财政极度困难和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这点家底就显的十分的重要了。

    “既然已用,陛下就不要再为此生气了,卢象升初掌将印,能打成这样也算不错了,战场上多多历练,日后更可堪大用。”

    孙承宗见朱由校无言以对,又好言相劝。

    朱由校摆摆手,无奈的说:“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朕不光是心疼这点家底,更愁恼的是朕的计划被打乱了。辽东内撤几十万人,本是迁徙到西南,为朕日后改土归流之策打下基础,可卢象升没能完成朕速战速决的战略决策,也就耽误了几十万人的迁徙呀!”

    “陛下所虑甚是!”孙承宗的头上也升起了愁云。

    内撤的几十万辽民散落在京畿地区的各处州县,官府的压力十分的巨大,为了减轻负担,已经开始了向南迁徙,部分辽民踏上了向西南的路途,但大部分辽民正等待着西南平定后在上路,他们刚从一个战火缤纷的地方出来,可不想再到一个战乱的地方生活了,毕竟谁都像过安稳的日子。

    朝廷给了辽民很大的优惠,只要到了西南,他们可以免除一切繁杂的徭役,这种诱惑力对于平民百姓是巨大的,可战乱也是十分畏惧的。

    所以,朱由校要想完成迁民的战略布局,必须先平定西南!

    还有一个隐藏的政治危险,那就是许多权贵们正暗暗的盯着西南的战事,只要卢象升平定西南失败,他们就可以借机发难,逼迫朱由校退位。朱由校损害权贵们的利益太多了,几乎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朝廷再难,也不能难了西南平叛的事!”

    两人沉寂了许久,经过深思熟虑后,朱由校坚定的吐出一句话。

    “发往西川的兵饷和弹药到哪了?”朱由校又问道。

    “已经进入陕西了。”

    “命他们不得耽搁行程,务必在十五天内送到成都!”

    “臣遵旨!”孙承宗俯首应道。

    朱由校又严肃道:“西川援助成都不利的官军,除石砫宣慰使的弟弟秦民屏严加申斥外,其他各路官军之将,一律撤职!”

    “遵旨!”

    “看来辽东的百姓又要在京畿地区多呆些日子了,可惜朝廷都揭不开锅了,师傅有什么办法吗?”朱由校严下几道圣旨后,把话题引到了辽东难民问题上。

    这也正是孙承宗整天愁的事情,朝廷要是有钱,辽东也不会弃守,西南用兵也不会这么捉襟见肘。

    朱由校要他想办法,可真会难为人。

    孙承宗脸色左右难看,愁云满布,从头到脚都想了遍也没什么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借。

    “借钱吧!”孙承宗生硬的挤出几个字来。

    “借钱?”

    朱由校忽然眼前亮了起来,他似乎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在前世的时候国家发行的债券——国库券!

    他怎么没想到呢?

    这真是好个好主意。

    “对!借钱!”朱由校的眼睛忽然闪亮了起来,兴奋的脸上的每块肉都笑了起来。

    孙承宗只是说了句借钱,没想到皇帝这么高兴,借钱都是要还的,皇帝还能笑的出来,难道他想借钱不还?

    朱由校望着惊讶的孙承宗,高兴的说:“速命户部,印制一种年期债券发行,凡是购买的,到期后朝廷以每年年息五厘回购。”

    孙承宗愕然了,似乎听明白些,他惊讶的起身,露出敬佩的眼光,敬道:“臣不过是想向藩王亲贵们借钱,陛下却能想到向天下人借钱。陛下真是天纵英才啊!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户部与侯光远商议发行债券。”

    “哈哈,还是师傅的一句话点醒了朕,”朱由校咧开嘴笑道:“好,户部制作好模板后与朕御览。”

    “臣明白!”

    孙承宗向朱由校深深的叩拜一下,便急忙的起身离去了。

    望着离开的孙承宗,朱由校的心里轻松了许多,多日来没有开心过的他,此刻务必的畅快,债券若能顺利发行,那他可就创造又一个石阶第一,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国债的国家!

    朱由校能想象到,国债一发行,百姓们冲着高收益就趋之若鹜的购买,朝廷就暂时解决了财政问题,眼前的许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