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祚四十九年冬,大雪。
整个大祁都城都被白茫茫的一片覆盖住了,这是嘉慧帝自继位以来过得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养心殿的殿门大开着,室内烧着地龙暖和如春,室外却漫天飞雪,寒风猎猎。
“咳咳——”嘉慧帝咳嗽一声,“今日大雪——”问内侍赵寿全。
问完又是咳嗽数声:“咳咳——”
赵寿全摸不准嘉慧帝说的是今日乃农历腊月大雪还是外边儿天气大雪,也不知那被咳嗽打断的句子是不是问句,遂躬身默在侧未敢轻言出声作答。
大祁江山自高祖皇帝带领天下群雄,角逐前朝暴/政,由马背上得来,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嘉慧帝于襁褓之中继承先帝大统,基于其年幼,后由圣徳绥仪太后垂帘听政至其弱冠之年,到如今也已有了四十九个年头了。
“什么时候了?”咳完喘息数口气,嘉慧帝又问道。
“回皇上已是寅时三刻了。”赵寿全在一侧斟酌了一番答道。
先帝睿智勤政,在位堪堪十五载,创下无数功绩。朝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大祁呈出一片河清海晏的景象。
圣徳绥仪太后贤德,适逢嘉慧帝年幼。遂一切朝堂大事,关乎边关戍急,百姓居业等事都交由丞相为首的百官于朝堂上商议结果,再经太后指点嘉慧帝定夺。
待嘉慧帝满于弱冠之年,圣徳绥仪太后不再垂帘听政,嘉慧帝也已有了一定的处理政事的能力。于是,嘉慧帝开始逐步将权力归于自己手中。
然,嘉慧帝接手政事后却发现了大祁政事中的诸多弊端。
“今日早朝——”嘉慧帝有气无力挥了挥手,又是一阵极难喘息,“免了。”
“是。”赵寿全服侍在侧应了,转而疾步再将嘉慧帝口谕一道道传递出去。
昔年先帝已将大祁王朝铺陈到了一个厚积稳固的基础,天下太平,万民安定。到了下一代君王本该是薄发的时候,将大祁推到一个空前繁盛的崭新地位,迎来大祁最为繁荣昌盛的时代。
而嘉慧帝于年幼之际承得帝位,不能及时发出助力,将大祁政事推向新的高度。
此刻,住在京畿处的大臣们尚未听到免早朝的圣谕,皆是步履匆忙地朝宫中赶来,只口中不住地催抬轿子的长工:“快——快——再快一些!”
说到朝堂由圣徳绥仪太后垂帘听政以来,继续沿袭了先帝的政事决策。如果大祁政事不能薄发,百姓们的生产热度就会下降,会开始安于现状,甚至达到一个懈怠的地步。
所以,当嘉慧帝于弱冠之年接手的整个大祁王朝表面上正处于一种繁荣发展的状态;其实其内里却已经开始腐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严重者则转向积贫积弱的贫瘠地步。
守在宫门的禁卫军,刚刚已经接到命令,看到盛装前来却又狼狈不堪官员们慌忙阻拦道:“大人请回吧,今日早朝免了。”
“这……”官员们气喘吁吁而来,又气咻咻地回去,有个中疑惑的还留在宫门,有意试探是否嘉慧帝又病重了,借故不见大臣?对此大臣无不忧心。
此前嘉慧帝因不能放开拳脚将大祁推向新的盛世,朝堂上又处处受制于一派墨守陈规,不愿推行新政的老臣。
逐渐地,嘉慧帝失去了将大祁推向新盛世的雄心,同时对这些老臣们的恶意阻挠也暗暗铭记于心。但政事上还是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按部就班地继续让大祁处于维持现有繁盛的地位,又暗中加固着大祁的经济力量,希望能给下一代新帝重新留下一线将大祁江山推向新高度的希望。
那个希望却久久没有出现,嘉慧帝开始渺茫。
“陛下昏迷——传太医——”
终于让迟疑顶着风雪守在宫门的大臣等到消息传来,临回去的大臣们也不禁乱了阵脚,只能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永祚四十九年冬,嘉慧帝久疲政事的身体终于被拖垮了。
嘉慧帝于这一年大雪陷入了昏迷,昏迷之际在御榻上留下一道圣旨。圣旨上笔迹不复苍劲之力,疑咯血。
该圣旨内容只有五个字:命太子监国。
“臣等恳请面见陛下!”大臣们嚷着要进宫。
嘉慧帝久陷于昏迷之中,但他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撒手西去。他在等一个人,等那个人回来告诉他,会为实现他一生都渴望实现的夙愿保驾护航。
今上太子乃婉怡皇贵妃刘氏亲子。
婉怡皇贵妃刘氏,素来颇得嘉慧帝恩宠。上允其外戚壮大,势力渗入朝堂,并于永祚四十年封刘氏亲子为太子,刘氏由贵妃加封至婉怡皇贵妃。
帝昏迷,惊动圣徳绥仪太后。太子与婉怡皇贵妃日日泣于帝榻下,太子不能处理朝政,宫中一片低靡。
圣徳绥仪太后沉思传出一道懿旨:“着加急信使到达西京告知梁王,并请其回都城辅佐太子监国。”
圣徳绥仪太后懿旨传达,梁王惊闻噩耗,胸中气血难平,一时一口气不能捋顺,当场呕出数尺血箭。体力不支,也终于缠绵病榻。
梁王不能回都,信使们无法回去交差。
梁王于心不忍,于病榻上挣扎起身,书信一封,交代:“务必将此信交于太子,朝堂政事必将能平静。”
信使回到都城复圣徳绥仪太后命。
绥仪太后令:“既是梁王交代给太子的,给太子吧。”以手扶额叹息,“哀家人已老了精力不济。”
后静于帝榻前守候嘉慧帝醒来,不再理会朝堂政事分毫。
[.]新政推行
永祚五十年春,万物复苏。
大祁经过四十九年冬嘉慧帝昏迷噩耗的打击,举国政事陷入低迷之境。
始,太子孝泣于帝榻前,无法处理朝政。后,由太子皇叔西京梁王亲书信一封,劝慰其孝心固然首要,然天下为重,切不可废于国事,又于信中诚恳点拨太子如何走出政事面临逆境。
太子始着手于监国之事,至五十年春,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太子于永祚五十年春,监国,排众议,颁布三项改革政令。
初,丞相一派极力反对太子革新政令,由丞相为首谏道:“推行政令还望殿下三思!”
“还望殿下三思!还望殿下三思!!”
底下官员一阵附和之声,只让太子一阵烦忧。
“臣以为大祁江山由高祖皇帝辛苦得来,祖宗之法不可废”
“臣却以为太子新政可解除逆境。”
“臣认为……”
“臣也认为……”
两派意见一时争论不休。
然丞相虽势大却不及太子支持者众多,其母系外戚由此支持太子政事埋下日后祸端。大多数权臣认为,该三项法令可有效缓解,永祚四十九年嘉慧帝昏迷始,举国政事陷入低迷,所带来的政事经济压力。
最终,丞相深思大祁现状岌岌可危,别无他法,能更好地使得政事再次恢复到嘉慧帝掌持时的稳定状态,丞相始同意太子推行新政令。
三项新的政令颁布,其内容包括:一是,全面开通运河使用,增加大祁往来货物交易量;二是,举国助建更多的书院,凡有能力者,不论男女老少,通过春试合格者,皆可进入书院学习;三是,允许在书院中,经过正式学习取得成绩者,入朝为官,此项亦是不限男女老少。
政令始下,举国哗然。
第一项,全面开通运河使用,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原本运河只限于官方皇商等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运河流量没有被充分使用到。而如今却将其扩大到全国范围内使用,给往来平民商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大祁的往来交易发展,但同时,也给运河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项、第三项的政令带来了最大的反响。虽然大祁民风开放,向来女子地位不会比男子差到哪里去,亦有在外行走,担任不少社会重职。但是女子还从未进入到书院里进行过正式的学习,更遑论踏入到朝堂中去。尽管种种哗然之声,其支持者却甚多,大祁家风开明,最兴奋雀跃的莫过于那些家里只有女儿或者女儿比儿子更有出息的人家。
很快,便有许多人慕名报名参加了春试。试毕。
接下来,参试者们遥首期待着,春试的结果早日下来,收拾行装,准备到全国各大书院录取点去报名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