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五章 袁崇焕

    第一百六十五章袁崇焕</p>

    提及明末历史,始终有个人一直都绕不过去,那是袁崇焕,对于他,在历史的争议很大!有说是大忠臣,能臣,结果被多疑的崇祯了只会看《三国演义》学兵法的皇太极的低劣反间之计,结果被崇祯给杀了!而且死得很凄惨,在菜市场死于搩刑,何谓搩刑?那是千刀万剐!这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京城的百姓竟然花银子买他的肉,只为解恨!</p>

    这个是《明史》里的记载,但考虑到明史是由清朝编纂的,而且修史那群人基本都是东林党人!(好吧,这一群人也是绕不开的!)本来一个皇朝的兴起,自然要向老百姓证明,自己的位是天命所归,那前朝自然是要踩到沟底,不踩到沟底的话,怎么证明自己才是天命所归的正确领导人?反正清朝对于明朝的历史,变动得太多,缺点被无限放大,优点基本不提及。 </p>

    而且东林党向来是待自己宽厚,待别人刻薄的!为了掩盖是自己这些人胡乱捣乱结果造成明朝灭亡的历史,也为了拔高自己,所以袁崇焕被无限的拔高了!而崇祯的智商也被无限的降低。谁叫袁崇焕是东林党人呢?只有说皇帝无能,才能说得通一个王朝怎么会灭亡,而自己等人另换门庭是正确的,毕竟大家是忠,可不是愚忠!总是为了天下苍生和百姓的。</p>

    这个倒不是胡说,没有哪个朝代对于修史这个事有清朝那样的热衷。才进京城,江南地区都还没有平定,清朝已经组织修《明史》了,他的用意是告诉大家,明朝完蛋了,现在是清朝当家做主了。</p>

    对于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其实一个原因,那是袁崇焕犯了所有东林党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崇祯只是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事!</p>

    而这个错误,也是陆东源为何要召见袁崇焕的原因,那是袁崇焕雄心勃勃的《平辽策论》,原本历史,随着崇祯的台,袁崇焕为了位,递了这个东西,结果崇祯本来年轻气盛,然后刚干废魏忠贤,正是被大臣们吹捧为圣主再生,毕竟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年,竟然不动声色的让权势滔天的阉党转眼间灰飞烟灭,这个事实在是干得漂亮!</p>

    陆东源的手法高明了好几倍!同样,康麻子也是十六岁铲除鳌拜,但他的手法其实还是不崇祯。毕竟一个是看不顺眼的对手,另一个只是完成孝庄给的皇帝位家庭作业,对付一条根本没有什么防备的忠狗罢了。</p>

    而袁崇焕当初可是捧过魏忠贤的臭脚的,当初前几个提议立生祀的人里有他。现在魏忠贤倒台了,为了不被清算,袁崇焕很聪明,利用崇祯少年心性,锐气十足,想干番大事业,成为真正的英明圣主的心思,了这个《平辽策论》,大意是只要听自己的,五年后,皇太极那个野猪皮能让他嗝屁!</p>

    不过现在袁崇焕忽悠的对象变成了陆东源,没法,魏忠贤倒台了。平心而论,魏忠贤对于袁崇焕是真的非常支持的,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军饷不够,直接带头把自己家里的金银珠宝捐了出来,这点,许多嘴说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实际行动一毛不拔,私下里奢侈腐化,背地里挖朝廷墙脚的人强多了。这金主和靠山倒了,在辽东那地方变成了火山!</p>

    辽东那地方,死过的大臣太多了,杨镐、熊延弼、王化贞(老家伙现在还没有死,是死缓!)连孙承宗都差点被搞死。而袁崇焕已经是丢过一次官的,是宁远大捷后,被弹劾了一次,毕竟他的身份是东林党人,虽然捧过臭脚,但还是要脸的,不敢太明显,真的卖身投靠。</p>

    这次皇帝御驾亲征,让袁崇焕以为得到机会了,毕竟随着孙承宗的位,他马官复原职。人嘛,自然是想有个作为,特别东林党出身的人,干的事情都是轰轰烈烈的,向来是高标准、低执行。</p>

    所以他书了,本来陆东源是不想搭理他的,但是随着皇太极议和,以及在此次亲征爆发出来的蓟镇以及辽镇不和气,也是满桂根本指挥不了关宁军,还有是陆东源怕这袁崇焕什么脑筋抽了,又把毛龙给宰了。</p>

    毕竟这袁蛮子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干的事有时自己这个皇帝还更出人意料,像那广宁大捷,说白了这家伙是抗命,最后抗命成功了。所以,他的去职是不冤的,不光是有人嫉妒以及党争,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听话的下属,领导都是不敢用的。</p>

    陆东源是在遵化接见袁崇焕的,亲征结束后,本来该回去的,但是陆东源想了想,现在朝没有多大的事,而且这可是难得的放风时间,回去后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了,当个皇帝像坐牢一样,整天在皇宫那一亩三分地里,整天被人盯着。还没有现在自由!</p>

    而且陆东源已经去信给林丹汗,要他过来见一面,有些事,还是王对王说清楚点较好!陆东源可没有真的指望皇太极会老老实实的,那家伙是个恶狼,所以得找点事情牵制着他。而林丹汗无疑是个合适的人选,陆东源准备支持林丹汗去收拾那些背叛他的蒙古部落,尽力的削弱皇太极的力量。</p>

    当然,林丹汗过来还有一段时间,陆东源准备趁着这段时间做点事情,理顺一下蓟辽的关系。</p>

    袁崇焕人长得很黑,黑黑瘦瘦的,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官,而是一个军人。当一见面,袁崇焕那广式发音让陆东源有种在看港片的感觉。</p>

    “臣,辽东巡抚袁崇焕见过陛下,吾皇万岁!”袁崇焕一见陆东源马恭敬的鞠躬行礼,大明这点好,一般官员见驾不经常跪。</p>

    “平身!”陆东源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眼前的袁崇焕,很想知道这么一个黑黑瘦瘦,个子不高的小个子广东人为何能搅起那么大的风云。</p>

    见陆东源盯着自己看,袁崇焕也没有胆怯,反而很坦然的站着,任由皇帝审视。</p>

    “听说这《平辽策论》是卿实地走访三个月所作?”陆东源淡淡问道,对于这种行为,陆东源还是赞赏的,这可能也是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广东汉子能在江南那些东林党里脱颖而出的原因,毕竟那些人嘴炮无敌,做的太少。</p>

    “是!臣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了所有关口,最后才动笔写!”袁崇焕有点小得意,毕竟能这样做的人很少。</p>

    陆东源没有说话,翻看着袁崇焕的书,看得出这里面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走访得出的,根本不像有些臣子那样,动不动万计,十余,根本不精确!</p>

    “不错,这是篇难得的调查报告,这里面的数据很准确!小桑子,誊抄一遍,然后改动一下里面的数字,发于内阁,晓谕各部门,以后疏言事和,必须以实际数字为准,以后再有模糊了事,道听途说,大概之言,将发回重写!”陆东源基本的保密意识还是有的,所以要求把数字改变,这样才不会泄密。而让这份奏折为标杆,是要整治一下那些爱放嘴炮的人。</p>

    但是,这不意味着陆东源对这份奏折很满意,袁崇焕还是继承了东林党的一贯特色,那是好为大言。所以,在袁崇焕还没有高兴多久,陆东源又开口批评了。</p>

    “卿之,虽数据准确,采斐然,但后面部分,朕却不认同!”</p>

    袁崇焕一下子傻眼了,不是说很好么?怎么马变了?</p>

    “朕有两个问题,希望卿能为朕解惑之!”陆东源淡淡开口。</p>

    “陛下请问!”袁崇焕有点郁闷的开口,当然,他没有表现出来,还是那么的恭敬。</p>

    陆东源指着奏折,开口道:“第一个问题,卿可算过如要实现卿之设想,最终需要银两几何?”</p>

    “三千万两!”袁崇焕脱口而出,争取项目这个东西,从古至今,大家都是秉承一个原则,向级要款的时候,都是往多处要,如本来只要一百两的,至少要一千两。这样,级才好还价,说我也困难,这样,给你三百两可好?于是,大家多得两百万!即使遇到抠门的级,那也可以装作很可怜的说,那给一百两吧,级最后却不过情面,还是要给的。</p>

    对于这个,陆东源可是门清,所以,陆东源似笑非笑的开口道:“这三千万两银子太多了!”</p>

    “要想初见成效,非三千万银子不可!”袁崇焕严肃的开口,接着,他话题一转道:“但朝廷困难,给臣两千万也可以,虽然紧了点,但臣还是能应付!”</p>

    “卿的底线是一千万两银子吧?”陆东源突然冷不丁的说了一句,一下子吓得袁崇焕吓一跳,因为他的底线真的是这个数!</p>

    </p>

    /html/book/42/4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