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换血疗法

    芙华宫的卧榻,皇的面色越发苍白,深紫的嘴唇没有一丝鲜活的气息。 </p>

    秀青远远地看了一眼,便从寝殿走了出去。</p>

    “娘娘,看来钟太医的药对皇起作用了。”</p>

    温皇后正手持一串佛珠生疏地用手捻着,嘴唇停止了默念,听到秀青的汇报,并没有多少诧异,像对汇报的事情早已在她的意料之。</p>

    “这佛珠真如你所说对本宫有益?”温皇后将佛珠稍稍举高,拿到了眼前疑惑地看着。</p>

    “娘娘,信则有,不信则无。奴婢在夜不能寐时,便将佛珠放于枕边,不多时能入睡。”秀青说着。</p>

    温皇后点点头,收回手,把佛珠攥在手里。</p>

    “董太后娘娘驾到。”门外太监阿超喊着。</p>

    温皇后装作一副虔诚的样子,手持佛珠,走到殿门前,为董太后行礼问安。</p>

    董太后进来后一眼便看到了温皇后手的佛珠,她是念佛之人,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儿子祈福,自然对温皇后手持佛珠的举动很是欣慰。</p>

    “起身吧,皇帝怎样了?”</p>

    董太后不等温皇后起身,便朝寝殿走去。</p>

    “子希……”寝殿内传来董太后的一声声嘶力竭的哭喊,只见董太后用颤抖的手抚在皇的铁青的额头。</p>

    自打皇登基后,“子希”这个名字再也没有人喊过,那是皇的乳名。</p>

    温皇后感到许是皇已去,便大步走到董太后的身边。</p>

    皇的脸庞白里透青,双唇紫得发黑,已和之前的状态大不相同,这哪里还是劳累过度的表象,俨然一副毒的迹象。</p>

    “皇……”温皇后紧跟着悲声大喊着。</p>

    这一喊,整个芙华宫里的人都把这喊声当成了皇驾崩的信号,都纷纷跪倒在地。</p>

    这时,钟太医匆匆从宫外走进来,身旁紧跟着他的徒弟楚秋儿,楚秋儿手里端着一碗黑红的汤剂。</p>

    看到芙华宫里的人都跪倒在地,钟太医险些失了分寸,若不是楚秋儿在一旁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他都要随着众人一起跪下去了。</p>

    “哀家的子希不会有事的,不会的!都给哀家起来!快去叫钟太医!”董太后转身看着身后已跪满一地的人喊道。</p>

    话音刚落,钟太医和楚秋儿从殿门进来,还没有给董太后和温皇后行礼请安,便被董太后拉到了皇的榻边。</p>

    ”快救皇!”</p>

    往日里最看重宫礼仪的董太后,已经顾不那么多了。她站在钟太医的身旁,看钟太医诊治自己的儿子。</p>

    芙华宫里一片寂静,整个宫里,除了钟太医的一举一动,再没有其他人的多余动作。大家都在等待着钟太医对皇病情的宣布。</p>

    过了许久,钟太医似放松了一口气。</p>

    “钟太医,皇帝……”董太后有些问不下去了,她生怕自己言语的不详会招来自己儿子的不幸。</p>

    钟太医俯首道,“太后娘娘,皇表征虽凶险,但实则体内精力大增,今日再用一次药,少则半个时辰,多则两个时辰,皇便能醒来。”</p>

    “果真?”董太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p>

    “微臣不敢妄言。”钟太医一直是一位保守的太医,他此刻这般言语定对自己有把握。</p>

    温皇后脸色苍白,脸艰难地挤出了一丝笑容,“那便好了!”</p>

    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的楚秋儿看在了眼里,他看得出温皇后苍白的脸色并不是欣喜而来,而是心虚所致,而那强挤出来的笑容正是把自己出卖的真凶。</p>

    “秋儿。”钟太医看了一眼身旁的徒弟喊道。</p>

    楚秋儿将汤药送到了皇的唇边,喂皇服下,看皇进药的速度昨日加快,而流落到唇边的汤汁明显昨日变少。</p>

    看着楚秋儿喂皇喝下一整晚汤剂,董太后的心放宽了一些。</p>

    “若是此次皇脱离危险,龙体无碍,哀家重重有赏于你师徒二人。”董太后看着尽心尽力的两位太医。</p>

    “太后娘娘,小人有话不吐不快。”楚秋儿为董太后行礼。</p>

    “秋儿,不得在太后娘娘面前信口开河。”钟太医生怕徒弟会引火烧身。</p>

    董太后瞥了一眼钟太医,道,“你便是楚秋儿?”</p>

    “回太后娘娘,正是小人。”</p>

    “有什么话说吧。”</p>

    “小人楚秋儿虽医术远远不如师父,但小人幼时曾随一位半仙儿学阴阳之术。皇身体阴湿之气入侵,而此宫阴湿,望若能在宫寻得阳气旺盛一宫,想必对皇的龙体大有裨益。”</p>

    楚秋儿并不懂什么阴阳之术,更看不出哪里阴湿,哪里阳气旺盛。他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让皇离开温皇后的宫院而已。他怕温皇后真如自己所眼见一样害怕皇的龙体康复,而暗自对皇的龙体再行什么不轨之事。</p>

    董太后听了楚秋儿的话,没有考虑便应了,若不是皇病得如此严重,以致于让董太后觉得将皇挪到长安殿的过程会影响皇的龙体,她早命人将皇送回长安殿了。在照顾皇这件事,她的疑心实在是太大了,她生怕皇的嫔妃们即便是皇后都不会对自己的儿子真心用心。</p>

    “好,今日便将皇帝送回长安殿。”</p>

    董太后的一声令下,对温皇后来说犹如一阵措不及防的响雷一般。</p>

    皇搬回长安殿后,每日都由钟太医和徒弟楚秋儿喂“汤剂”,逐渐地,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虽没有完全地醒来,但连董太后也能感觉到皇的气息越来越平稳有力。</p>

    从宫回府邸的路,钟太医正在为徒弟楚秋儿的坚持而暗自庆幸,若不是徒弟坚持了自己的做法,自己不会冒险取黎贵妃的血而救治本已无救的皇。</p>

    突然,马车的窗外传来狂奔的马蹄声,紧接着自己坐着的马车戛然而止,钟太医和楚秋儿被甩到了轿子的前方。</p>

    “钟太医,快随小人入宫。”</p>

    原来是皇身边的侍卫。</p>

    钟太医的马车被调转车头,飞奔着向皇宫而去……</p>

    皇自服下黎贵妃的血后,除了身体的逐渐好转外,并没有什么剧烈的反应。而今日,却不同。</p>

    钟太医和楚秋儿刚刚离开皇宫,皇便开始吐血不止,眼睛虽然能够微微睁开,但并没有任何意识。董太后听到长安殿传来皇龙体欠安的消息后,也匆匆地赶来。</p>

    钟太医和楚秋儿赶回长安殿时,董太后,温皇后和其他嫔妃们都聚集在长安殿里哭哭啼啼。</p>

    钟太医心急火燎地跪在地为皇把脉,并用针灸法为皇止吐。</p>

    看着皇不停地吐出紫黑的鲜血,钟太医脸却露出一丝喜色,转身时发现董太后正在忧心忡忡地看着皇,钟太医宽慰道,“太后娘娘,请暂避六个时辰,臣要为皇诊治,在这几个时辰,任何人都不能打扰皇,否则,恐怕皇会措施救治的最佳时机。”</p>

    董太后点点头,“哀家应你所求。你们都随哀家出来吧。”董太后走到皇面前,用手轻轻抚了抚皇额边的头发,便带着皇众位妃嫔走出了长安殿的寝殿。</p>

    “师父,皇真的还有救吗?”楚秋儿一边为皇擦拭着嘴角的血迹,一边问。</p>

    钟太医点点头,将一根银针轻轻捻进了皇的脖颈儿,然后又拔出来。</p>

    “秋儿,你看皇吐出的血,已经不是之前遇银针不能变色的血。”</p>

    楚秋儿接过钟太医手的银针,细细地看着,确实,银针已经变成了青色。</p>

    “师父,这血,莫不是黎贵妃娘娘的血?”楚秋儿皱着眉头。</p>

    钟太医丝毫没有迟疑,摇了摇头,“黎贵妃娘娘体内所之毒为使银针发黑的鹤顶红,之前你我都亲眼所见。而此时皇体内的毒已被黎贵妃娘娘的血之毒和了。”</p>

    楚秋儿有些不解,“师父,依您的意思,皇所之毒能让鹤顶红所抵,那取些鹤顶红岂不是更方便快捷,还能保黎贵妃娘娘身体无碍。”</p>

    “鹤顶红为剧毒,若直接用它来解皇所之毒,非但不能与皇体内之毒和,还能加剧毒性。而鹤顶红在血液犹如被驯化好的野马张弛有度,由皇服下,不但能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还能因血液的充足而滋养身体。”</p>

    楚秋儿听完,受益良多。</p>

    “那若有人服下鹤顶红,取出他的血液,便也可救治皇吗?”</p>

    钟太医摇摇头,“不可,普通人服下鹤顶红后,他的血便已是死亡之血,没有了生机,自己尚且不能活,自己的血又怎能救得了皇。这便是为师要你接下来要做的。”</p>

    楚秋儿看着师父严肃的神情,问道,“师父请吩咐。”</p>

    钟太医将楚秋儿的手拉过来,放到皇的手腕,让他去把脉。</p>

    “健康的人还要有力几分。”</p>

    “不错,这便是为皇换血的大好时机。虽然皇的毒已被和了一部分,但毕竟大部分毒都还在,若不趁此刻为皇换血的话,恐怕皇吐出的血已然供不自己的体内需要。”</p>

    楚秋儿刚从长安殿走出来时,头脑是不清晰的,如同混沌一般,用一个人的命去换另一个人的命,并不是身为医者应该做的。</p>

    /html/book/41/4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