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回去的路上,钟鱼计算了一下自己的钱,今天皮尔给的70,加上昨天剩下的35元。一共是105元。这个钱能够支撑她一段时间的生活,但是要想生存下来,还远远不够。

    这年代倒爷是最赚钱的,利用信息差和物资分配不均衡。很多人都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

    钟鱼回去的路上,还专门去看了,之前路过的那家委托店,又新增了一辆自行车。老板都眼熟这小姑娘了。他这个店大多数都是成年男人,很少见小姑娘,而且每次来都只看自行车。

    老板招呼着她,“你上次看那辆自行车还在。”

    钟鱼看了看旁边更旧一点儿的自行车,“大叔,你这个自行车,多少钱。”

    老板看着那台凤凰牌的自行车,“小姑娘,这个原来车主修理过,你要是想要,给七十元拿走。”钟鱼又仔细看了看,还是有些不舍得。

    告别老板,还是在路边,买了一个馒头和两个包子,中午吃得不错,还不饿。

    进了院子,门口一个老奶奶捧着一个竹筐,正在缝补着什么,旁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小女孩儿蹲在门口,用树枝逗弄着蚂蚁。

    钟鱼路过,从包里拿了几块,餐厅里带出来的巧克力,递了一个给小女孩儿。用彩色的糖纸包裹着,看着就不便宜。小女孩儿看着奶奶点头,才接过,甜甜的说了声谢谢。

    王奶奶停下手里针,小声笑道,“方城表妹。”

    钟鱼笑着点头,“王奶奶叫我小鱼,就成。”

    “小姑娘长得可真俊,这么俊的闺女,父母肯定舍不得在外面,早点儿回去,免得父母担心。”

    钟鱼不由想起来李家那群人,垂下眼睛,朝王奶奶着点了点头。

    进了屋子,方城已经回来了。钟鱼还是照例给了方城一个包子,半个馒头。方城也用小炉子,熬了一点儿玉米糊糊。

    方城指了指桌子上的一套衣服,“衣服都在哪儿了。那堆衣服被纺织厂员工们挑了又挑,剩下的不是军绿色就是深蓝色。这已经是最好的了。”钟鱼拿出衣服抖了抖,是一件米白色的衬衣,看得出来积压很久了,衬衣全是挤压的折痕,已经铺不开了。配了一条黑色裤子,是全棉布的料子,手感很舒服。

    就是一点儿款式都没有,没有收腰,也没有花纹,钟鱼穿着都是空荡荡的。难怪纺织厂衣服销不出去,现在服装主要的消费人群,不是小姑娘就是大媳妇,这些手头有点儿钱的,都追求服装颜色鲜艳,款式靓丽。与后世追求舒适的面料不一样,色彩多样的确良,才是近两年追逐的新宠。

    方城看着钟鱼理衣服,又往自己包里摸了摸,把几支烟递给她,“这烟我用不着了,先还给你。”

    钟鱼没有接:“你不是留着找工作么?怎么不用了。”

    “招待所已经找到人了,暂时也不缺人,都不一定用我,我干嘛给他烟。”

    “棉纺厂剩下的衣服,都是这种衬衫?”

    “其他都是深蓝色,军绿色为主。偶尔还有棉大衣,裤子到全是这种颜色和款式。”

    钟鱼动了心思,现在华国就是物资分配不均匀,要是她能把这批货送到偏远城市,肯定不愁销路,棉纺织厂就是国营单位思想,反正是公家的,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只要东西还在,就万事大吉。而且棉纺织厂,也不屑于赚这点儿蝇头小利。国棉厂不需要,钟鱼需要啊。

    “这种衣服,棉纺厂还剩多少。”

    方城想了想,摇摇头,“这哪儿数的清,大概几千套吧,反正全是挑剩下的。”方城回忆了一下。

    “能带我进去么?我想要自己挑一些。”

    “你要的多,那是要给钱。”方城以为钟鱼想自己穿。

    钟鱼也没有解释,把烟递给方城,“这烟你拿着,我拿着也没用,你还可以试一下其他的招待所。”

    又从包里拿出5块钱递给方城,“你有路子,帮我买一条大重九,再买两包便宜点儿的烟。”钟鱼看着今天陈厂长包里就是这种烟,想着大重九应该挺拿的出手的。

    现在买烟也需要票,钟鱼没有路子,直接买价格翻倍,还不如让方城,兴许要便宜些。

    方城跟看傻子似的,“烟又不当饭吃,你买这么多干嘛。”

    然后有一副了然的模样,“是想买些好烟回家显摆吧,你们外地人来了京市,没少买这个烟,大重九可是这个,你们外地有钱可都不好买。”说着还比了个大拇指。

    方城接过钱,吸溜两口粥,又点点头,“确实这衣服质量再好,也不好看,你去挑衣服,还不如多买一条大重九,到时候回家,街坊邻居一发,保证倍儿有面儿。”

    看钟鱼埋头喝粥,也没理他,只好一口气,把玉米粥喝了,又拿了一个包子,就出门了,心里还想,乡下妞就是没什么见识。

    钟鱼喝过粥,趁着方城不在,在炉子上烧了热水,洗澡。洗完早点儿睡,最近确实有些累,早上居然把,被子都叠歪了。

    第二天,钟鱼起床的时候,就看见桌上的一个旧布袋子,里面都装着烟,旁边还有些零钱。钟鱼都把他们收好,才去看炉子,炉子里煮着玉米粒和一点儿白米粥,已经快好了,正散发出清香味。

    吃过饭,钟鱼叫上方城就出发,国棉三厂,就在八里庄,现在的八里庄是京东“纺织城”的中心,纺织研究所、国棉一厂、国棉二厂、国棉三厂等都在这里。和京西的首钢并称一黑一白,一直是京市重要产业,从五十年代延续到90年代末。现在这里属于地广人稀的东郊,荒凉,离主城区也远。谁会知道,搁后世,将会寸土寸金,单价直逼十万。

    “我陪你到门口,就要回去,有个招待所让我过去看看。”

    钟鱼点了点头,带着方城,就是因为他和门卫熟,要不然钟鱼冒冒然上去,谁敢收她的礼。

    他们到了棉纺厂后门,棉纺厂运输货物,都从后门进出。方城站在门口,和保安亭里面的一个大爷,打招呼,李大爷五六十岁,方城介绍,李大爷是棉纺厂的老人了,国棉三厂建立不久,李大爷就在这儿上班了。

    钟鱼极有眼力见,一脸笑容,叫大爷。连忙把手里三个肉包子,和一包烟递了过去。

    “我听说,咱们厂里,有一批积压的服装,想过来看看,给大爷添麻烦了。”

    李大爷虽说老员工,其实就一门卫,平时理会他的人都不多,别说给他拿一整包烟了,现在心里熨帖,别提多得劲儿,觉得小姑娘会来事儿。

    但李大爷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能送一整包烟的人,拿得货少不了。

    “你要得不少吧,这个主要归王主任负责,这批货已经积压两年多了,今年初的时候,就说拿来做厂里工人福利,工人当然不愿意,这年头,大家都愿意领点儿米面油,棉纺厂的工人哪儿会少衣服,所以这个衣服就一直处理不掉,还占着仓库。”

    还凑过头,低着声音说,“那批旧衣服,尽管压价,厂里早就嫌占用库存,这批衣服要是还不处理,我们厂几个领导们怕是要自掏腰包处理嘞。”

    最后,指了指左边,“你沿着这条路,走到头,左转二楼第三个办公室,就是王主任的。”

    钟鱼感谢过李大爷,就往里面走。一路上都写着,“安全生产”之类的标语。偶尔还看到三五成群的女工,穿着翻领格子衬衣,带着白色的帽子,围裙上有国棉三厂的字样。这倒不奇怪,这种工厂一般,三班倒,24小时机器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