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钊利用图谶上的文字,在芙蓉园内被皇帝赐名为杨国忠的事情,很快就流传到长安坊间。
李隆基可不单单只是赐名,感动于这个大舅子的赤胆忠心,他还顺手赐给杨国忠紫衣,令其代太府卿事,掌管皇室财政。
由是杨国忠地位再度升迁,从度支员外郎一跃而成朝廷三品大员,他欣喜不已。
飞黄腾达的同时,杨国忠也没忘了当初在蜀地对他多有扶持的章仇兼琼和鲜于仲通二人。
昔日,章仇兼琼就是因为与右相李林甫不睦,而他身在剑南道,京中无人,这才派杨国忠入京,打通杨贵妃的关系,以为靠山。
如今杨国忠总算是站稳了脚跟,也没有忘记旧主的恩情,当即就向皇帝谏言,大肆夸赞宣扬了章仇兼琼在蜀地的德政,声称百姓对其极为爱戴,可谓是政绩斐然。
这话倒也不错,章仇兼琼虽说是走了杨氏一家的门路,但那是为了应对朝中的政敌李林甫,他本人在治理剑南上也确实颇有建树。
听过杨国忠长篇大论的褒奖之语,李隆基也觉得章仇兼琼不错,便吩咐随行的侍御史道:
既如此,就命章仇卿回京,任户部尚书殿中监之职。
侍御史闻言,领命而去。
一旁的杨国忠闻言大喜,趁机又向皇帝举荐起鲜于仲通,毕竟章仇兼琼要回京的话,益州长史和剑南节度使的职位就空缺了出来。
此时的李隆基很是信任杨国忠,更兼他是蜀地出身,对剑南道的了解远强于长安人,便点头答应下来。
于是,约莫一刻钟后,内侍携皇帝的旨意到达了中书省。
中书省的官员们在得知此事后,不敢擅自做主拟写诏书,连忙前往政事堂拜见李林甫,询问李相的意思。
李林甫听中书省官员们讲述过后,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
既是陛下旨意,当然要拟定诏书。
同在政事堂的王鉷则担忧道:
李相,若令那杨氏小儿得逞,从此剑南道,都不复归政事堂所掌控了!
李林甫闻言笑了起来,岂会如此,蜀地无有强兵,如何敢违背政事堂。
可户部尚书被章仇兼琼所得,其人一向与李相有隙,定会大加阻挠我等定下的国策。
李林甫手指轻敲着桌案,缓缓道:
杨钊杨国忠,呵呵,倒是老夫小瞧了他,一时不察,被他寻机又爬上去了几步。
可惜,杨氏一门倚仗的,不过是杨玉环一人而已,如贵妃不在了,他又能作何呢
中书省的官员们在下首听着,心里不寒而栗。
他们知道,李林甫这句话代表着,他要正式开始对杨氏动手了
自从皇帝命杨国忠代行太府卿事后,杨国忠恪尽职守,以天下承平日久为缘由,奏请将天下各州郡积存的粮食变成轻货,送到京师充实府库,
又将天下义仓及丁租地税全部换成布帛,以充天子禁藏。
因此,今岁的税赋征收,朝廷几乎颗粒无收,尽数变作了绢帛财货并入了皇帝的私库。
玄宗皇帝听闻此事后,非但没有责备杨国忠,还召公卿百官一齐前往观看左藏库。
当看到货物钱币堆积如山的盛况后,李隆基喜不自胜,当着百官的面狠夸了杨国忠一顿。
听着皇帝的欢声笑语,六部百司的官员们虽然对杨国忠心中不屑,但并没有大惊小怪,反而人人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
须知,当初户部郎中王鉷升任户口色役使后,就是用的类似的方法,以讨得皇帝欢心。
李隆基本来下敕令免除了百姓当年的租庸调,但王鉷却奏请征收百姓的运费,并夸大钱数,又要求各地官员用钱购买本地所产的贵重物品。
结果,百姓所缴纳的财货总额,比不免除租庸调时还多。
玄宗皇帝此前曾因为用度日益奢侈,后宫赏赐没有节制,苦恼不能随心所欲到藏库中取用。
王鉷探听到了李隆基的心意,便每年都向皇帝额外上贡钱一百亿缗,贮藏于皇帝私库之中,以供其在宫中宴饮挥霍,并说:这些钱都是租庸调以外的,与国库无关。
一百亿缗啊!和这些相比,杨国忠这点小伎俩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还是有一些官员在心底里暗笑,李相当初为了把王鉷推上御史台的位置,采取了这等急功近利的手段博得皇帝喜爱,可如今,却被杨国忠有样学样,用同一招得到了皇帝的新任。
真乃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不少人都等着看李林甫大发雷霆,或是和杨国忠当面锣对面鼓地打擂台。
然而,李林甫却始终面色如常,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还乐在其中地称赞皇帝用人有方。
杨氏子弟在听说了李林甫这幅畏畏缩缩的态势后,皆认为当朝右相又畏服于杨氏的权势,愈发骄横起来,全然不把京城除杨家以外的任何门庭放在眼里。
每隔五日,杨国忠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等杨氏兄弟姊妹共计五门,就要齐聚于坊市之间,竞相比赛车马上的装饰。
俄而这五家人的车队汇合时,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於道,香闻数十里。
史载:五家合队,粲若云锦,车马仆从,充溢数坊,锦绣珠玉,鲜华夺目。
出行时,杨国忠还持握着皇帝赐予的剑南节度使旌节引于最前方,耀武扬威。
杨氏各族不仅高居在堂的郎君们,就连杨家的家奴们一个个都是飞扬跋扈,肆意妄为,随意欺压京城百姓,惹得民怨四起。
甚至,杨氏还欺负到了皇室宗室的头上。
李隆基的女儿,建平公主和信成公主因为与杨家人结了怨,导致家里境况愈发窘迫,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以弥补家资窟窿的地步。
而信成公主的驸马都尉独孤明,更是失了官职。
就在杨家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般传遍了长安城:
玄宗皇帝的挚爱,杨贵妃娘娘,居然被陛下撵出京城,遣送回了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