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天师,俗名张果,原为崇玄署正一道的道士。
早在高宗皇帝在位时期,张果就已然在道门同修中崭露头角,他修行进展飞快,悟性极高,无论何种道法道诀,只需稍加钻研,就能信手拈来。
修为突破至玉衡境后,张果开始对崇玄署上清道正一道灵宝道三派以外的道门典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行推演道法。
十数年后,张果居然真的开辟了除上清紫微斗数之外,新的卦算之道,即星命之学。
从此,张果在终南山彻底声名鹊起,不少各地道宫道观的师兄弟们慕名回山,与之探讨卦算与星命之优劣。
在众多同门道修的反复钻研和师长的点拨下,张果在星命之道上的造诣愈发突飞猛进,很快就突破至了道门七境天璇境,成为十二天师之一。
鉴于张果与其师兄叶法善两人绝佳的天赋和对崇玄署的贡献,当时的上清道祖师,还破例给两人增添了只有护国天师才拥有的名号。
一位通玄,一位元真。
当时所有道修们都认为,有叶法善和张果这样的道门后起之秀,崇玄署定会蒸蒸日上,不断壮大。
令人可惜的是,因为一些外人不知的原因,张果莫名其妙地和崇玄署闹翻了,就连昔日和他关系最为要好的师兄叶法善,也劝说不得。
后来,张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终南山,从此云游四方,独身一人寻觅他心中的大道。
张果的事迹距今也有近百年之久了,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实样貌,纵然记得,只怕也辨认不出来。
但张果喜爱倒骑毛驴这个特征,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伴随着他的美誉传遍了京城。
而这些年来,大乾各州郡县时常有骑驴仙人救下临危百姓的传说,李林甫当然也有所耳闻。
但他一直都认为那只不过是民间的传说,却不想居然是真的!
通玄天师张果,他还活着!甚至还进京来了!
李林甫欣喜万分。
天下人都知道,张天师与崇玄署的关系早已破裂,并不和睦,自然不会对崇玄署之令马首是瞻。
可以说,这是一位极其重要值得拉拢的强大助力!
特别是在如今崇玄署召回各地道宫道士,紧闭山门的态势下,一位天师级道士的实力,那是何等的重要!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张天师的修为有没有更进一步
李林甫的政治嗅觉一向敏锐,对于终南山这种异常的举动,他早就有所留意,心里也有一些猜测。
值此风雨欲来之际,权势财富已经不再是他首要追求的事物,实力才是最为核心的东西。
一想到张果极有可能已是道门八境朝元境的高修,李林甫的呼吸就急促了起来。
只要能想办法在众人之先找到张天师,并拉拢到他,无论和哪方势力对垒,他都将居于不败之地!
想罢,李林甫赞许地夸了那什长和守城校尉,大手一挥,大方无比地赏赐道:
好!汝二人立了大功了,来人,各赏一千贯钱,以表本相谢意。
说话间,就有李相府的随从上前,赛给惊呆了的什长和校尉一人手里一张飞票,飞票上显示着一千贯的面额。
有趣的是,这两张飞票,居然都是公孙氏开办的亨运钱庄的飞票。
什长和守城校尉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激动地无以言表,当即跪下向李林甫表忠心,连磕了几个响头。
李林甫弯腰制止并扶起了他们,微笑着与这两人告别,待回到马车里后,他毫不犹豫地下令道:
杀光见过这幅画像和今日看守春明门的所有人,不得露出端倪。
三个内视境武修领命,旋即快步离开,很快就隐匿于人群之中。
随后,李林甫徐徐言道:
发动京兆尹府内耳目和大内禁中的人,全力在京城里搜寻,务必赶在他人之前,找到张天师!
李林甫能够意识到,张果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京,他进城后一定是有什么事或想找什么人。
京城里人多眼杂,一旦张天师现身,难保没有其他势力的人发觉到他。
例如唯识宗密宗皇帝亲信,以及崇玄署。
其他人还好说,唯独不能让崇玄署的道士率先发现张果,否则李林甫他们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曲江池边,芙蓉园内。
李隆基又一次带着杨贵妃在园内游玩,眼前仍是数以千计的舞姬乐师所组成的霓裳羽衣舞,身边则是杨钊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旁。
欣赏着盛大的舞蹈,聆听着悦耳动人的丝竹之声,李隆基满意地笑道:
娘子真乃是天资绝佳,所编写的舞阵和乐谱,绝矣!
不远处,又一次被杨贵妃邀请过来的公孙莹,正独自一人坐在一块怪石上,手托香腮,百无聊赖地数着半空中的云朵。
此刻听着帝妃二人的互诉衷肠,公孙莹很是无奈,就这么几番话来回反复地说,听得她耳朵里都快起茧子了。
而下一刻,杨钊就突然说了一段新奇的话,令公孙莹竖起了小耳朵。
杨钊见皇帝今日高兴,瞅准机会就是一顿奉承之词道:
陛下天人之姿,才能相遇仙人下凡的贵妃娘娘,观赏到这霓裳羽衣舞,若是臣等凡夫俗子,肉眼凡胎,岂会有这等福分!
李隆基闻言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这时,杨钊立刻对皇帝身后的一名内侍使了个眼色。
内侍看到杨钊的示意后,连忙躬身走上前,轻声对皇帝说道:
陛下,司天台本月的图谶已送达,请陛下过目。
说着,就奉上了一本小册子。
皇帝笑着接过册子,翻看了起来。
李隆基在去岁那场莫名的天寒地冻百年不遇的酷寒严冬后,就迷上了图谶之说,本个月都让司天台的官员们夜观星象,编写图谶与他。
司天台的官员们虽不知所以,但也不妨碍他们很懂事地写一些祥瑞吉兆之类的内容,哄皇帝高兴一下罢了。
可今日送来的图谶,前面一如往常,但在末尾之处,却出现了卯金刀三个字。
皇帝皱眉。
汉光武帝平定天下,登基为帝时,其祝文中曾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之句。
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
故而,卯金刀三字,带有强烈的天望所归的意思,而且,一般都是相对于乱世平定的雄主。
李隆基显然不会是平定乱世之人,他的江山是祖辈继承所得,那他自然不会是图谶上天望所归之人。
那他又会是谁呢?
想想刘秀登上帝位前,新朝的君主是谁李隆基很快就联想到,按照图谶所言,他不正是王莽所处的位置么?
朕将失天下,而‘卯金刀’之人将夺取朕的天下?
李隆基顿时怒火中烧,这图谶分明是诅咒之词啊!
杨钊见状,当即下跪拜服于地,大声道:
陛下勿忧,臣闻古之忠臣良将,皆以身应君主之咒,臣名带有‘钊’字,正是金刀二字之意,恳请陛下赐名,以臣之性命,保我大乾江山!
李隆基讶然,随即为杨钊的中心所感动,感慨道:
卿真乃忠义之士也。
沉吟了一会儿,李隆基眼神一亮,笑道:
杨卿既是为我大乾甘愿以身应图谶之咒,如此忠君忠国,不如就叫‘国忠’,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