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区域销售代理

    山前村,赵文牧家。

    进入六月底,新一年的蘑菇采摘季正式开始,赵文牧也开始了山前村-平阳县城日常两点一线的生活。

    短期来说,蘑菇业务还是他最大的一笔生意。

    比小龙虾馆和纽扣厂都要大得多。

    小龙虾馆一年的净利润不过二十万,纽扣厂就算是满产满销,净利润也不会超过十五万。

    而干蘑菇,在去年净利润就达到了二十二万多!

    今年的收购规模预计还会扩大一倍。

    虽然他不知道年底时干蘑菇价格会是多少,但想来也不可能亏本。

    即便是这会儿,泉城市的干蘑菇价格也稳定在9毛8一斤。

    据金小宝所说,京城那边价格则是10块1一斤。

    而自己收购的平均成本大概在6毛6左右。

    正常来说,年底时干蘑菇通常还会涨价,所以这个业务可以持续做下去。

    不仅如此,干蘑菇干系到了几乎半个柘山公社村民的收入,光是给他收蘑菇的人就不下20个,多少家庭眼巴巴等着这笔钱呢!

    所以只要是不亏本,他就愿意把这项业务一直做下去。

    其实也不可能亏钱,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在飞速提高,而这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个问题。

    那就是通货膨胀。

    也即物价飞涨。

    而他收蘑菇的成本没有上涨!

    所以至少几年内,这个业务只会赚得越来越多。

    蘑菇晾晒场地又扩大了一圈,甚至像苗圃一样划分成了好几个区域,不同区域晾晒不同品种的蘑菇。

    还在山东头村开辟了另一处晾晒场。

    所有人就跟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飞速旋转起来。

    就连放了暑假的赵子孟、还没上学的张远明、小子婷也不例外。

    小萝卜头们每天都在晾晒场当童工。

    为了一天5毛钱而挥洒汗水。

    要知道赚钱不易,才能体谅大人的辛苦,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三哥,设备现在已经达到满产,日产量在2.8万枚以上,良品率大约99.2%。”

    大资本家赵文牧坐在树荫下,看着不远处三个小屁孩欢快地翻检蘑菇。

    拿起一块西瓜,给面前的郑美云递了过去。

    小厂长兴致勃勃地汇报着工作。

    静云纽扣厂第一阶段的目标,满产,已经达成。

    “销售情况怎么样?”

    眼前的小姑娘戴上了眼睛,颇有一些文质彬彬的感觉。

    赵文牧觉得这样挺好的,郑美云毕竟太小,非要扮做成熟,反而有些不伦不类。

    一位文质彬彬的少年厂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来这段时间里,跟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小姑娘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形象。

    “现在日销量已经达到1万3千枚,销售范围已经覆盖了周边几个县。”

    “主要还是以小卖铺和沿街叫卖的货郎为主。”

    小姑娘不紧不慢说着。

    “资金情况怎么样?钱还够用吗?”

    “账上还有3700块,现在已经实现资金进出平衡了。”

    赵文牧想了想,确实是这样,每卖出一枚纽扣,净利润要大于生产一枚的成本。

    所以现在每天1.3万销售量,回笼来的资金,足够支撑起2.8万枚的生产了。

    “那就好,这样的话,账上的资金以后就会越来越多了。”

    郑美云点点头。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找供销社合作?给他们供货或者在他们那儿代销?”

    赵文牧继续问道。

    “代销?”

    郑美云有些不太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就是把货放在他们那儿,让他们帮忙卖。每卖出一枚,给他们一些钱。”

    “哦哦,我明白了。我们确实去好多家供销社谈过,但人家不要我们的货,他们只要国营厂子的产品。”

    郑美云想了想接着说道。

    “也有几个供销社还在犹豫,三哥你说的这个代销我觉得是个好主意,改天我再找他们谈谈。”

    赵文牧点点头。

    “三哥,金小宝在京城找了几个有些实力的人,他们也想买咱们的产品。”

    说到这里郑美云有些纠结。

    “但是他们要求,咱们的产品在京城只能卖给他们,不能卖给别人。”

    “你看这个事情靠谱吗?”

    呦呵,区域垄断经营。

    为了赚钱,创新真是丛出不穷啊!

    董大姐在十多年后玩的那一套,原来现在早就有人想出来了。

    赵文牧顿时感兴趣起来。

    仔细回想一下掌握了核心科技的某力当初是怎么玩的,赵文牧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告诉小宝,让他继续多找几个有意向的人,然后把他们请过来!”

    “咱静云厂总得让对方看看我们的实力,顺便尽尽地主之谊对吧?”

    赵文牧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

    郑美云突然觉得天好像没有那么热了。

    没过几天,来自京城的十几位客商就到了。

    赵文牧先是在老赵家小龙虾馆招待他们。

    “这座饭店也是赵老板的?”

    “是的,这里也是赵老板的产业,赵老板在京城还有一些地产业务。”

    金小宝故意回答得模棱两可。

    这话倒也没有骗人,赵文牧在京城有四合院,还出租了不少店铺。

    可不是有地产业务嘛!

    一行人顿时暗暗心惊。

    这些京城来的商人,原本对赵文牧是有些嗤之以鼻的。

    虽然静云厂的产品很不错,在京城肯定能大卖,但是在他们心里,蜗居在小县城里的静云厂估计就比私人作坊稍稍强一些吧。

    没想到,刚到平阳县就来了一个下马威。

    这座小龙虾馆哪怕是放在京城,也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了。

    小地方卧虎藏龙啊,这群人心里暗暗想着。

    赵文牧也端出了许久不从展示的大老板气派与风度。

    这一点,他很专业。

    前世经验相当丰富。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恨不得当场在关公像前效仿那桃园结义。

    然而,等到了静云纽扣厂的大会议室里,赵文牧却突然换了一张面孔。

    “各位!静云厂不过初创,现如今产品已经畅销泉城市,最多不过年底,便可横扫齐鲁省。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那天指日可待!”

    “诸位凭什么想要独占京城市场?”

    这话一出,长桌对面的商人们面面相觑。

    静云厂的情况他们已经看到了,机器在满负荷运转,生产秩序井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做不得假。

    仓库里确实积压了很多产品,但他们都是商人,不会因为这个就盲目认为静云厂销售不畅。

    这还是一个慢时代,很多消息需要一定的时间酝酿。

    新式纽扣还在市场渗透阶段,但是一旦渗透到一定程度,四面八方的客商就会蜂拥而来。

    赵文牧所说的“供不应求指日可待”,其实没有太多夸张的成分。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产品确实积压。

    京城市场上,还没有静云厂新式纽扣的一席之地。

    这,便是他们的机会!

    “赵老板,您这话未免有些夸大了!新式纽扣确实美观,相信可以卖得不错,但您可能不知道京城市场有多大,光是京城,养活几个静云厂不在话下!”

    “您不希望静云厂的产品畅销京城吗?”

    一位中年商人不紧不慢说道。

    赵文牧微微一笑。

    “您说的不错!说实话,我对京城市场垂涎欲滴!但是京城有实力帮我卖货的人,不说有几千,也总有几百吧?我为什么要舍弃大海只要池塘呢?”

    “说白了,诸位想让我把京城的独家经营权交到你们手上,总得有些诚意吧?”

    赵文牧双手一摊。

    商人们听明白了。

    独家经营权可以有。

    但要付出代价。

    这很合理,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这确实很合理。

    “赵老板,您的意思我们听明白了,您就直说吧,怎样才算有些诚意?”

    还是这位中年商人发言。

    看来他在这群人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我不需要大家付出代价!”

    这话一出,大家顿时一愣。

    这发展真是一波三折啊,自从进了这间办公室,大家就一直跟着赵文牧的节奏走了。

    “但我需要立些规矩。”

    “不愿意接受的人,就只能请他离开了!”

    赵文牧徐徐说道。

    “立些规矩?”

    “什么规矩?”

    会议室里一片议论声。

    赵文牧压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京城十区九县一共划分为14个区域,诸位每人负责一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销售指标,如果连续两个季度销量不达标,我就要换人来负责这一区域了!”

    郑美云、金小宝和李三儿顿时眼前一亮。

    这法子好啊!

    之前他们对这件事情一直很犹豫,无非就是担心这么几点。

    一是自己选定的经销商能力不足,垄断了市场却卖不出去产品。

    其次就是经销商尾大不掉,说实话,担心这个问题有些过早了。

    赵文牧教导过他们,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经销商德不配位,其能力配不上分给他的大片江山。

    这就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是现在,赵文牧给出了解决方案。

    行就上,不行滚蛋。

    你行还是不行,我说了算!

    这些人都在京城经营一些产业,自然不是铁板一块,甚至很多人本来就彼此对立。

    一旦有哪个区域空出来了,其他人必然如饿虎扑食,疯狂争夺。

    获利的,还是赵文牧这个手执鱼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