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2章通天之塔

    道教认为,横竖纵广,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这些天也有很多种分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论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道教记载的三十六天则是按照一定方位横向排列螺旋形状上去,佛教的二十八天是纵向排列,排列方式不同。

    四梵天,为种民天或种人天:一常融天,人结习顿忘,渐入神观,升此天。

    二玉隆天,人结习顿忘,神观转妙,升此天。

    三梵度天,人清净无染,证不空果,升此天。

    四贾奕天,人洞入道妙,证无上正觉,升此天。

    此四天超出三界,日月之光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故不生不灭。

    《天问》第十章有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句,天门一词,也并非实指天有门户,一说其比喻鼻孔,一说为心神出入之所,一说指天地间的自然之理。

    在道教创立前的古代宗教中,天一直是指神所居之处,也是得道成仙者的居所。《楚辞·远游》有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之句,并且认为天有九重;《九歌·大司命》就称登九天兮抚彗星。

    但是,在《天问》中,屈原又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意思是天有九重,谁来管理它和测量它呢?谁有力量制造它?谁是第一个造天的呢?

    西汉成书的《淮南子》以气的哲学思想,发展了一生二的道家宇宙论,认为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但九野之分仍囿于中央和八方,对于天的内部层次并没有进一步的划分。

    太平道在《太平经》中说的天仅指日月星,虽然称天地之间弥远六极,但并无对天的内部作进一步区分的经句。直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诰》中才有了三十六天的说法。

    《真诰·运象篇》在说到为书之本始和造文之既肇时,称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形成六十四种之书,遂播之于三十六天,十方上下。在《稽神枢》中说到洞室时,自注称此洞既无所通达,正是地仙栖处,必非三十六天之限也。

    尽管《真诰》有三十六天之说,但并无三十六天之名或三界之称。同为南北朝时编定的类书《无上秘要》,收有《三界品》。三界指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计三界二十八天,各天的名称以及三界划分,全同于《云笈七箓》卷二十一。

    《三界品》称欲界,阴阳胎生,年积万岁,色界,阴阳有色,与欲界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积亿岁,不夭不伤,无色界,阴阳有形,身长数百里,不以为累,能隐形入微,无复色欲,唯真相知,年岁积劫,虽不事学,而能行善,福报所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