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3章文明遗迹

    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莒县凌阳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都充分证明日照地区东夷先民的太阳崇拜传统。《后汉书,方术列传,赵彦》记载:莒有五阳之地: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等地名,都是古莒国太阳崇拜的直接证据。

    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一文中说:特别是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一带,是太阳神赐福下民的圣地。用史迹和考古资料对这些古代神话进行印证,可能汤谷就在东海之滨的琅琊一带。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这种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事业,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

    而嵎夷在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

    嵎夷的北部边界大约在qd市区一带,附近的胶州市三里河曾经是古莒国的国都介根。sd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山东地区四个地理单元中,华北平原与胶莱平原地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泰沂山系和胶东丘陵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在龙山文化时期,泰沂山系南北分属淮河和济水两个水系,两个流域的文化面貌有很大的不同。胶东地区,由于胶莱平原古代为海洋河湖沼泽地带,影响着胶东地区与山东腹地的文化交流,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点。胶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为杨家圏类型。也就是说,龙山文化时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的胶莱平原阻断了鲁东南与胶东丘陵地区的联系。尧王城类型为《禹贡》中的嵎夷,而杨家圏类型为《禹贡》中的莱夷,所以qd市区一带成为尧王城类型的东北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