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有四大牧区。明末的西北的问题,就是农耕与牧区的割裂。耕地虽然不少,但相比广大的牧区产出,单靠农业产出是很难养活那么多人的。
这四大牧区,成为了明王朝的视野盲区。
杨毅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这些牧区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产出有多恐怖。
时间到了崇祯五年,杨毅已经完全控制了三大牧区。漠南牧区,青海牧区,西域牧区,这三大牧区已经基本完成整合。
在漠南牧区,杨毅给牧民们提供了无息贷款,解决了漠南蒙古的饥饿问题,同时将漠南蒙古骑兵武装起来投入东亚地区,也解决了精力过剩问题。
在青海牧区,则是成立公有制牧场,以民族资产的方式进行运营。
而在西域牧区,杨毅则是成立生产兵团畜牧模式,直接用军队来发展畜牧业。
这三大牧区的生产模式各不相同,其中以西域牧区的开发效率最快,军队的开发效率自然是最快的。又以青海牧区的生产效率最高,民族产业的运营效率自然是最高的。又以漠南牧区的生产规模最大,牧民划分草场之后,生产规模比其他两个牧区都要大。
有了三大牧区的产出,西南三省的人民群众,马上就感觉生存环境改善了很多。大量的肉类,开始供应市场。
同时还有皮革、羊毛,等等资源的大量输入,解决了棉花产量不足的问题。
到了崇祯五年,西南三省的轻工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轻工业产品开始大量被生产了出来。
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漠南蒙古骑兵,已经杀到了中亚,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中亚地区刷了一遍下来,将中亚的鞑靼势力基本歼灭。
鞑靼这个群体的,基本可以确定是一种生化人。
历史上草原上游牧民族被消灭了一波又一波,但总是灭不完,这就有点扯淡了。不是出现了生化人,那还真解释不通。
漠南蒙古,则是汉化程度比较高的群体,和鞑靼又有本质区别。
鞑靼势力,已经开始进入全面淘汰的时期。
拿下了中亚地区之后,这些蒙古骑兵开始向沙俄发动进攻。同时在西域,那些农民军也赶了出去。
蒙古骑兵打头阵,这些农民军紧随其后进入沙俄地界。
西扩活动,在崇祯五年已经拉开帷幕。而铁路线,也已经成功的修建到了西域地区,接着这个铁路线还会继续向中亚地区延伸。
杨毅则是在崇祯五年,向漠北蒙古发动了进攻。此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开辟第四个牧区,但那里还是农奴制大坑。
那个大坑跳进去,估计得陷在里面不少时间。交通又不方便,各种问题一大堆,开支会变得很大。
拿下漠北蒙古,反而成为了最紧迫的问题。
拿下漠北蒙古所需要耗费的财政不高,而且漠北蒙古此时,已经对漠南牧区形成了严重威胁。
漠南牧区,已经变成了牧民划片生产模式,漠北蒙古如果前来劫掠,那岂不是一抢一个准?
这自然是被允许的。
杨毅大军压境,漠北蒙古直接望风而降。喀尔喀部直接派遣使者,愿意尊奉杨毅为天可汗。
万万没想到,竟然这么容易就拿下了漠北蒙古。
仔细一想,杨毅发现深层的原因是经济问题。随着八大晋商的覆灭,草原贸易已经被杨毅给基本垄断了。
漠北蒙古,要想获得关内的资源,唯有让杨毅当天可汗。
之前漠北蒙古给后金进贡,其逻辑就是只有向后金进贡,八大晋商才会和他们进行贸易。他们才能获得食盐、铁器、茶叶、绸缎等物资。
现在贸易掌握在杨毅手上,他们自然是把后金直接一脚踹开,转头倒向了杨毅这边。
杨毅进入乌兰巴托,和漠北蒙古各部进行了会盟。这次会盟,也基本确定了漠北蒙古的自治权力。
同时也确定了,铁路线的修建。计划在三年内,修建一条从西北三省通往乌兰巴托的铁路。
漠北自然条件恶劣,这里有大量的草场,畜牧业养殖规模甚至可以达到六千多万头,但大多难以商品化。
让漠北蒙古自治,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加上人口不多,受灾了顶多安排点粮食援助一下,暂时也就只能这样安排了,只要他们不闹事,基本问题都不大。
杨毅也给他们划定了自治区域,然后这才返回西北三省。他接到电报,中原发生了大规模叛乱活动。崇祯,已经调兵前去进剿。
不出所料,乱起来了。
因为官僚资本集团遭到了打击,所以动乱被延迟了两年,但终究还是出现了。这次中原的动乱,是会道门势力为主。
所谓会道门,就是XX会,XX道,XX门之类的玩意,在明代称之为‘左道乱正之术’、‘妖党’。
这些妖党的泛滥,和岛国鬼子是分不开关系的。像后来的义和拳、太平天国,这些和鬼子也离不开关系。
其背后,都有岛国鬼子活动的身影。
包括白莲教、闻香教,这些也是鬼子炮制出来的玩意。
妖党作乱,也很符合杨毅之前的判断——掠夺的持续化、深度化!
妖党的组织形态,是很难一时间消灭的,持续化时间很长,而且是深度化的掠夺模式,连最底层的百姓都不放过的那种。哪怕你只有一个铜板,也要将其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