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3. 说服大臣们(跪求鲜花评价票!)

    啪!

    啪啪!

    啪啪啪!

    “知不知道你三哥牛逼了?”

    “知道了,知道了,三哥最牛逼了!”

    “还敢不敢消遣你三哥了?”

    “不敢了,不敢了,三哥就是我永远的哥哥,弟弟不敢造次!”

    啪!

    “早这么说不就没这事儿了嘛,叫你调皮!”

    “啊!三哥,你手怎么这么重啊,我知道错了!”

    这时候,黄狗儿有些尴尬,自己是该等一会儿呢,还是等一会儿呢?

    朱棡此时也看得了门口的黄狗儿:

    “公公是有事找我吗?”

    黄狗儿顿时压低了声音说道:

    “三爷,是您那驿站的事情。”

    朱棡顿时明白了,是自己说的话已经打动老朱了。

    “有劳公公了,我这就过去。”朱棡温和的笑道。

    虽说大明的太监没啥地位,但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总是要给几分好脸色的。

    于是在太监们的伺候下,整理袍服,往大殿去了。

    朱棡边走边想,等下该如何应对。

    改驿站为邮政,这可是个大工程啊,还涉及到自己的计划,而且,还沾上了钱。

    凡事一沾钱,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老朱要问的,如何保证驿站收的钱能真正的成为朝廷的财源,而又不影响军国大事。

    要知道,现在的老朱,最重视的就是征伐北元了,若是因此影响了北方战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想说服老朱改变驿站,让他帮自己推行天眼计划,就必须拿出一套可行的法子来。

    朱棡青年武将,走路极快,转眼间大殿便到了。

    但是走进去的时候,却是愣住了。

    殿中的十几位身着朱紫袍服的官员,其中有他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六部尚书都在,其他的,应该是大理寺的少卿,太常寺的少卿等等。

    太子朱标,也站在一旁,眼神带着鼓励的看着他。

    看着自己的儿子昂首挺胸而来,御座上的朱元璋顿时笑了。

    老朱就是这样,一直都极其护短,自家的孩子,怎么都是好的。

    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像咱。”

    朱棡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

    朱棡快步上前,站在御案边上。

    “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吧?”朱元璋问道。

    “是为了驿站改革,为大明开源的事吧。”朱棡答道。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下面:

    “人来了,诸臣公有什么想问的,自己问吧。”

    朱棡目光如炬,看向了堂下众人。

    先开口的是刘伯温:

    “晋王殿下,驿站乃是国家重器,传递的乃是军国大事,如果按照殿下所想,对百姓开放,岂不是有耽误军国大事的可能?”

    “届时影响军国大事的传递,甚至是丢失公文,泄露军国机密?”

    “而且,驿站乃是供过往官员所用,若是开放给百姓,于理不合啊!”

    刘伯温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历朝历代对驿站都极其看重,中原王朝,疆域都不小,往来交通耗时日久,驿站是朝廷传递消息的最快方式。

    而且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上下等级,衣食住行,那可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用的。

    朱棡沉思片刻,笑道:

    “官方传递的是军国大事,百姓传递的无非是信件杂物,二者分开送就是了。”

    说着,朱棡慢慢走到了群臣之中,尽量说得直白一些:

    “我打个比方,就以咱们京城为例。”

    “京城的客居商人、学子至少十余万吧,这还没算那些在外来务工,讨生活的人。”

    户部尚书傅有文点点头,这个数字户部是有统计。

    御座上的朱元璋点了点头,看来这小子真不是为了不挨打,临时想的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朱棡继续说道:“这些人,每月每年向家中传递书信,以及运送物品,所耗费之钱粮,是个天文数字。”

    见大臣们都在点头,朱棡接着道:

    “如此庞大的信件货物往来,但是它们和朝廷各地的加急军报可是不同的,他们的又不急。这么多的东西,即便用军马也送不过来。”

    群臣重,一个捧哏及时出现:“殿下的意思是,分开?”

    朱棡给了他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

    “不错,分开。”

    “驿站中,除了军马,还有大量的骡马。”

    “这些牲口是备给官员们拉行李的,但连驿站都是常年空置,更何况运送货物的骡马了。”

    “与其闲着,白吃粮食,不如利用起来。”说着,朱棡笑了笑:“还有驿站中的驿丞,帮工,闲着也是闲着,都该用起来。”

    此时的朱棡,站在殿中,侃侃而谈。

    “就以咱们京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