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丫鬟负责摄政王的日常起居,在京城里很有几分脸面,这家布庄已经位于比较靠近内城的位置了,管事也比较擅于经营,经常让妻子带着女儿去高门大户给女眷们做时兴的衣裳。

    虽然摄政王府没有女主人,但各方面的丫鬟、仆妇、小厮、侍卫做衣服却是一大巷。

    去年掌柜的跟着内城大布庄后面捡了些活儿,去领钱的时候见过大丫鬟,一抬眼看见人进来,立刻惊讶又喜悦的迎上前去:“云思姑娘,您怎么贵脚踏贱地了,有什么吩咐您让人传一句话,小人还能让您跑这一趟。”

    别说负责摄政王起居的大丫鬟,就是门前一个守门的,也是一脚进八方巴结。

    “别废话了”,云思说道,“我们爷还等着呢,你这店里最好的盖头什么样,拿来我瞧瞧。”

    掌柜的立刻住嘴,亲自去柜台后面取,把一方流水红绸的绣着花鸟图案的盖头拿过来,交到云思手上,不好意思笑道:“咱们这儿的东西再好也勉强。姑娘有喜事?”

    云思摸了摸布料,也不甚满意,但是爷说要,她还不敢替爷做主,交了一个五两的银锭子,转身便走。

    掌柜的一直送到门口,还低声道:“姑娘若是有喜,一定通知一声,咱们也孝敬孝敬。”

    云思听着好像没听到,上了马车,把丝滑垂缀叠得整整齐齐的盖头放到车里的小几上。

    马车重新启动,宿岩放下刚看了两行的书本,把盖头拿在手里,摩挲了下,问道:“什么价钱?”

    云思办事向来妥当的,出门时自然问了一句。

    “二两”,云思说道,“那掌柜的认识奴婢,奴婢便多给了三两。”

    这是为了不堕摄政王府的威名。

    宿岩连个多余的表情都没有,拿着盖头看一会儿便放到身边。

    云思秉着呼吸,看不懂王爷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

    游蕊和大哥游桥一直把溪田送到鹿草县的城外码头,因为靠近南北通途的运河,鹿草县要比酒仙县繁华很多。

    从南城门进入鹿草县,一直到西城门外的码头这一路,游蕊就看到三四家药铺,城内也有河,河两边尽是洗菜、洗衣的农家妇人。

    游蕊看得新奇,对游桥道:“大哥,我想去药铺子看一看。”

    现在已经过午,游桥正打算去路边的烧饼摊儿上给妹妹买一个糖烧饼吃,听到这话很疑惑道:“去药铺子干什么?”

    “想看看这里的药材、药价”,游蕊从小接触中医妇科,对于各种有益妇人、幼儿的药材、炮制、成药都比较了解。

    毕竟是来到了一个古代的异时空,她担心这里的医药发展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

    如果没有好药,她的医术再高明也是白瞎。

    游桥想了想,在一个药铺旁边停下车,说道:“去吧,大哥在这儿等你。”

    药铺前人来人往的,游桥又把车往前赶了赶。

    游蕊跟大哥笑了笑,走进药铺,药铺从外面看着小,但进到内部,却是三面墙都立着高大的药柜,一面两个抓药的,通向后院的地方还挂着一个帘子,旁边写着求医入内的字样。

    药铺古色古香,但看病抓药的地方分的清清楚楚,有人排着队抓药,也有一个母亲正抱着个小儿往后面去。

    一开始三方面抓药的伙计都忙着,也没有人问站在那儿打量的游蕊。

    东面的药柜后一小伙计眼尖,看到游蕊在门口停了一会儿,便问道:“姑娘,你是求医还是直接抓药。”

    游蕊也不好说自己什么都不要,笑道:“我想要一些茯苓、玫瑰、干白梅。”

    小伙计又看她一眼,说道:“那您去对面,那里多是这些宜食宜药的。”

    对面还有两个等着拿药的,游蕊过去排队,一会儿包了三包,那抓药的小伙计还给捏一撮益母草包起来,交给游蕊,笑道:“看姑娘是第一次来,以后还要喝花茶,再来我们钱家药柜。不瞒您说,这玫瑰、干白梅我们这儿熏制的最好。”

    游蕊刚才就看了这三种药材的成色,的确很不错,小伙计的态度也好,“那就多谢了。”

    出门的时候,游蕊正好和两个妇人照了个面对面。

    一个年轻妇人,面色微黄,一个中年妇人,搀扶着年轻妇人。

    游蕊打眼一瞧,就知道年轻妇人是产后调理的不好,可能还有家事不协,才致这样病怏怏郁郁不乐的模样。

    游氏女科就是这样,不仅擅于助妇人生产,也就是传统所说的接生,更擅于对产后孕妇和幼儿的护理。

    游蕊从小浸淫在望闻问切的环境中,基本上能做到不切脉就能得知病人的大概情况,她脚步顿了顿,对年轻妇人道:“我看夫人的脸色不太好,经常喝二白茶,应该能有所改善。”

    中年妇人看了游蕊一眼,说道:“我们就是来求医的,脸色不太好用你提醒吗?”

    年轻妇人抬手挡了挡,笑道:“家人无礼,姑娘别介意。只是,什么是二白茶?”

    游蕊刚才就想解释呢,谁知道仆妇的话更快,闻言道:“二白茶就是用白茯苓和白梅一起煮茶,三四颗茯苓五六朵白梅这样就可以。或者也可以再加三四颗桂圆增加甜味,喝到茶水无色便可以换了。”

    “多谢姑娘的好心”,年轻妇人笑着点了下头,走进药铺中去。

    中年妇人瞪游蕊,很是不满的样子。

    有心想再多说两句的游蕊便罢了,游桥提着赶车的鞭子走来,问道:“咋了?”

    游蕊摇摇头,“没事儿。大哥,咱们回去吧。”

    游桥看到她手里拿着的药包,又问:“蕊,你哪儿不舒服?要不就看看大夫,别自己瞎抓药。”

    “我只是买了一些有药用价值的花茶”,游蕊笑道,“喝了气色好呢。”

    游桥想到妹妹下个月十六就要出嫁,也笑了笑,“好,那就喝。”

    两人来到不远处的牛车旁,游桥一边解缰绳一边对游蕊道:“车上有我刚才买的烧饼。”

    游蕊坐上车,打开放在车头的一个箩筐,从里面掏出一个热乎乎的油纸包,芝麻烧饼的香味儿直往鼻子里窜。

    她咬了一口,外壳儿焦香内里宣软,还是糖心儿的,比她曾经在现代吃过的百年老店的烧饼也不差。

    看着县城里的车水马龙,游蕊越发肯定,这里不论吃穿住行,都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

    游蕊吃了会儿,才发现前面赶车的大哥在啃一个干硬的杂粮饼子,一时间心里不知是何种滋味。

    游父游母没有让她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反而是大哥大嫂,对她的照顾有时候更像是父母一般。

    可能是古代社会,父母都忙着做活儿养活儿女了,照顾弟妹的责任都落在哥哥或者姐姐身上,怪不得有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