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三章 政哥:多少?(求鲜花评价票)

    红薯和玉米对于国家重要性,还要远胜于之前夏启拿出来的冶铁、制盐。

    如果天下还未一统,夏启倒是能够利用各国之间的制衡,来通过这两样东西大发横财。

    但是,现在却不可能了。

    尤其是,夏启被政哥认了亲。

    一方面,这层身份,固然给了他一层保护色。

    但另一方面,很多事情又不方便操作了。

    夏启还未出门,就接到消息。

    政哥召见!

    不多时,夏启就带着东西来到皇宫。

    大殿内,只有政哥和王翦两人。

    最近财政问题缓解之后,政哥召见王翦的次数与日俱增。

    也不知道,远在北方的匈奴单于头曼,会不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菊花发凉。

    “父皇,我有两样东西进献。”

    不等政哥开口,夏启直接说到。

    夏启这么坦荡,政哥也没有藏着掖着。

    “哦?可是你派往海外之人找到的东西?”

    夏启点了点头,掏出红薯与玉米。

    “父皇请看,此物名为红薯,此乃玉米,二者皆是新粮。”

    哐当!

    这话一出,刚刚还安坐于一旁的王翦猛然间站起身来,将身前的案几都给打翻了。

    不怪王翦会如此失态,实在是夏启的话太让他震撼了。

    “你可知,新粮是何意思?可不是随便一样东西,都敢称粮的!”

    王翦瞪大眼睛,直勾勾盯着夏启。

    “老夫知你因为前事,看老夫一直都不顺气。若这两种粮食为真,老夫可答应你,明日便穿街过市,到匠作局负荆请罪!”

    夏启微微一笑,说到:“自神农辨五谷以来,我诸夏之地便以五谷为粮,直至今日,未曾有过变化。老将军放心,我亦非不通农事之人,在这种事情上怎敢胡说?”

    此时,水稻还未在全国普及。

    所以,大秦的五谷,指的是麻、黍、稷、麦、菽这五种作物。

    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被称作粮食,是因为它们都可做主食,对大秦的意义不言而喻。

    所以,自古以来,五谷在人们心目中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夏启一下子拿出两种东西,说都是粮食。

    如果这件事情被确认,那么诸夏之地千百年来盛行的五谷的说法,就要变成六谷,乃至七谷。

    这可是活万民、济万世的功绩。

    这样的功绩,往大了说,足以让发现它们的人立地成圣了。

    与王翦相比,政哥倒是相对淡定了不少。

    不过,他也是站起身来,走到夏启身边,拿起红薯与玉米。

    夏启派去出海的人,只是有夏启手绘的图案,不懂红薯与玉米的生长习性。

    为保万无一失,他们只是把这两样东西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

    此时,政哥手中那个红薯,上面还沾着泥土。

    但是政哥一点都不嫌弃,而是面带喜色。

    看了一会儿,政哥随手将红薯和玉米递给在一旁早已跃跃欲试的王翦。

    “这红薯和玉米,产量几何?”

    作为皇帝,出现一种新粮食,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产量问题。

    “红薯春夏皆可下种,而且不挑地力,哪怕相对贫瘠的田地都可种植。玉米相对要精贵一些,对地力有些要求。不过二者产量都还算不错。玉米亩产约有五石,红薯的话,亩产……十五石!”

    “倒也还不错……”

    政哥点了点头,随后,他猛然一愣。

    “你说多少?”

    对政哥的反应,夏启早有预料。

    他笑眯眯的说到:“玉米五石,红薯十五石!”

    一瞬间,大殿内鸦雀无声。

    哐当!

    又是一声响,王翦手中的红薯应声而落,掉到了地板上。

    “天呐,十五石!”

    过了好久,才听到王翦大叫一声,那声音听着有种撕心裂肺之感。

    当他注意到政哥看向自己的目光,如同要杀人一般,这才后知后觉。

    王翦一个虎扑,整个人用一种滑稽的姿势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将红薯捧起来,放在旁边的案几上。

    随后,他毫不犹豫的给了自己一个耳巴子,然后对着政哥跪倒在地。

    “陛下,臣孟浪了。若如此国之祥瑞,因为臣一时失手,而被毁坏。臣,万死莫辞!”

    夏启笑着说到:“王将军不必紧张,这红薯与一般粮食不同。其果实亦是种子,却不能整个做种,而是须切块,植入地中便可成活。”

    听到夏启这话,政哥和王翦这才齐齐长出了一口气。

    “如此粮食,确实称得上是国之祥瑞了!”

    政哥扭头看向夏启:“粮食问题,乃是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你尽快试种。出海之人,有大功劳,你定要妥善安置。”

    夏启点了点头。

    红薯和玉米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

    无论政哥再怎么相信他,也绝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所以,试种是必须的。

    至于出海的那些人,政哥没有亲自封赏,并不代表政哥不重视。

    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些人是夏启的班底,最好是由夏启来安置。

    “关中之地,你尽可挑选。在试种之上,朕允你百无禁忌,去吧。”

    夏启离开后,政哥又捧起那颗硕大的红薯,爱不释手。

    此刻,在政哥眼中,天下任何珍宝,都抵不上手中的这颗脏兮兮的红薯珍贵。

    “夏启,真乃朕之福星也!”政哥笑着叹道。

    “陛下,若这红薯与玉米真有公子启说的那般神奇。不,莫说亩产十五石,哪怕是能够亩产五石,我大秦都足以再无饥馑之忧!”

    王翦一脸激动的说到。

    粮食,对于大秦来说,意义太过重大了!

    当初秦国创立,数代关中人矢志不渝,立下东出之志。

    为什么?

    关中之地虽有渭水哺育,但渭水没什么支流,适合种田的土地只是沿河两岸的小部分。

    所以,关中人对粮食的渴望,从来没有中断过。

    甚至可以说,这种渴望,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脉。

    即便是如今大秦一统诸夏,在政哥手上完成了数代先辈的夙愿。

    可是,天下百姓依旧吃不饱。

    是他们技艺不熟练么?

    是他们懒惰么?

    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