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刘备选择杀刘封而不杀马超,根本原因与关羽无关,这背后的一切都是诸葛亮在谋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取得大胜。
不久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大败曹军,还把前来增援的于禁七军给打了个全军覆没,令华夏震动。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关羽和曹军在樊城外鏖战时,孙权却突然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占领了荆州,这一下关羽懵了,只能后退,并最终被吴军击败斩杀!
可以说,关羽的死,和孙权有直接的关系!但分析起整个襄樊之战,其实一直是扑朔迷离的,因为这场战争本来是不应该打起来的!
往大的方面说,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关系,早就已经破裂了,早在汉中之战前,孙权就曾经率军攻打过荆州,逼得刘备割让了三个郡给孙权,由此可见,两家的关系其实已经是貌合神离了。
关羽这个时候把军队全部调往樊城前线,去和曹军作战,不防备孙权,这本身就犯了大忌!
往小的方面说,刘备集团无法提供有效支援。刘备率领的蜀军精锐才在汉中和曹操打了一场大仗,虽然最终的获胜者乃是刘备,但是这只能说是个惨胜!
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左右,益州境内已经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而且曹操这个人非常狡猾,他在撤退之前已经把汉中的大部分人口都迁走了,所以说刘备根本无法从汉中得到有效补给,说白了刘备就像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
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对外发动大战!
从上面两个原因便可以看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节点是很有问题的!那么到底这场战争是关羽主动发动的,还是刘备命令他干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的解释是此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而三国正史则没有名言,但我们从刘备没有对关羽提供支援的情况来看,此战很可能并不是刘备要求的,而是关羽自作主张发动的!
所以说,其实关羽的死,荆州的丢失,关羽自身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但关羽已经去世了,你不可能去找个死人来背锅吧,于是刘封和马超冒出来了!
事实上,关羽之死和马超并没有多大关系,之所以有人会把马超扯出来,主要是因为三国志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三国志》: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三国志》: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看到了吧,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让他督临沮,而关羽最终的死亡之地便是临沮,于是不少人便认为,关羽之死乃是因为马超没有提供救援!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当时的马超,很可能并不在临沮这个地方。
汉中之战时,刘备曾命令马超和张飞出兵下辩,马超负责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牵制曹军先锋主力,所以说汉中之战时,马超正在和曹军作战呢。
汉中之战大胜后,以马超为首的众人,又在策划拥立刘备为汉中王,由此可见当时的马超,应该就在刘备的身边,他不可能跑到临沮去。也就是说,马超虽然顶着个督临沮的头衔,但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临沮,所以马超不救关羽的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马超和关羽之死扯不上关系,那么就只有刘封能和关羽之死扯上关系了。于是三国演义中便虚构了关羽逃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请求援兵,而刘封拒绝援救的剧情。
按照三国演义的这个剧情,刘封确实该死!首先,关羽进攻樊城,乃是刘备的命令,刘封应该顾念大局,去救援关羽;其次,关羽有假节钺之权,刘封不去救援,就是违抗军令;最后,关羽和刘备是结义兄弟,乃是刘封的二叔,对于自己的长辈都见死不救,这是犯了大忌的。
就演义中刘封的表现来看,刘备杀他,是他罪有应得,但是就正史来论的话,其实刘封死得非常冤枉,他完全就是整件事情中的背锅侠,是被诸葛亮给坑死的!
从正史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关羽的襄樊之战乃是刘备命令他发动的,而且从刘备对此战的冷漠态度来看,很可能刘备并不支持此战开打,毕竟蜀汉才打过汉中之战,实力还未恢复!
正史中,并没有关羽被困麦城,刘封拒绝救援的记录,正史中记载的是关羽在还未兵败时,就曾经命令刘封前去增援,但是刘封并没有答应!
《三国志》: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让刘封去增援,但是刘封没去,这件事情使得刘封饱受大家的诟病,发展到后面,众人便一致认为,刘封就是坐视关羽兵败,不救关羽。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刘封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当时关羽围住了樊城,但由于缺乏兵力,迟迟拿不下樊城,所以他只能命令刘封前来增援。
而若是刘封前去增援的话,估计樊城就守不住了,关羽也没必要抽调防备东吴的荆州兵了,这样就不会被吴军偷袭成功了。按照这种剧情发展的话,关羽能够拿下樊城,荆州也不会丢失,蜀汉的实力将会更进一步!
然而,这都是我们后世人的想象的,是虚构的!试问一下,谁能保证刘封出兵,就一定能够拿下樊城呢?
曹仁在樊城,那可是摆出了一副死拼的样子,而曹操那边也非常重视樊城,曹军正在源源不断地过来增援,关羽怎么就能保证一定能够击败曹军,拿下樊城呢?
到时候刘封来了,樊城也没拿下,关羽会不会抽调防备东吴的荆州兵呢?这些荆州兵一动,孙权会不会立刻就命令吴军偷袭呢?答案是很明显的!
即便是刘封率军前去,关羽的结局也不好说,面对曹魏和东吴的联合绞杀,关羽此战还是很可能大败的,最终很可能仍然会被杀!说实话,如果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见好就收,那么荆州很可能还是能够守住的,可关羽当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想扩大战果,殊不知没有刘备的全力增援,他一个小小的荆州,怎么可能玩得过魏吴两国的全明星阵容?
总的说来,本文认为,刘封不增援关羽,有其不对的地方,但也有其正确的地方,因为关羽此战,注定失败,没有后方刘备的增援,荆州能守住就不错了,像关羽这样全力北伐,不顾后方的行为,本身就是战略错误!而事实上刘备在得知这一系列事情后,虽然曾责备刘封,但也没有诛杀刘封的想法,因为刘封在整件事情中确实没啥大错,或者说罪不至死,批评一顿就够了!
《三国志》: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刘备是个实在人,并不想让刘封背黑锅,但是诸葛亮却不这么想!
《三国志》: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诸葛亮说的这番话,压根儿没提刘封和关羽之死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他也知道想借关羽之死来搞死刘封,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家刘封确实没有大错。
但是诸葛亮用了另外一个更厉害的借口来打压刘封,这便是“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这话什么意思呢?说白了,这就是说刘封这个人太刚猛了,不好控制,万一刘备你去世之后,刘禅该如何控制刘封呢?刘封可是你的养子啊,是有继承权的哦!
诸葛亮认为刘封日后可能会威胁到刘禅的皇位,所以劝刘备杀掉刘封,而刘备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当年袁绍二子争斗,荆州刘表去世后的权力争斗,也担心他死后刘封和刘禅争权,所以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命令刘封自尽。
看完了刘封之死,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刘备之所以杀刘封,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救关羽,而是因为刘封威胁到了刘禅的皇位,为了免除后患,所以刘备才痛下杀手!
不得不说,在此事件中,诸葛亮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这和他忠义的定位有很大的矛盾,于是后世在写三国演义时,抹去了诸葛亮劝杀刘封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直接改编为刘备因为刘封不救关羽,对刘封失望了,所以赐死了刘封!
《三国演义》:玄德怒曰:“辱子有何面目复来见吾!”封曰:“叔父之难,非儿不救,因孟达谏阻故耳。”玄德转怒曰:“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命左右推出斩之。
历史真的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刘封明明在关羽之死这件事情中没啥大错,结果他却被诸葛亮以日后会威胁到刘禅为由劝杀了。
千年以后,含冤而死的刘封,又再次被安上了一个不救关羽,死有余辜的罪名,而整件事情中最为关键的诸葛亮,却似乎并未参与,真是令人感慨!
关羽死于临沮,而马超督临沮,貌似关羽之死乃是因为马超不救他,但事实上当时的马超并不在临沮,所以马超和关羽之死没关系,不能杀马超。
而刘封这边,其实他和关羽之死也没啥关系,关羽完全是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事实上,刘封被诛杀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存在威胁到了刘禅的皇位,所以刘封必死!
三国英雄说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是英雄,而我们不只不是英雄,我们连成为英雄的一腔热血都没有,又怎么能读懂他?
人均寿命七十多的今天,也常有人感叹说“四十不惑”:世界上知道的事情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了。
人生才过了一半,就锐气全无。而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古代,四十多岁的刘备因为自己的大腿长了肥肉,感慨大哭:老之将至而功业未成!
哭,是因为腿上肉多而打不得仗,打仗是为了“光复汉室”,为了这四个字,刘备奋斗了一辈子。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觉得刘备很猥琐:自己没什么能力,要不是诸葛亮,他怎么可能当上皇帝?后来随着年龄长大,慢慢读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史书,从心里推崇曹操,对于刘备,更多了几分鄙视:完全是靠着收买人心的把戏,博得世人称颂的美名!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谈起刘备,他认为刘备是个英雄,被我一顿狠批,父亲默然不语。现在每当想起父亲当时默然不语的表情,我的心里有隐隐作痛,懊悔不已。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一次次的九死一生,一次次的无能为力,无数次被人质疑到自我怀疑。
记得有次事业濒临彻底失败,我几乎心灰意冷到完全颓废,父亲又和我喝了一次酒。那次我们又提到了刘备,我们足足谈了一整个通宵。
一夜,我痛哭了六次。
为自己的处境而痛哭,也为父亲的良苦用心而痛哭,更为刘备刘玄德的满腔热血而涕泪横流!
那夜之后,事业依然还有艰险,但我再没有了彷徨,直到现在。
现在再让我来评价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肯定都是真正的人中龙凤,不世英雄。对于刘备,如果你还是看不懂,那么请你殚精竭虑的去做一件大事,一件大到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
各位朋友们,你们真的全身心投入过一份事业吗?你们真的有过荣辱与共刀山火海一起走过来的弟兄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人人都可以争夺天下,唯独他刘备没有资格!他不过是织席贩履的下等人,默默无名的刘氏宗亲之后。袁术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他不知道天下有刘备这号人物。
可是刘备他不服啊,他要做个英雄,他要匡扶倾颓的天下。
他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无数次一败涂地,在荆州寄人篱下时已四十多岁,黄土都把脖子埋了半截,可他仅仅因为自己的大腿长了肥肉,便感慨到大哭!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他只是大腿长了肥肉,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长了腐烂的息肉!现代人,浮躁如尘土,有几人能被社会变成丝而又逆袭?
那年,刘备还在种菜,那一天,他和曹老板两个人吃着青梅,煮着酒的时候不得已说了句“迅雷不及掩耳”,谁又能知道刘备当时是不是想着,老子总有一天一定会一口青梅吐你脸上。
说什么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军在后边追,下一刻还能不能活着,别说刘备,连老天爷都不知道!上刻不知下刻死,绝处逢生不可期!这个时候,跟了他十几年的兄弟叛逃了后居然又回来了:一身狼狈,浑身是血冲到他面前。
兄弟怀里抱着的婴孩,他拍打着婴儿的脸,担心孩子被捂死了。看见婴孩哭起来了,他居然笑了,全然不顾自己浑身是血,一身是伤。
兄弟孤军深入,逆向而行,明知是刀山火海也毅然决然地冲了过去,是去救刘备那出生不到一年,不知见过两面没有的儿子。
向死而生,回来了!
试问一下你作为一个正常人面对此情此景,会怎样?亲儿子,独苗,失而复得应该搂着好好哭一通,摔了?难道刘备的大脑可以光速转动,绝不能放过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
这样一个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兄弟,患难与共可以把命交给自己的兄弟!还需要收买吗?
如果你带过队伍,你就一定会明白,套路是换不来人心和敬服的。能换来人心的,只有人心。
讨伐东吴就只是为了夺回荆州?
强魏在北,两弱相斗是什么后果?英雄一世的刘备能不知道这是下策?古人真的比我们今人笨多倍?
快六十岁的刘备他已经太老,无论成败,那都是他的最后一战,他就没有一点要为关羽报仇的意思?就一点没有想到那个桃园结义,宁愿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来投奔一无所有的自己的二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写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写刘备?
夷陵兵败,白帝托孤。
蜀汉就要亡了,殚精竭虑一辈子的基业,岌岌可危了,刘备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住这分基业的问题,还是接班人的问题?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事儿,基业都没了,还接个屁班,有什么班可接?
刘备这辈子第一看重的就是匡扶天下的基业,儿子?小时候就摔过,我刘备不是不让你接班,只是如果你接不住会导致我的基业败亡!
我刘姓血脉可以亡,但我戎马一生打下的基业不能亡!所以我要叫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直接接管大业。
为了“光复汉室”四个字,诸葛亮屡次北伐,殚精竭虑: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之前你爹对我的恩情太厚,你爹去世了,我没报答完,这辈子报答给你。
刘备真要有什么阴谋什么花花肠子弯弯绕,就我们这些草民听得懂人话,那个叫诸葛亮的傻子听不出来?居然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真的,我们这些后辈书生们不是一般地牛,可以听懂诸葛亮都听不懂的话!
自古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屠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董卓这种杀人魔王自不必说,曹操做过,孙权也做过,曹操屠徐州,孙权屠江夏。曹操、孙权都有人追捧,咱们夸一句刘备是仁君,不行?
刘备打了败仗,不去抢百姓,反而带着百姓一起跑。带着这群拖油瓶,行军速度会被拖累,更要命的是容易被敌军追上,但他还是带了。
即使是伪君子,作秀能做到这份上,也受得起“英雄”二字吧?
小时候:英雄真伟大。
青少年:英雄也就那么回事。
中老年:英雄的确是英雄!
昭烈,天理昭昭,壮怀激烈。
在你想要做成一番事业,却遭遇艰难困苦,彷徨无助又死咬着牙硬撑的时候,想想那个连政敌派过去的刺客都不忍杀害的刘玄德,那个史书评价“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的刘备,你比他更苦?更难?
我们不是英雄,但至少要有可以成为英雄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