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偷梁换柱——(四)

    第四节

    “包大哥,这个梅花针并没有毒性,想必来人并不是想杀我们。”展昭说道。

    “先不管这个,我们先去刑部吧!”公孙策建议道。

    展昭打头往门外走去,刚到大门外,由敏竟然笑脸盈盈地来了。

    “包大人、公孙大人,展少侠,小的有礼了,三位大人现下是要出去吗?”

    “去刑部。”

    由敏颔首点头,站在三人的正前方,才抬起头说道:“三位大人不知,现下西夏国使臣刚到,官家正在垂拱殿内,设宴接见。”由敏笑了笑,低声说道:“使臣是来观礼的,虽然这张娘娘仙去,但是官家也不好不见他们,官家让小的前来迎请三位大人,一同参加。”

    “由大官,在下另想请问你一件事情。”公孙策直言道。

    “但说无妨。”

    “因为皇上交托我们受理张娘娘的案子,你又是发现娘娘仙去的人,所以还想请大官能否细说一下具体过程,我们也好参考参考。”公孙策拱手道。

    “边走边说吧。”由敏招呼了一个小厮到身前,“其实是他先发现的。”

    包拯三人望向这位年纪充其量十五六岁的内侍,稚嫩的脸庞下眼神颇为从容淡定。

    小厮恭敬行礼,然后回禀道:“小的和由大官前去柔仪殿后,小的先一步到清风阁,因为清风阁门厅紧锁,清风阁一众小厮都去了大庆殿,周围又无旁人,情急之下,小的就先行撬开了,发现娘娘倒地不起,上前一探鼻息,才知娘娘已魂归飞天。”此人深深的眸子在长长的睫毛下,显得幽深而内敛。

    “哦,不知大官为何没有先禀告由大官,而是自行开锁呢?”展昭问道。

    “实在是小的糊涂,由公公因为带着殿前司侍卫随行,侍卫一行因为不能进入娘娘的阁内,只守在殿外,故而只小的一人进入了清风阁,因为事关紧急,小的就莽撞了。”

    由敏含笑解释道:“确如庭蓝所言,确如庭蓝所言。”

    包拯三人眼神交汇,不再言语。

    垂拱殿外,雕栏玉砌,但通过廊院,殿内又不乏温馨舒适之感。包拯一行跟在由敏身后,步入大殿。

    只见殿内两旁,张尧太师正坐于右列首位,枢密使王怀在张太师旁边。左列是西夏使臣王奎,现下正摸胡大笑。

    “这就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年纪轻轻就位居龙图阁大学士的包拯包黑炭?”王奎看到进来的几人,一眼便看到面容黝黑的包拯。

    包拯躬身回答:“不敢,在下只是一名平民百姓。”

    “平民百姓?看来这大宋的朝廷也不是人人都想进的啊!你这个包黑炭倒也聪明,知道这大宋国运不济,岌岌危矣,倒懂得趋利避害,是个人才!”王奎朗声笑道。

    龙椅上的皇上听罢微眯双眼,唇齿间憋着一口气。

    带刀御猫展昭听后怒气冲顶,就要抽出刀身刺向王奎时,被公孙拦下。

    包拯浅笑一声,回道:“王奎大人的趋利避害功力想来更加,如若不然怎么频频出使我大宋天子之国,甚至还在东京城做起了买卖?想来我大宋,在你等真正聪明人眼里,只怕是如久旱后遇上的甘霖,才使得你等聪明人翘首以盼,王大人,真是为人才。”

    皇上闻言满意微笑:“听说王大人在咱们东京城做了不少买卖,收购了不少咱们老百姓的物品拿到西夏去卖,怎么样,王大人,你们西夏其实缺什么,可以跟朕说,大宋乃天子之国,定然会有求,必应。”

    王奎冷笑一声,起身行礼后道:“皇上,想那辽国也是如此,拿了你们不少东西吧?当年你们大宋明明可以乘胜追击,却龟缩了!哈哈,听闻你们宋人,每年都要给大辽进贡,怎么,进贡成瘾,我方西夏,倒也不遑多让,你若要进贡,我们当然欣然接受。”

    公孙策二人听罢知道这王奎在说当年真宗赵恒和辽国萧太后定的檀渊之盟。公孙策说道:“当年咱们先皇御驾亲征,燕云十六州尽在麾下,不过是那辽国先失了锐气,主动求和,先皇仁慈睿智,不愿穷兵黩武,心系百姓,不愿生灵涂炭。”

    仁宗道:“我大宋和辽国,自此兄弟相称,边境榷场互市,贸易往来,一片祥和,当然这当中少不了钱财往来。只是王奎,你可向你主回禀,我大宋和西夏,贸易往来开商置榷,也无不可。”

    “这是自然。”王奎哼了一声不再发话。

    “包拯,这西夏使臣王奎刚从你老家泸州而来,你不妨问问王大人,这泸州的山山水水合不合他心意。”张尧在一旁说道。

    “原来王大人来访,事先也拜访了张太师啊,不然张太师从何得知这王奎王大人从西夏来,竟要走泸州方能到达东京城的?”枢密使王怀说道。

    “我也是刚才来的时候,听到王大人说了几句。”张太师摸胡一笑,但随即面露不快。

    “好了,这些事,你们下去再谈,王奎,想必你也听说了,朕大婚之日,新娘张氏无辜蒙难,现下我正交于包拯公孙策展昭三人查办此案,事从权宜,朕还有要事交代,你先去文德殿休息。”

    张尧、王怀、王奎一行先后告退,仁宗让包拯和公孙策在垂拱殿朵间等候。

    包拯二人踱入朵间,不大,但是看得出是平时随侍皇上的办公场所之一,一几一案三两座椅。

    案上此刻正放着一张纸,纸上是皇上的字,上写: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包拯凝神深思,不曾想皇上对于张氏,竟用情之深至此。

    “皇上。”包拯背后廊院下,地上夕阳斑斑点点的印子慢慢被皇上的身影融合,包拯回头拱手行礼。

    “皇上可认可这个耳环?”包拯从袖口拿出那个证据。

    皇上接过仔细观详,“这是高丽进贡的东西,朕曾赏于了张氏,这是在清风阁发现的?”皇上说完,用指头细细摸了摸耳环上的流苏。

    “皇上,您节哀,想必张娘娘也不愿皇上如此伤心。”公孙策道。

    “包拯公孙策,尽快查出真相。”皇上腮帮微动,轻声说道:“这西夏使臣王奎,你们可曾认得?”

    “有所耳闻,这王奎手下人众多,在我大宋国内四处收刮民脂民膏,百姓碍于强权,不敢报官。想来,他一介他国使臣,却如此大张旗鼓为非作歹,背后,不定有人撑腰放权。”包拯道。

    “没错,这其中枝节,吾也是知晓的,这次来访,名义上是参加大婚之礼,实则是他王奎此人,心思缜密,洞若观火,一直企图摧我民生,破我大宋国势。”仁宗长吁一口气,接着道:“现下兵权尽在张尧之手,虽然王怀也有殿前三司之权,但是也不足以对抗张尧。朝局最忌独大、权势倾斜,我虽知此缘由,但现下也无力回天。”

    “皇上,现在没法动他王奎,不外乎是缺乏证据。”公孙策道。

    皇上听罢陷入深思,半晌才道:“嗯,即便是有证据,外国来访不斩使臣这个规矩,吾也是不能破的。”

    “皇上,如若使臣犯了大宋律法,不管如何处置,西夏国也是要听一二的。”公孙策说。

    “你是说……”

    “皇上,你先休息,我们先告退了。”包拯说道。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