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偷梁换柱——(三)

    第三节

    侍郎府前身是边防大将军张回止的别苑福园,现下经过翻修,已然是正经威严有余、清雅别致更甚。府内置物考究,正厅前院有一方偌大的天地,青竹和松柏交错,既能供夏日避暑乘凉,又能在寒冷天保得一缕暖意。另一弯浅溪绕院而流,中庭的小石桥不仅在枝繁叶茂间有曲径通幽之感,而且也巧妙地起到了遮蔽纳私的效果。风水上可谓环山环水,是大福之地。前主人张回止将军,屡战屡胜,为大宋固得一方平安,不说有无风水关联,至少可见在这衣食住行上,也是有人细心安排的。

    展昭正在前院飞上飞下,活动筋骨。包拯公孙策二人坐于正厅前饮茶梳案。

    “这个耳饰,不知会是谁的。”包拯自言自语,好像在问公孙策,又好像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我认为,这个耳饰如果不是张娘娘的,那就一定是凶手留下的。但是,凶手没理由发现自己掉了耳饰不带走,反而将它放在点心里,他想隐藏什么呢?”公孙策喝了一口雪山翠竹,慢悠悠地问道。

    “也许不是想隐藏,也许,是凶手故意放在那里,让我们发现。”包拯分析道。

    “那就是栽赃。”公孙策断言。

    “也不一定,明面上,凶手欲盖弥彰,他料定我们会发现这个证据,然后根据这个耳饰找到它的主人,进而找到替罪羊。但是如若我们没有发现耳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发现,那么这盘紫苏糕,会流向何处?”包拯起身看着院内的清幽绿境,淡淡地说道。

    “你是说,凶手要确保这个证据的……可有可无?都能为他制造出伪证?”公孙策疑惑地说,“那这个证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有,这个耳饰的存在,明显不是无意丢下的,是有人刻意放置,它会把我们的目标引到两个方向,只能是两个方向,而这两个方向正是放置它的人,希望我们查下去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指向耳饰的主人,二个是如若我们不曾发现,那么这个耳饰会流向哪里?一般主子们没有吃的点心,会流向哪里?”包拯回头看着公孙策,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耳饰来作为案发现场的证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查下去的方向,凶手就不能一并掌握。”

    “看来,这个凶手,是在给咱们指道儿呢。可惜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公孙策笑了笑,抿了口茶。“那么我们就朝凶手不希望我们调查的方向去查不就行了?”

    “不是这样,你不觉得,凶手如果要制造假证,它肯定是希望这个证据很容易被发现,那么直接把它丢在现场任何一个地方就行了,为何要刻意放在点心里,还遮挡地严严实实?这个耳饰,放置的地点很巧妙。你记得勘妇说的吗?张氏死亡时辰有两三个时辰了,据你所说,金继草这种毒服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会起效,所以,张氏在服毒后,半个时辰内症状发作至死,接下来的两个多时辰,张氏就如同萤雪所说,一直一个人在清风阁,没人发现,而且是已死之态。”

    “我刚才回来之前让人问过了,今早上柔仪殿的婢女小厮都有各自的事务在身,忙里忙外,因为张娘娘的吩咐,大家也正好都没有在柔仪殿多作停留。想来那萤雪所说,也确如其实。”

    “糕点的摆放很考究,一般宫外人都是不能注意到的,我也是以前偶尔听人念叨过想念宫里的吃食,才略知一二。所以,这个证据,可能并不是想给我们看的,而是针对性的,针对某个人留下的。”

    “有道理,刚才要不是你发现,我和展昭就都错过了。”公孙策想了想说,“娘娘死后,理论上第一个人会接触尸体进而到现场的人,并且熟悉宫内规矩的,除了凶手,那就是……”

    “没错,萤雪。”

    “由敏也有可能。”

    “但是你不觉得,这个方法,未免有点过于刻意了?”公孙策说道。

    “是刻意,所以一定不是预先计划好的,如果是有预谋,那这个证据未免有点太冒险,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凶手下毒后,仍旧在房内,正打算溜走的时候,有人来了,他情急之下做的事情。”

    “所以萤雪所说的,张氏一直是一个人,要么是她撒谎,要么就是还有另外一个人期间到过清风阁。”

    包拯接着又说道:“但现下既然张氏是中毒身亡,关键还是要先找到凶手是怎么下毒的,什么时候下的毒。毕竟我们没有找到有金继草的食物。”

    公孙策点点头,“嗯,没错。”

    “那个妇人现在何处?”

    “已经被关押在刑部了,随时可以盘问。”

    展昭看包拯公孙策二人眉头紧锁,便从石桥走下来大声喊道:“包大哥!公孙大哥!你们看我!”

    展昭嘴里吹出一个响亮的口哨,手指了指树林间的飞鸟,平底一蹬便也如飞鸟般展臂而起,再踏着纷纷树枝,翻腾在亭台瓦楞间。

    “展昭这境界,真是四大皆成空,天地均是路!”公孙策笑叹道:“展昭长大了。”

    “没错,年岁虽长了,可贪玩的性子还是不减。”包拯直言,“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挺好。”

    包拯说完朝着展昭唤道:“展少侠,快下来!办正事啦!”

    话音刚落,竹林间突然飞出一记暗器,朝着包拯公孙二人而来。

    展昭反应灵敏,借着石桥柱子一蹬腿,身子腾空的工夫,用双臂和前胸挡住暗器,暗器并不能穿透展昭日常穿的棉札,胸阔板和披膊虽都不似上战场打仗的铁质式,但是抵挡区区旁门暗器,还是错错有余的。

    展昭虽挡住暗器,但是眼里满是狐疑神色,“诶,竹林里并没有旁人,这暗器从何而来的?”

    三人鼻息凝神,生怕暗器再次飞将过来。展昭再次跳入竹林高处,展望须臾后便返回了。

    “竹林里真没有人”,展昭拿起掉在地上的暗器仔细端详,“这暗器竟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梅花针”。

    “梅花针?这不是昆仑玉蝉宫的无念门下的第一暗器?”公孙策道。

    “哟,想不到公孙大人这几年的江湖修为也日益增长啊!对于门派暗器竟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展昭揶揄道。

    “那可不,怎么说我公孙策也和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南侠展昭为伍,对于江湖事,岂能不略通一二。”

    “包大哥,公孙大哥在说你不懂江湖事呢。”展昭酷爱调侃。

    “呃,江湖事,我确实不懂,这南侠展昭呢,倒是听过,那就请你们二位讲讲,这梅花针到底有何妙处?竟这般杀将过来?”包拯道。

    “梅花针,昆仑派最厉害的暗器,因形状酷似梅花得名,近年来昆仑派逐渐涉猎官场,听说有很多达官贵人都与之为伍,妄图拓展势力,这梅花针嘛,就经常在各种明争暗斗的场合出现。”展昭道。

    “他们也不避讳,明知朝廷明令宣布不允江湖中人过问朝廷中事,但是还是大张旗鼓,俨然没有把咱们官家放在眼里的架势。也是,近年来,张太师几乎是独揽朝政,允不允的,还不是他在指挥谋划。”公孙策道来:“昆仑派源起西方,后来西夏国李元昊建国后,听说也收买了昆仑,这其中暗流,又岂是你我能窥探一二的。”公孙策说罢叹了口气。

    “西夏国近年来频频滋事,辽国又坐山观虎,边境战事不断,受苦的,终究是百姓。”包拯眉头紧锁。

    “我们的皇上,官家,前些年因为刘太后的原因,一直郁郁寡欢,这些年执政后,又受胁于张太师,内忧,外患。”公孙策说。

    “也许是你们想太多了,我觉得咱么的皇上,文治武略,都挺好,我不知道他在处理边境问题或是朝政问题是怎样做的,但是我知道,百姓都爱戴他,喜欢他,认可他,即便现下战事频频,但是这是每个朝代都免不了的,皇上在张太师的胁迫下,还能委任张太师的亲信张回止,张回止胜仗连连,不也保的一方平安么?”展昭看得很开。

    “没错,展昭说得对,有的时候不是国家需要什么,历史需要什么。而是当下的百姓,真正需要的什么。”公孙策说。

    包拯把拿着的梅花针放到石桌上,眼神笃定又缥缈。

    公孙策接着说道:“大宋周边的国家,都无时无刻不野心勃勃,他们制造了很多放大后的事件,我想这些事件,一部分是来扰乱的,一部分是来影响人心,或许我们大宋子民应该做的只是相信,相信官家。而我们作为断案执法者,居其位,安其职。才能真正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要想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对外,不仅需要百战百胜的将军,也需要改革现下冗兵制度;而在内,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其实只要在对待每一个案件的时候,找出真相,还死者清白,不使活人蒙冤,或许才能让百姓,共享太平盛世。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昆仑来的梅花针,到底意欲何为?”包拯苦笑道。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