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翘楚大会进行得如火如荼。</p>
第一轮文策之比,在姜商的万丈光芒之下收官。</p>
又一篇传世佳作出炉。</p>
几个小太监忙着表装,文比决赛也进入了第二轮。</p>
翘楚大会既然有文比武试,自然会分出个文翘武楚。</p>
在姜商接连的几次出手后,这文翘之名恐怕已经无人可以撼动。</p>
当然在大麓文仙的名头之下,区区一个文翘之名也不显得如何稀奇。</p>
只不过武林翘楚大会十届以来从来就没有文翘武楚俱是一人的先例。</p>
而这一届,恐怕姜商这厮要一并拿下了。</p>
似乎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觉得本该如此。</p>
最后一轮的文比,更加的自由。</p>
就是让在场的二十来位俊彦自由辩驳,如有不服者,自当拿出肚子里的干货,来分个高低。</p>
可有姜商如此耀眼的表现在前,那些肚子里半桶水的江湖人自然没这个心气神来争这个名头。</p>
江湖人嘛,拽几句诗文就可以了,文翘之名虽重,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份量还是比武楚稍微地轻一些。</p>
像横刀山庄的曹游,干脆一摊手。</p>
“跟三少爷就没什么好争的了,咱就是个粗人,只会耍几手刀,这一轮,承败!”</p>
有人开了先河,接下来自然就没太多人去自讨没趣。</p>
慕容梅苏本就无意大会,心思还动着别样的念头,更加干脆直接退出了翘楚大会的争夺,就连武试也不愿露几手。</p>
“三公子,天人之姿,梅苏就不自找其辱了。”</p>
他就是个生意人,没必要争那虚名。</p>
而抱有此种想法的人也多,纷纷出言承败。</p>
就连让人捉摸不透的博情公子楚天阔也是摇了摇折扇,“文翘就不争啦,争不过。”</p>
只是这意思,看来还是要在武试上摸摸底。</p>
诸多人都退出了文比,可也有一小撮人,还是抱有念想。</p>
如首府甲第的来人。</p>
虽然在这一届翘楚大会算不得最拔萃之人,连种子选手前十都没进去,可也有几分书生意气。</p>
“请教三公子,吾等江湖中人也是所谓的大麓子民,,如何看待朝廷镇压江湖人士,乃至于出现滥杀无辜之事,更有百姓曾言,朝廷诸多机构衙门行事残暴不仁,依三公子所言,该何解?”</p>
当着武玺帝和诸多朝廷高官,这位首府甲第来人能提出如此犀利的问题确实有儒家傲气。</p>
怕也是有林伯栩这等大儒在背后撑着,不然谁会在这样的时刻,如此不给天家的面子。</p>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前些天姜商提出的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一说一直在林伯栩心里奇痒无比。</p>
只不过这位大儒想得更多,这一次借晚辈之口,倒有了几分掰碎了探讨的意思在里头。</p>
把范围给拉扯到朝廷和百姓之间的冲突,也是想质问一下大麓朝,庙堂和江湖以及世俗平民,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调解。</p>
姜商也不怯场,像这种调调吵了无数年一直都没人给出太好的答案,想要彻底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p>
肚子里倒有一篇圣人所言可以拿来白嫖一下。</p>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p>
此言一出,响起一片的倒吸凉气声。</p>
当代大儒林伯栩激动沉吟道:“当是圣人之言啊。”</p>
武玺帝陈曜脸色一变。</p>
太师沈望也是第一次抬头深深望了一眼姜商。</p>
这位天子之师沉吟了一声,“这小子,还真敢说啊。”</p>
首府甲第的弟子,恭敬一拜。</p>
“受教!”</p>
不再反驳。</p>
再有一禅寺的慧昙和尚出来,道场里的气氛霎时之间推向了巅峰。</p>
佛门禅机和治世正学,到底禅机略胜一筹,还是大学无疆力压一线,一直是这一次翘楚大会最大的看点。</p>
而今佛家昌盛,有九大门派之首的少林一脉再有地位超然的圣地一禅寺,隐隐有为大麓国教的趋势。</p>
所以被誉为天台宗三祖转世的慧昙和大麓文仙姜商之间的辩驳,自然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思。</p>
可以说,慧昙恰是姜商拿下文翘之名最大的拦路石,只要跨过这个再世佛子的诘问,这文翘之名怕是再也无人可与姜商一争。</p>
一禅寺贵为武林四大圣地之一,一向以佛法精深辩驳无双著世,往往大师高僧的一句打机锋,能让鲁钝的江湖中人琢磨大半辈子都琢磨不透。</p>
在慧昙起身之后,平静许久的道场终于爆出轰天的喝彩声。</p>
底下关于慧昙和三爷的辩论谁会胜出开始嗡嗡作响。</p>
慧昙也是个俊俏的小和尚,丹唇玉面十分讨人心喜,顶着个小光头自有那出尘的气度。</p>
可与飘飘欲仙的姜商一比,底下的那些小娘子们还是更乐意倾向于三爷能够大杀四方。</p>
不管底下如何喧嚣,姜商依旧无比风骚。</p>
“慧昙法师,请坐!”</p>
“小僧称不得法师,就与三公子闲谈几句。”</p>
两人就地盘膝而坐。</p>
就跟世外高人坐而论道相差不离。</p>
慧昙吟唱了一声。</p>
“阿弥陀佛”</p>
姜商却是回了一句。</p>
“摩诃般若波罗蜜”</p>
“三公子不念佛而念般若,小僧有一问,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p>
“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p>
“如何得到?”</p>
“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遥,如何得达!”</p>
“问三公子,何是大道?”</p>
“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但能寂静,即是大道。”</p>
慧昙身躯一摇,这位麻衣小和尚感觉到姜商所言,佛法精深广博,更像是少林禅宗言论,与他一禅寺天台宗传承大有出入。</p>
但尽管两宗思想大为不同,却也不得不佩服姜商所言确有佛根,值得推敲。</p>
“三公子可否为小僧作偈?”</p>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p>
“慧昙受教!”</p>
“和尚还没完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慧昙顿时醍醐灌顶,做匍匐状,双手结印朝天,是拜佛之姿。</p>
“还请三公子言慧昙,可参何法?”</p>
“汝有一禅,秀色可参!”</p>
慧昙如遭雷击。</p>
“小僧难渡!”</p>
此时,姜商起身,哈哈一笑。</p>
“你问问你的佛,当年飞花可记得。</p>
你问问你的佛,炼狱九层可去过。</p>
你问问你的佛,三生石上刻什么。</p>
你问问你的佛,能渡苦厄,何不渡我!”</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