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0章 噶尔钦陵的败退

    噶尔钦陵在看见安西军骤然从斜刺里杀出,以突袭之势穿透他的阵型时,他并没有慌乱,毕竟征战大半辈子,多大的变数和乱局他都曾见识过。

    面对安西军的突袭,噶尔钦陵迅速地稳住阵脚,随即,他率领他的精锐亲卫迎身而上,他必须将这支突袭的安西军歼灭,这支安西军突施突袭,在黑暗中对方也看不清他们吐蕃军队的实况,他们不知道噶尔钦陵率领的核心军队就在他们后方。

    于是噶尔钦陵立即喝令:全体人马随我出击,歼灭敌兵!

    噶尔钦陵策马而上,他周边的大军部分乱了阵脚,但还有部分核心人马能稳得住进退,这批人马约摸两千人左右,都是军队中噶尔钦陵最亲信的精锐部分,他们跟随噶尔钦陵向前冲去。

    噶尔钦陵率领大军直扑向安西军,他们这支精锐主力如同嗅到血腥的猎豹,所有将士都已经亮出兵刃,如同猛兽张开獠牙。

    于是,吐蕃大军的中军如猛兽一般扑向安西军的中军,噶尔钦陵随即看见安西军的中军回过头朝他们迎击而来,看来安西军也察觉他们的行动。

    噶尔钦陵看明白这支安西军的中军不过数百人马,而且这数百人马经过一路的奔袭接战,必定已经精疲力竭。

    噶尔钦陵越发凶猛地冲向目标,这是最为难得的决胜之机。

    噶尔钦陵看着目标就在前方,众吐蕃将士都提足了气力,谋划着一举击溃安西军。

    就在此时,只见侧右前方响起马蹄奔腾,噶尔钦陵心神一惊,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却见一支军队从斜刺里杀出,这是一支骑兵兵团,将士们沉默如铁,而且行动迅疾,他们从斜刺里冲入噶尔钦陵的亲卫军团中,顿时噶尔钦陵的亲卫军团如同遭受了一击重锤猛击,顿时噶尔钦陵的骑兵阵被撕开,众噶尔钦陵的亲卫顿时兵慌马乱。

    噶尔钦陵没防备安西军还有这一首,他奋力试图抵抗,但是奈何这支安西军的冲击猛烈之极,一举将噶尔钦陵的亲卫军团撕裂,将骑兵阵一举冲散。

    这支安西军,是安西军的前锋!

    噶尔钦陵辨认得出,今日这场大战,他目睹了安西军的前锋部队的所有作战行动,他对安西军的前锋部队再熟悉不过。

    原来安西军的前锋部队一直埋伏在后方,还未曾出手。

    噶尔钦陵看着这个变故,看着己方军队一下子被安西军的前锋部队冲散,他那刚毅的心中仍是不禁泛起一番灰念。

    王海宾率领安西军先锋跟随在薛绍中军的后方,他看着薛绍率领中军冲杀入吐蕃军团内,他按照薛绍的命令部署,他留在外围游弋,伺机进行突袭。

    他没有等待多久,不到半刻钟,只见噶尔钦陵率领吐蕃大军的中军扑向大都护,两军的中军即将碰撞,王海宾看准了时机,他率领安西军先锋加入战局,他看准了攻击的切入点,他率军从斜侧方向刺入吐蕃军团阵中,并以精准的打击点和攻势刺穿了吐蕃军团的阵型。

    噶尔钦陵的这支亲卫军团不过两千人,他们虽然体力充沛,战斗力也颇强,但是王海宾率领的安西军先锋人数也达到两千之众,在突袭之下,噶尔钦陵的亲卫军团无法抵挡王海宾的安西军先锋的攻势。

    噶尔钦陵看着战场一片混乱,他冷静地策马向南边撤去。

    不断有安西军的将士朝噶尔钦陵袭来,噶尔钦陵面对策马奔袭而来的敌兵,他没有慌乱,他身边仍然有五十名亲卫,这些亲卫是他嫡系之中的嫡系,对他忠心不二,会誓死护卫他,这些亲卫奋力地挡住了安西军的攻击。

    噶尔钦陵悄然离开了他的中军大旗,朝南边撤去,他没有留恋战局,其实在战争的一开始,他就不像大部分的吐蕃军人那样抱着澎湃的仇恨或者必胜的决心。

    在大多数的吐蕃将士看来,这是亡国之恨,只能胜不许败,而且在众吐蕃将领看来,安西军只有数千人,吐蕃大军达六万之众,将士们又怀着亡国之危,如何不能胜之?

    但是噶尔钦陵并不认为这一战他的军队就必定能够战胜,尤其在他看到安西军轻易击破他的两万前锋之后,他觉得这一战的战果恐怕不容乐观。

    所以噶尔钦陵是怀着十分危机的心态面对这场决战的。

    在这一场大战之下,他眼看自己的大军被安西军一步步削弱,被一步步瓦解、击溃,他并非那般焦躁,因为他并不认为这是不可能之事。

    最后,战局来到这一步,他本以为还有机会,但是眼看安西军的先锋杀出,他知道他连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于是噶尔钦陵选择撤退。

    他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后路。

    他想好后路,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他知道他必须留下性命,他只要留下性命,吐蕃王朝的复国就还有希望,吐蕃王朝复国的火种将会继续在吐蕃高原上燃烧。

    相反的,如果他战死,或者落入唐人的手上,那么吐蕃高原上将再没有复国的领袖,毕竟在吐蕃赞普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只有他还能领导吐蕃人民的复国行动。

    所以他必须保全自己。

    这一战战败对他来说仍然不会是致命的失败,他在吐蕃高原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他仍然是吐蕃人民反抗唐人统治的领袖,即使他战败了,即便他的这六万大军被击溃,他仍然可以卷土重来。

    他可以返回吐谷浑故地,或者去吐蕃高原的南疆,吐蕃人民的反抗热情不会减少,他凭着威望和人心所向,很快可以再拉起一支军队。

    而且这六万大军虽说被唐人击溃,但是实际上唐人没有对吐蕃大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吐蕃将士阵亡加上受伤的人数不会超过十分之一,十分之九的人马仍然完好无损的,这些人马之中的大多数只要得到噶尔钦陵的号召,他们仍然会回到噶尔钦陵的统领之下,所以噶尔钦陵不需要耗费多长的时间就能再组织军事力量卷土重来。

    所以噶尔钦陵并不执迷于今天这一战一定要获胜,只要他保全自己,他还可以重新来过。

    此时噶尔钦陵快速地朝南边撤去,只要撤往南边,脱离唐军的兵力范围,他会进入吐蕃军队的势力范围,他可以迅速收拾乱兵残兵,可以再次组织对唐军的围堵,或者他可以收拾兵力退去,撤到安全的地方再谋划反攻。

    噶尔钦陵于是按照自己的盘算一路策马南奔,他的身后军队将士正面临唐军凶狠的冲击和剿灭,噶尔钦陵头也不回。

    败军不恋。

    噶尔钦陵镇定地撤离战场。

    很快,噶尔钦陵逃出唐军的兵力范围,他稍稍减缓了马速,他须得看一看地形与方向,毕竟夜已深,他得看清方向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就在此时,噶尔钦陵听见身后一阵骚动,他心神一凛,他回头看去,只见一阵不同寻常的尘烟在乱军之中卷起。

    噶尔钦陵一惊,他察觉不祥,他立即策马前奔,他奔出没多远,再回头看去,果然看见一支唐军径直朝他冲来。

    唐军为首的是一个年轻将领,只见他身着轻甲,手上拿着一张长弓。

    正是薛绍。

    薛绍身边带着十数名亲卫,他双腿紧夹马肚,松开握缰绳的手,右手扬手搭箭,一箭射向目标。

    只听得一道破风声袭来,噶尔钦陵身边一名亲卫应声而倒。

    噶尔钦陵闻声大惊,这箭术之精准简直超乎常人。

    薛绍马上搭弓一射,他在黑夜中无法完全瞄准,只能凭着马蹄奔腾的声音,结合暗淡的月色映照出来的朦胧影子,判断敌军的方向,他扬弓一射,又是一道破风声,这一箭射中噶尔钦陵身边的亲卫的马匹,马匹轰然扑倒。

    薛绍方才看着王海宾率领安西军先锋及时赶来援救,一举冲破噶尔钦陵亲卫的军队时,他马上率领自己的精锐亲卫前突,冲入乱军之中寻找噶尔钦陵的去向。

    他知道这一战最重要的目标是噶尔钦陵,噶尔钦陵是眼下吐蕃人实际上的领袖,这一战实际上安西军没有给吐蕃大军带来多大的杀伤,如果给噶尔钦陵逃走,这对安西都护府来说依然后患无穷。

    噶尔钦陵回头就可以收拾大军继续攻击他们,就算是噶尔钦陵组织的军队一时无法击败他们,但是只要噶尔钦陵不断在吐蕃高原上对他们组织骚扰,这仍然会对安西都护府对吐蕃高原的经略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这一战除了击溃敌军,更重要的是要收拾了噶尔钦陵,让他再无法兴风作浪。

    薛绍在乱军中搜寻了一阵,没有看到噶尔钦陵的身影,他再看吐蕃军队在安西军的冲击之下很快陷入混乱,而且吐蕃军队没有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因为吐蕃军队已经失去了组织的中心。

    看着吐蕃军队已经失去了轴心的状态,薛绍于是推测,噶尔钦陵必定是已经撤走了,以噶尔钦陵的经验,他知道这一战已经反转无望,他不会再做无谓的挣扎。

    薛绍于是搜寻噶尔钦陵撤走的方向,他推测噶尔钦陵应该撤向南边,因为经过安西军的冲击,这片战场的北边已经被安西军的兵力掌控,所以噶尔钦陵最大的可能是撤向南边。

    薛绍率领亲卫以轻骑的速度奔向南边,他追出战场,果然看见前方一支吐蕃溃军正在快速撤走。

    薛绍看着这支吐蕃溃军的姿态,他知道那极有可能就是噶尔钦陵的队伍。

    于是他策马急追,扬弓射击。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