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钦陵眼下看着吐蕃大军的去势,他自是明白这个局面意味着什么。
大军的军心已乱,麾下的弟兄在接连败给唐人,乃至王朝都城都被唐人攻陷的情况下,心态已经发生崩裂,加之眼下被安西军这支人数不多的骑兵一再挑衅侵扰,众吐蕃将士已经无法冷静看待局面,哪怕是噶尔钦陵最为信任的嫡系亲卫军队也是如此。
噶尔钦陵知道眼下的局面是这场战局的转折点,或者说,在他下令中军前突截击的时候,这个战局就开始脱离他的控制。
眼下噶尔钦陵犹豫的是,是否下令遏制中军的去势?
按照噶尔钦陵的判断,此时下令遏制的话,大概率是难以遏制住的,因为军心已经动摇,军心崩解的大势已成,他的一个指令或许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难以彻底遏制军队的去势。
噶尔钦陵犹豫的关键在于,此时军队虽说可能陷入混乱,但是好歹士气还盛,这般三万多大军汹涌压上,借着这磅礴的仇恨和气势,或许能够对安西军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说不定能够一举淹没安西军也说不定。
但如果噶尔钦陵阻挡大军追击的指令下达下去,这个指令会有一定的效果,也就是会有一部分的将士听从他的指令,收住追击唐军的去势,但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在大部分的吐蕃将士已经失控冲击向敌军的情况下,部分将士又听从指令后撤,这会造成军队更大的混乱。
而且这会削弱吐蕃大军这一番冲击的攻击力,说不准将乱势就乱势,吐蕃大军这一番冲击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部分将士又听从噶尔钦陵的命令后撤了,这就使军队冲击可能取得的效果更加被削减了。
所以噶尔钦陵的判断是,此时下令后撤,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对于噶尔钦陵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他身为将领,理应控制住军队,这个时候不止住大军的乱势,这又是不合常理的。
噶尔钦陵身边的副将看着大军冲击又焦急地喊道:大论!速速号令大军回撤啊!这般乱象,不可不止之!
噶尔钦陵看着军队越发明显的混乱的势头,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传令!收缩阵型!违令冒进者斩!
噶尔钦陵身边的副将喝道:得令!
噶尔钦陵的众亲卫立即吹响号角,同时前奔去传令。
噶尔钦陵看着这迅速转向混乱的战场,他深深地呼吸,他已经做出了抉择,眼下他不能不制止军队的混乱,让乱势蔓延,让局势陷入乱战,这不是他一贯的风格。
所以噶尔钦陵仍然决定收拢局面,控制住军队的阵型继续与安西军周旋。
此时,薛绍率领中军紧跟在前锋阵型的后面,整支中军挟后军正做出疾速的转弯。
就在安西军中军做出转弯之际,薛绍看见吐蕃大军正汹涌地朝他们继续猛扑而来,这些吐蕃将士从箭发式白磷弹猛烈的轰击之中奔袭而出,朝安西军冲杀而来,只见这些吐蕃军人满是悍不畏死、不顾一切求战的姿态,他们凶狠地前冲的姿态下,连阵型也顾不上了,只见他们更像是一支乱兵分出小股的部队凶猛地前扑而来。
薛绍中军正在降速转弯,正好撞上这些猛冲的吐蕃将士,众吐蕃兵士挺着长矛,刺向安西军。
薛绍身边的众亲卫立即拍马而上,喝道:迎击!护卫大都护!
薛绍的中军有三千人,属于安西军六千人的队伍中的重心主力,但是中军与前军、后军是动态调转的,也就是安西军大军在冲击之中军中的将士一直是在互换轮转的。
特别是王海宾率领的两千先锋,战至这一步,战争开始时王海宾率领的那两千名先锋将士已经基本被替换了个精光,那些因为负伤、武备损坏、战马折损等原因缺失了战斗力的将士会退到中军来,薛绍的中军会调拨战斗力完整的将士补充上先锋军。
所以此时薛绍中军的三千将士之中大部分的将士是缺损了战斗力的,其中战斗力完整的部分也就薛绍的亲卫和近卫将士五百余人。
此时薛绍的亲卫和近卫冲前迎击敌军,只见他们策马猛冲,冲向吐蕃大军的长矛阵。
薛绍的亲卫和近卫将士普遍使用马槊,他们挥舞马槊,猛扫向敌军,战马疾奔踏过敌军的长矛阵,敌军的阵势被尽数冲溃。
原本吐蕃大军的长矛阵是克制安西军骑兵的有效利器,但是眼下吐蕃大军在分头前冲的情况下,大军的阵型已经混乱,冲前来的长矛阵分成多支队伍,并没有连成大片,每一支队伍最多数十人,这样零碎的长矛阵安西军自是有办法对付的,只见安西军的将士控制战马的方向,对长矛阵进行游弋,他们看见实力薄弱的长矛阵就干脆地一冲而溃,遇见扎堆得厉害的长矛阵,就避开敌军的兵锋,绕到敌军反应不过来的薄弱之处一举冲溃。
于是在安西军的冲击之下,吐蕃大军追击而来的长矛阵被薛绍的精锐亲卫打了个七零八落。
薛绍看着局势,只见密集的弩箭开始朝他们攻来,同时,他看见南边尘烟翻滚,此时的战场已经是烟尘满布,身处在战场之中简直很难看清局势。
薛绍看着南边的尘烟,他无法判断南边的敌军情况,但是他看着眼前大批吐蕃大军的中军将士朝他们攻来,而且这进攻的架势显得这般混乱而缺乏章法,这绝不是噶尔钦陵所为,这样的攻势简直就是送上来给唐军击破的,噶尔钦陵不会做出这样的调动。
所以薛绍判断,吐蕃大军已经失去了章法,这支三万多人的大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控制。
这正是安西军最想达到的目的,一旦这支庞大的军队乱起来,那么他们的庞大就不再是优势了。
凭着对这个局势的判断,薛绍认为眼下从南边必定正冲上来吐蕃的大军,这些吐蕃兵士正朝着安西军的方向冲击而来。
这样的冲击安西军仍是必须万分小心的,安西军必须避免受到敌军大规模的围攻,因为一旦陷入乱军的围攻之中,那么吐蕃大军所谓没有章法也就变成有章法了,一旦陷入吐蕃人的人海战术之中,吐蕃大军就可以重新组织架势,将这六千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兵力的唐人军队淹没。
所以必须继续避开吐蕃大军的兵势。
薛绍立即下令:立即回撤!随先锋游弋!
薛绍的亲卫立即吹响回撤的号角。
冲前去冲击吐蕃军队的亲卫和近卫将士原本冲击正顺,吐蕃大军压根敌不过他们的兵锋,他们凭着战士的本能,原本正想着继续冲击扩大战果。
但是随着中军的一声号角,他们立即回撤,不带丝毫拖泥带水的,他们身为大都护的亲卫和近卫军团,他们必定是最为恪守大都护的指令,他们听见大都护命令他们回撤,他们就立即舍下一切战果撤回。
薛绍率领众亲卫和近卫为主的中军继续向前疾奔,追上王海宾的前锋。
随着安西军继续向前疾进,只见后方浓浓翻滚的尘烟中,很快冲出密密麻麻的吐蕃军队,先是从西边涌出潮水般的吐蕃军队,这是噶尔钦陵的中军将士,随即从南边浓厚得不见方形的尘烟中又涌出潮水一般的敌军,这是从南边冲上来的原本被派去游弋包抄的吐蕃军队,这部分的军队人数更多,只见他们汹涌而出,简直如浪涛涌动。
薛绍一边向前疾奔,一边看着后面的局势,他不禁冒出冷汗,方才如果稍有差池,在后方稍有耽搁,被这大批的吐蕃军队冲上来追上,那局面可就不好说了,他们不一定能够脱身,就算脱身,中军和后军都会面临相当大的折损,那战局可能就逆转了。
如果吐蕃人的速度更快一些,他们也就麻烦了,薛绍不禁料想着。
此时噶尔钦陵仍然在原地看着占据,他骑马站在一片高地之上,他能够对整个战场做俯瞰姿态,所以他能够透过滚滚尘烟将战场看得更清楚,他看着他前冲的中军猛扑而上,已经追上了安西军的中军大旗,但是因为冲上去的兵力不够凶猛,被安西军击溃一波,被安西军又逃脱了,他从南边追上来的军队更没能抓住安西军。
噶尔钦陵不禁露出一抹苦笑。
他方才下令收缩阵型,违令冒进者斩的军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指令让大约三分之一原本正前冲的中军将士停住了前冲,因此他的中军的冲击力度不够。
如果他不要下那个收缩阵型的军令,大军前冲的力度更充足一些,或许真能抓住安西军的中军?能拖住安西军的中军骑兵,甚至将敌军中军的大旗斩落马下?甚至能擒住敌军的主将?
噶尔钦陵不禁这般想着。
心中起着这些念头,噶尔钦陵只感到心中的不忿、怒火翻涌着,着实难耐。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