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宾眼看白磷弹在吐蕃大军军中发出阵阵爆燃,对吐蕃大军造成了有效的打击,他怒喝一声,带领先锋继续向吐蕃大军的阵型深处攻去。
王海宾坚持着安西军这一次突击的思路,他们以寡敌众,必须最大程度地打击敌军,才能获胜,而眼下最大程度打击敌军的重点就在于全力攻破敌军的大阵,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刺穿敌军的大阵,将整支吐蕃大军穿透,从根本上击溃敌军。
所以王海宾继续领军猛冲,他知道敌军有四万人,而且这些人是噶尔钦陵手下的老兵,要穿透他们组成的大阵谈何容易,但是方才在山口处与吐蕃大军先锋一战的顺利,以及刚刚以望风披靡的状态击溃吐蕃大军吐谷浑部的军队的战斗过程,让王海宾燃起了巨大的自信,他觉得他率军全力猛冲,或许真能穿透敌军的大阵,毕竟方才吐蕃的先锋有两万人之众,不是一样被他们穿透了?而且刚刚吐蕃大军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溃逃,这简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这样的机会,安西军必须把握!
所以王海宾义无反顾地全力冲入敌军深处。
薛绍跟随在中军,这次冲击的顺利也是出乎他的意料,谁都没想到会遇上吐蕃前阵大军溃逃的利好,薛绍眼看安西军士气高昂,他则是冷静地看着眼前的战局。
薛绍看得明白,眼前溃逃的吐蕃军队并不是吐蕃人,而是吐蕃阵中的蛮兵,很可能是噶尔钦陵从吐谷浑征召来的蛮兵,这些蛮兵溃逃的溃逃虽说意外,但并不难以理解,毕竟这些吐谷浑人不会真心为噶尔钦陵卖命。
薛绍看向此时位于安西军军队北边的吐蕃大军的中军大旗,只见那杆中军大旗挺立着,吐蕃大军的军阵围绕着中军的大旗布展开,看不出明显的胡乱,所以薛绍判断,除了这批蛮兵之外,生育的三万多敌军都是噶尔钦陵手下的嫡系部队。
所以眼下他们安西军是以六千敌三万余敌军,这可不是一个可以冒进的局面。
薛绍看着王海宾率领先锋继续冲向敌军的深处,几乎就是朝着噶尔钦陵的中军的方向攻去,薛绍紧张地掂量思考着。
这是冒进冒险的决定,以他们六千骑兵,能够冲破这三万吐蕃大军吗?
他们的白磷弹虽说仍然显出极大的杀伤力,但是眼前这批吐蕃军人已经见识过白磷弹的厉害,他们虽说没有能够直接遏制白磷弹的方法或武器,但是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应对白磷弹的杀伤,比如如果被白磷弹的爆燃击中,立即伏地翻滚,尽快将身上的鬼火摩擦去,然后将甲衣脱掉。
薛绍留意到,这些吐蕃军人普遍穿着皮甲,而且脸上、手上绑着麻布,这都是对付白磷弹的法子,他们如果被白磷弹近距离击中,自然仍是会丧失战斗力,但如果是被白磷弹大范围的溅射击中,他们是有应付的办法的,如果被白磷溅到,他们可以脱掉皮甲,将手上、脸上的绑带脱掉,这样会有效地降低杀伤。
所以吐蕃人已经学会如何防御白磷弹,此时再使用白磷弹,已经起不到此前初使用时那般的威慑和惊吓效果,对付这些吐蕃人的老兵,想让他们因为白磷弹的攻击而发生以往那般大规模的溃退,这是不可能了。
薛绍再看这些吐蕃军人的姿态,他们虽说显得慌乱,也显得有些混乱,但这是他们遭到突袭的情况下发生的状态,随着战局趋于稳定,这些吐蕃老兵会度过慌乱混乱的状态,会进入他们熟练的作战姿态,那时候,他们会更加难以对付。
薛绍经过观察,他得到的判断是,他们这批骑兵很难穿透吐蕃人的大阵,他们最多能冲击到吐蕃大军的中军大旗的位置,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攻到噶尔钦陵的面前,他们奋力一搏,或许还能击杀噶尔钦陵,但是完成这个目标实在太过艰难。
而且他们攻向吐蕃大军的中军大旗,这或许正是噶尔钦陵想看到的,因为这样意味着他们六千骑兵会陷入三万吐蕃老兵的重重包围,那时候他们被困在五倍于己的精锐老卒的包围之中,他们骑兵失去了机动力,也就与步兵无异了,那么他们要与五倍数量的敌人搏杀,结果只能是被敌军剿灭。
就算他们真能击杀噶尔钦陵又如何呢?杀了噶尔钦陵,围攻他们的吐蕃大军就会溃散?
这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吐蕃大军的包围已经形成阵势,他们只会全力将唐军剿灭。
所以薛绍下了判断,眼下他们不能冲向吐蕃大军的军阵深处,如果他们这么做了,就是正中噶尔钦陵下怀。
安西军必须继续发挥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寻机扰乱敌军,必须继续保持着突袭和乱战的态势,不能让吐蕃大军稳定下来,不能让吐蕃大军发挥他们的人数优势。
薛绍当即下令,喝道:传令!避开敌军主力,游弋向东侧!另寻战机!
随着薛绍一声令下,身边的亲卫吹响号角,同时分散开去传令。
王海宾听见中军吹响号角,他暂缓了突进的速度,随即他得到后方传来的指令:避开敌军主力,游弋东侧,另寻战机。
王海宾一时感到惊诧,他的冲击势头正盛,此时让他避开敌军,另寻战机,他觉得这是让他放弃眼前可以取胜的机会。
王海宾犹豫了片刻,他仍是选择调转马首,喝道:随我来!向东侧游弋!
王海宾随着一声喝,他调整方向继续策马疾奔,只见他避开了吐蕃大军的主力,绕开密集的军阵,冲向东侧,攻向吐蕃军队非核心主力的部分。
随着王海宾调整方向,安西军的先锋也跟随王海宾疾奔而去,一时整支安西军六千骑兵如同掉头的长蛇,蛇头从朝北冲刺转向向东游去。
吐蕃大军东侧的兵力比核心军阵的兵力薄弱得多,王海宾的兵锋所到,势如破竹般击穿吐蕃人的抵抗。
王海宾一边突进,一边心中后悔,方才不该抛却战机!只有猛攻敌军的中军才是出路,眼下攻敌军的东侧侧翼,击伤的都是一些吐蕃军阵中的偏师,这起不到有效的杀伤。
但是王海宾没有突击出多远的距离,他看见前方杀过来一支来势汹涌的吐蕃军力,这支吐蕃军力机动着,阵容严整,行进颇具条理和速度,显然不是一支寻常的偏师。
王海宾见状不禁一愣,以他的作战经验,他看得明白,这是一支正在实施包抄围剿的侧翼军队。
王海宾立即率领先锋冲向这支吐蕃侧翼偏师,这支吐蕃侧翼偏师眼看安西军朝他们攻来,他们立即迎向安西军,目的很明确,就是试图挡住安西军的去路。
果然这支吐蕃偏师是来围剿他们的!
王海宾立即率领安西军先锋攻入这支吐蕃偏师阵中,两军猛烈碰撞。
这支吐蕃偏师的人数在七八千人左右,大部分是步兵,他们与安西军剧烈碰撞,一时间杀得难舍难分。
王海宾瞧着这支吐蕃偏师强悍的战斗力,他明白这是噶尔钦陵专门派来围剿他们的,进而王海宾估量清楚噶尔钦陵的战略,噶尔钦陵是试图用雁形阵从两翼包抄,对他们形成包抄围歼的态势。
王海宾再向后方看去,只见大军的后方也出现一支吐蕃军队的偏师,这是噶尔钦陵派来围剿他们的另一侧偏师,按照噶尔钦陵的计划,这两支偏师将对唐军的这六千名骑兵完成合围。
王海宾奋力地与吐蕃大军对决,他感受着这支负责围剿他们的吐蕃军队的战斗力,他自是想到,如果被这支军队合围,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再看看后方另一翼负责包抄他们的吐蕃军队偏师已经追近他们的尾巴,他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方才他选择继续冲击吐蕃大军的中军,那此时他已经被吐蕃大军的雁形阵合围了。
在合围包抄之下,他们是绝无胜算的,他们六千人马只能在三万多汪洋大海一般的敌军之中被淹没。
幸得方才选择了游弋突围,此时只要游弋突围出去,又有新的战机可以把握。
身处中军的薛绍此时已经能够听见后方吐蕃大军追击的喊杀声,他带领中军紧跟在王海宾率领的先锋的后方,安西军骑兵部队的机动性让他们能够占据主动权,能够避开吐蕃军队追击的兵锋。
薛绍也在庆幸方才的抉择,他如果方才放任军队继续攻向吐蕃大军的中军,此时他们恐怕已经万劫不复。
薛绍看着王海宾的前锋的战况,只见王海宾的冲击非常凌厉,此时已经冲破了敌军的阻击。
薛绍喝道:全军突围!游弋寻找战机!
身边亲卫吹响号角,安西军众老兵都明白军令的意思,他们奋勇地前冲,冲向敌军的阻击圈,用白磷弹、还有骑兵的猛冲攻破敌军的阻击。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