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4章 关禁开放与东线的援兵

    到了第三天,更多的吐蕃平民带着牲畜,乃至带着药材、铁器等货物赶往安西军的集市进行贸易。

    逻些城南的集市开始涌动人山人海,大部分的吐蕃人都是冲着粮食来的,安西军将士开始向他们推销棉布和茶叶。

    安西军忙碌着,到了第五天,逻些城南的集市的商货已经售出去一半,大约再过五天安西军带来的所有的商货都将售完。

    这天傍晚,布达拉宫红山山顶的法王洞中,薛绍坐在山洞里头冥想养神。

    经略吐蕃高原的事情当真是千头万绪

    薛绍这些天可是忙活得够呛,所以他养成了冥想养神的习惯。

    他每天傍晚都在这法王洞里面冥想,毕竟晚上他大概率也是休息不好的,因为指不定会有什么突发的事务需要处置,所以他得保证高效率的休息。

    这时,王海宾赶到法王洞门口,他进入法王洞,低声说道:禀大都护。

    薛绍睁开眼。

    王海宾拱手说道:抱歉搅扰大都护。安西城传来消息,公主殿下平安抵达安西城了。

    薛绍点头,松了口气,欣慰笑道:很好。那我就宽心多了。

    王海宾继续说道:还有一个消息,派往西线的一队斥候刚刚赶回来,他们探得噶尔钦陵的动向,噶尔钦陵带领大军已经开到娘池一带,正在屯兵休整,按照敌军的行军速度,预计半月之内会抵达逻些城。

    薛绍听着这个消息,他站起来,走出法王洞,来到红山山顶,他望向东方,往东去四百里,就是娘池。

    娘池,就是现代的林芝。

    那里海拔较低,水草丰茂,气候温暖,是吐蕃高原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素有藏地江南之称。

    噶尔钦陵选择在林芝停驻进行休整,这一点都不意外。

    此时,薛绍背后残阳如血,他下方的逻些城已经进入宵禁,城池内外一片安静。

    薛绍说道:看来,噶尔钦陵是打算在娘池休整,然后一鼓作气向逻些城进军,发动收复之战。

    王海宾说道:大都护,还有一个消息,斥候回报,吐蕃东线的战事压力加重,据说是唐军在东线发动进攻,吐蕃东线开始吃不住。但是吐蕃高原的东面整片骚动,都在噶尔钦陵的势力掌控之下,遍布的全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有数队斥候深入东线,但是都没能回来,想必是没能突破吐蕃人的重围,被剿灭了,所以我们没法准确探知吐蕃东线的状况,只是从吐蕃人的口中打听到,唐军在东线发动攻势,至于攻势的广度和烈度,我们尚且没法准确知晓。

    薛绍点头,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困难,吐蕃高原上从逻些城到东线有一千多里的路途,沿途遍布的全是敌人,在正如火如荼的战争时期让唐军的斥候深入到东线探明白战况,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薛绍:看来公主返回长安请命的行动有了效果,朝廷是配合我们,对吐蕃东线发动进攻了。但是进攻的规模,我们却是难以探清。

    王海宾:正是如此,我们继续派出斥候,继续查探东线的情况。

    薛绍摇头,说道:斥候都是军中精锐,以眼下的状况,让我们的人马深入东线,探清状况再返回,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别让弟兄们白白去送命了,这样影响士气。我们派出斥候,就到娘池一带打听状况,尽量弄清楚状况就是。

    王海宾说道:大都护英明,末将赞同。斥候还带回来一个情报,吐蕃东线、北线开始出现唐人,据说唐人从吐蕃境外进入吐蕃境内,这些唐人成群结队,自带武装,半是商旅,半是移民,他们自称要前往逻些城。

    薛绍点头:很好,这是朝廷开放关禁了,开始有移民前往逻些城而来。这些移民势必是以商旅的形式打头阵。

    薛绍知道唐军东线向吐蕃发动攻击了,这说明大唐朝廷已经同意配合安西军的行动,开放关禁一策朝廷想必也是许可了。

    大唐的商旅向来有强烈的意愿要前往吐蕃王朝境内营商,尤其是有强烈的意愿要前往逻些城营商,但是以往因大唐的关禁之策,禁绝民间商旅私自与吐蕃王朝贸易,以免泄露唐王朝内部的机密,也防止铁器等战略物资被贩卖给吐蕃人。

    但是眼下随着安西军攻陷逻些城,安西都护府开始掌控吐蕃高原,大唐的确有条件可以放开关禁的限制,毕竟吐蕃王朝已经成为安西都护府掌控的领土,用禁绝商贸的形式防止国家机密泄露就显得不必要了。

    商人的嗅觉素来是最灵敏的,所以在放开关禁之下,势必有大量的商人闯出大唐关外,前往逻些城行商贸之事。

    同时,大唐内部大量的有志青年也会前往逻些城,这些青年大部分是没有土地的下层青年,他们年轻力强,有志向有野心,他们知道自己在大唐内部很难找到晋升的机会,所以他们会前往逻些城来,在这里有新的机会供他们发展。

    还有小部分青年是大唐内部中等阶层、甚至高阶层的青年,这些青年在大唐王朝内部同样能够有好的前程,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追求,想要创造一番更大的事业,比如效仿张骞、班超一样远赴万里异国,万里觅封侯,当他们听说安西军攻上了吐蕃高原,甚至攻陷了逻些城之后,他们自是热血澎湃,攻占吐蕃王朝,这是天可汗太宗皇帝时代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啊,如今安西都护府竟然做到了,这是彪炳青史的功勋,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参与到这样的历史伟业之中,于是他们选择远赴吐蕃高原,去逻些城追随安西军,去开拓大业。

    于是,这些进行移民的青年与试图去逻些城追逐更大的商贸机遇的商旅混作一体,形成颇具规模的商队开入吐蕃高原,这些商队大部分达到千人以上的级别,有的商队混合了多支商队,达到数千乃至上万人的数量级别,而且这些商队普遍自带武装,拥有武力保障。

    王海宾说道:但是我们还没能探清这些商队行进的状况,吐蕃人必定是会阻拦这些商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战争,他们要抵达逻些城恐怕不容易。

    薛绍笑道:不急,只要朝廷放开关禁,我们就不愁新生力量的涌入,大唐如今正是国势最盛的时候,大量的人口正愁没有用武之地,朝廷关禁一旦放开,一旦对出关的人口不加以限制,甚至鼓励人民进入吐蕃高原,唐人必定如潮水一般涌向逻些城。等到前往逻些城的人口形成相当的数量,他们就不会敌不过吐蕃人的阻挡。

    薛绍很笃定,因为他知道这个历史时期正是大唐人口过剩的时期,因为大唐自从立国以后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国家安定富庶,开始出现婴儿潮,人口开始暴涨,如何安置这些新生人口反倒成了问题。

    按照历史的轨迹,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是通过抛弃府兵制,转而实行募兵制以收纳大量的过剩人口,缓解了人口过剩的问题,但是这也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所以眼下不用担心大唐民间向外拓展、迁徙的**,况且在这个时代,大唐人民尚武的精神还在,所以必定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向吐蕃高原来。

    当这些涌来的人口形成了相当的数量级,比如先形成数万之众,随后形成数十万之众,这样的数量,吐蕃人是挡不住的。

    薛绍盘算了一番,继续说道:眼下来到吐蕃高原的人口数量还不算多,这些商队可能被吐蕃人挡在外头,但是等越来越多的商队聚集,形成大规模的势力,吐蕃人是挡不住这些商队的,所以我们稍安勿躁,尽管等着更多的移民聚集就是。

    王海宾是笃信薛绍的判断的,他说道:臣下明白。

    薛绍皱着眉,仍是望向东线,说道:看来噶尔钦陵是试图在林芝补给,再一鼓作气急行军进攻逻些城,若是给他的兵锋逼近逻些城,可是麻烦。

    王海宾:以噶尔钦陵的势力,让他的兵力聚集起势,的确是很难对付。不知朝廷在吐蕃东线的进攻有多大的效果。

    薛绍:公主已经亲自去长安求援,在天皇天后的立场,他们必定是支持安西都护府攻占吐蕃高原的行动,毕竟对于皇族来说这是千秋伟业。所以以天皇天后的权威,他们会发动大唐西线全力进攻,这应当会对噶尔钦陵造成压力。

    王海宾说道:弟兄们都期盼如此,大唐西线的军力素来是唐军的精锐所在,如若西线唐军大军能够全力进攻,必定会对我们有重要的利好。

    薛绍沉吟着,他说道:请王将军来,商议军情决策。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