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回过头,对群臣说道:都听见天皇说的了,吐蕃王朝必须拿下,但愿诸位看明白这一点。
群臣看着这局面,看着天皇天后已经在此事上形成一致战线,他们掂量一番,觉得还是眼下最好还是别触犯天皇天后的锋芒。
虽说他们有一定的筹码可以要挟天皇天后,比如辞官,但是天皇和天后即是站在一起了,就算他们辞官,天皇天后也未必没有办法可以对付他们。
比如天皇天后可以下诏,将安西都护府的骨干调回来。
比如那狄仁杰,如果狄仁杰留在朝廷,如今必定也是宰相之尊了,让狄仁杰回来当宰相,也是能够震慑群臣的。
所以如果逼得天皇天后拿出这样的手段,那就两败俱伤,而且他们作为臣子这一方可能伤得更重一些。
所以眼下这些臣子仔细掂量过,觉得还是选择退避来的明智。
于是群臣俯首,齐声说道:臣等明白。
武曌看向李令月,说道:太平,攻灭吐蕃王朝之事,需朝廷这边如何协助,你拟一个方法出来,发给尚书省、中书省看看。
李令月从怀里抽出一张奏折,呈给武曌,说道:回禀母后,关于安西都护府攻灭吐蕃王朝,需要朝廷的协助,办法已经写在这奏折里头,请母后审看。
武曌接过奏折,展开来看了看,递回给李令月,说道:请天皇审看吧。
李令月将奏折交给李治。
李治展开来看了一眼,说道:遵照拟办。
武曌又回头看着群臣,说道:关于操办此事的办法,今日就会下发尚书中书,你等该如何办便如何办,如果有什么不妥当,不明白的,尽管来找本宫协商。
武曌这又是放了硬话。
群臣看着武曌的姿态,更加明白天后的态度,这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了。
武曌对群臣的震慑与李治不同,李治不理政事,更多的只是在皇帝的权威上达到威慑,武曌则不仅有权威,而且武曌有实操的能力,这些臣子如果敢不配合她,敢忤逆她,她自有办法治得他们服帖。
群臣都低敛眉眼,彼此不敢互视,纷纷说道:臣等遵旨。
武曌说道:就这样吧。
群臣纷纷说道:臣等告退。
群臣没人敢再说二话,纷纷退下了。
武曌看着群臣退下,她回头看看李令月,笑道:太平,你看是先留在蓬莱殿?回头再去玄武殿歇歇?
李令月忙答道:太平禀告母后,女儿今夜歇在蓬莱殿,明日午前到玄武殿用早膳,明晚请母后准许女儿歇在玄武殿,后日一早,女儿即得赶回西域。
李令月此前已经想好说辞和如何应对。
在她小时候,父皇和母后还是一对和睦的夫妻,至少在李令月年幼时的目光看来是这样的。
但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随着李令月年岁增长,她天资聪颖,而且从小在宫里头长大,自然对于权力、人心这些事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直觉,她意识到父皇和母后的关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般简单,而且随着母后被尊为天后,父皇和母后的关系越发变得复杂又僵硬。
李治和武曌这对权力夫妻不管如何争斗,对于李令月这个唯一的女儿,而且是年纪最小的儿女,都是保留余地的,不管他们如何撕,不会把战火烧到女儿身上,而且只要李令月在场,他们会保持表面的和谐。
但李令月当然知道父皇和母后之间的关系不简单,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令月从小必须学习的一门课,就是如何在父皇和母后之间保持平衡。
这次李令月是离开长安多年之后返回长安,在家庭内部的性质是回娘家,在国家事务上,她是身为安西都护府和广0州都督府的掌管者返回大唐权力中枢,所以她如何处理自己的行为,这是很重要的。
首先,李令月的打算是不回府。
她和薛绍的家依然在胜业坊的驸马府,府宅依然保留着,而且日常有人管理清扫,但是李令月不打算回去,她要保持回娘家的姿态,回娘家当然得住在宫里头。
但是住在宫里头,她又不回自己在宫里头的寝宫,她选择先在蓬莱殿住一晚,然后到玄武殿住一晚。
她这样的举动,是表示对父皇和母后的亲近,表示镇国太平公主虽然是驸马薛绍的妻子,是安西都护府与广0州都督府的执掌者,但是她首要的身份依然是天皇和天后的女儿。
然后,她在蓬莱殿住一晚,再去玄武殿住一晚,第三天就走了,这表示了对天皇和天后分别的尊重。
这样的安排,应该是最妥当的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