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被武曌拿住要害了,他在官场浮沉了一辈子,能够当到宰相,当然有他不凡之处,他也有他坚持的政治理想,有他对于国家社稷的抱负,但是另一方面,他身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他另一个人生使命就是保障他的家族的荣华富贵。
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时候闹得害他的家族全部被罢官?他实在是不甘心。
此时,张柬之身后一名文官走前来,对武曌下拜,说道:启禀天皇天后,近来张相忧劳过甚,劳心伤神,难免有心绪过激之处,念在张相为社稷尽忠五十多年,臣恳请天皇天后保留张相职事,莫让张相临老去官。
这文官话一说完,后边群臣也纷纷凑前来,说着:天皇天后息怒,请天皇天后体恤老臣,为天下表率
群臣说了一大通。
武曌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待他们说完了,武曌说道:张相,你觉得呢?
张柬之低垂眉眼,不动声色,反问道:不知天后是问老臣觉得什么?
武曌:去官之事。
张柬之:老臣悉听尊便。
武曌又问道:那攻灭吐蕃王朝之事呢?
李令月听着眼前这一番交锋,她也是觉得心惊,如若张柬之当真撕破脸,那也是很麻烦的,如果张柬之眼下真将官帽一甩了事,那天皇天后与宰相之间的这场碰撞只能是两败俱伤。
张柬之如果真的甩了官帽,带上自己的子孙不干了,那张柬之还是能带动朝廷相当一批人的,毕竟反安西都护府的势力是真实存在,而且是相当庞大的,这股力量会与支持张柬之的力量合流,对他们造成很大的阻碍,至少,要让朝廷发动西线的大军攻击吐蕃东线,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最终能够发动的大唐西线军队不及原先预想的三分之一。
所以武曌如何拿捏张柬之,这是非常讲究的。
眼下张柬之的回答就很关键了。
张柬之答道:老臣已是去了官,天后不必再问臣朝政之事。
武曌点头,笑道:那就请张相休养俩月,俩月后再复职吧。
张柬之下拜,说道:臣领旨。
李令月松了口气。
张柬之这回答是相当巧妙的,与天后的配合更是妙到巅毫。
这来自于武曌和张柬之的默契,来自于统治者与宰相的相互了解。
当然张柬之也可能直接把桌子掀了表示绝不配合,但是武曌知道这个概率是比较小的,大概率上,张柬之会为了家族的利益,表示配合。
同时,张柬之挂冠而去,这也展示了宰相的节操与骨气,也展示了张柬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尽力争取过了,对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有了交代。
另外,张柬之挂冠而去两个月后,他要复官,到时还得武曌派上官婉儿去府上相请,这又给足了张柬之脸面。
在这两个月之内,朝廷自然能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关禁会放开,大唐西线大军会被迅速调动,猛攻吐蕃王朝东线。
张柬之说了领旨之后,他转头离去。
眼看张柬之头也不回地离去,张柬之身后的百名中高级官员倒是左右为难起来,今日他们拉开了这么大的阵势,原本的谋划是一定要得到他们满意的结果的,却不曾想事情会这般演变。
其实他们的声势和力度已经足够,但谁想到天后会站出来和天皇合力
这当真是破天荒的事情被他们撞上了。
给镇国太平公主的要求得逞,安西都护府势必会更加坐大,更加难以遏制,势必也会更快、更有力度地威胁大唐贵族官僚阶级的利益。
但是眼下这些大唐贵族官僚集团的代表人物已经没有太好的办法,说到底,与安西都护府、与镇国太平公主的这场博弈他们输了。
武曌看看李治,说道:天皇还有什么御旨?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在今日这件事情上,武曌着实是给足了他脸面。
李治内心是感到欣慰的,他身为李唐王朝的继承者,他当然希望王朝稳定繁荣,不要出现什么乱子,今日武曌主动对他表示配合,尊他为主上,这显示了他们日月同空的权力制衡格局的稳固。
大家都能安守本分,顾全大局,这是社稷之福啊!
李治说道:朕的意思只有一个,吐蕃王朝必须拿下,朝廷需全力支持安西都护府。其余的,听天后的意思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