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军经过休整和重新整编,轻伤的继续作战,眼下吐蕃大军保有战斗力的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在后方休整的吐蕃大军主力看见唐人援军来袭,他们立即组织起来抵御。
但是吐蕃大军的组织仓促,将士疲惫,他们拉起五千步兵冲上前来抵抗,但是被唐军骑兵援军一下子冲垮。
噶尔钦陵在阵中看着战况,他目光冷凛,原本眼看就可以攻下这座城池,谁知又杀出这支唐军援军。
吐蕃大军为了攻城的需要,几乎全部将士都放弃马匹,全部转为步兵,而且多日沉浸在攻城战之中,更是普遍抛弃了抵御骑兵的长兵器。
眼下仓促用步兵阵对付这三千多骑兵,吐蕃军队会吃很大的亏,眼下吐蕃大军已经疲惫不堪,弦已经绷到最紧的地步,不能再经受重大的折损。
噶尔钦陵不得不吹响号角,号令军队后撤。
吐蕃大军后撤,回到己方的营阵,组成防御阵型,同时噶尔钦陵命令大军恢复骑兵军队,同时步军配备对付骑兵的长兵器。
眼看吐蕃大军后撤,尉犁城得以解围,河西走廊的骑兵援军没有继续追击,他们知道吐蕃大军人数众多,而且组织严整,不好对付。
河西走廊的援军回到尉犁城下,撤入尉犁城。
王方翼和王海宾接待援军,城内的将士都欣喜若狂。
这些河西走廊的守备军并没有出征的义务,他们完全可以驻守原地,等待长安朝廷派出禁军,或者从陇右、边地调拨远征军增援西域。
河西走廊的守备军之所以出征完全是出于唐军的血性,他们不能坐视吐蕃人砍伤王朝的手臂,更不能坐视壮士出关孤立无援而战死。
这一夜吐蕃人没有再发动进攻,毕竟尉犁城内增加了三千生力军,佯攻、侵扰就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噶尔钦陵谋划的是,明日一早一鼓作气猛攻,吐蕃大军还有两万人,城内最多四五千守军,而且通过今日的战况观察,尉犁城内守军的妖术已经使不大动了,这尉犁城在多日猛攻之下已经千疮百孔,只要唐军没有妖术,明日一早吐蕃大军便能一鼓作气攻下这座城池。
尉犁城内唐军配备的白磷弹的确已经耗尽。
没有白磷弹,唐军只能用弓箭、落石攻击敌军,这样一来在尸山堆成攻城阶梯的情况下,守住这座孤城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眼下鹿死谁手,还是难料。
王方翼和王海宾连夜排布阵型,准备明日的决战。
这一夜双方依旧厉兵秣马,准备明日的决战。
第二天天明之际,晨曦亮起。
尉犁城内的守军沉默着,他们都看向西方,西方的吐蕃大军也沉默着,吐蕃大军已经做好攻城准备,眼看即将向尉犁城攻来。
双方都撑着最后一口气,都知道这是最后生死存亡的时候。
吐蕃大军吹响号角,前锋的步军手持短兵、弓弩,用最标准的攻城装备齐步上前,他们全都眼泛血光,看着不远处堆成尸山血海的城池。
尉犁城上的守军则是弓弩上弦,仅剩的数百枚白磷弹掌握在王方翼和大都护的亲兵手中。
唐军也是全部眼泛血光,看着吐蕃军缓缓靠近。
就在此时,只见黑暗的西边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一伙跃动的黑影。
尉犁城和唐军和城下的吐蕃军几乎同时第一时间发现那伙黑影。
只见那黑影越来越密集,齐聚在西方的一片坡地上。
那是一支骑兵部队,看着他们在坡地上集结的阵势,不难看出这是一支老练的军队。
这支军队有数千人之众,为首的将官手擎一面血红的气质。
王海宾看清那面旗帜的颜色,他大喝道:碎叶的援军!碎叶的援军到了!
只见那支骑兵穿着安西军标志性的黄灰色铠甲,正是碎叶驰援而来的安西军。
众安西军将士接到新任安西大都护薛绍的令信,命令他们前往尉犁城增援,他们立马从碎叶出发,日夜兼程,远跨两千里路途奔袭赶来。
他们看着硝烟弥漫、尸骨堆积成山、已经被围攻得千疮百孔的尉犁城,众安西军将士热泪盈眶。
安西军回来了!
在吐蕃大军的凶狠压迫之下,安西军折损了大批弟兄,剩下的五千兵马不得不撤退到碎叶。
而如今安西军又回来了,再次面对噶尔钦陵率领的吐蕃大军。
这五千将士都眼中泛着血光,他们想起数十年来大唐与吐蕃的新仇旧恨,想起这几个月的浴血厮杀,想起死在吐蕃人手下的同袍。
五千骑兵沉冷如铁,如同黑色的巨剑悬向吐蕃大军的头顶。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