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说了什么,她完全听得见。
王团儿听见杨铉发问,先是楞了一下,继而哈哈笑了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柳青萍问她笑什么,王团儿抚了抚胸口,平复了一会道:“你姨母我在这章台柳巷几十年,什么痴男怨女没见过,情到浓时,没有哪个男子是不吃醋的。我方才瞧着杨将军进来,一身峥嵘,身上寒气能冻死个人。自觉这样的冷面郎君应该是个例外,没想到铁打的汉子终究抵不过绕指柔啊。”
柳青萍隔着屏风看了一眼杨铉,这个人真是的,之前在她面前说说也就算了,吃醋吃到姨母跟前了。
王团儿看了一眼柳青萍似嗔似喜的眼神,心里感叹,这孩子看似柔弱,实际上冷心冷情。原以为她这辈子会走她的老路,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最后孑然一世,做她的接班人。
没想到,时移事易……只盼着这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结局吧。
*********
从王团儿处出来后,柳青萍和杨铉来到了高皎在乘云馆的住处——清心楼。
虞琮果然在这里,除了高皎和虞琮外,还有两个幕僚,一个是个胡人,一个长着双绿豆眼。
最令柳青萍惊讶的是,除了这几个人之外,河北节度使南定平也在,他庞大的身躯往大堂一站,立刻就显得拥挤起来。
“如今柳司仪的排场是越来越大了。”
高皎戏谑地说了一句,看来王团儿领众娘子为她接风洗尘的事,已经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青萍来迟,望诸位见谅。”
柳青萍不咸不淡地行了个礼,虽然现在几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是并不是这样,他们就能推心置腹了。
况且,高皎不给自己好脸色,显然还有着私心。因为檀奴的事,他少不得要恨上自己。
像是察觉到她心里在想什么,杨铉按了按她的肩膀。
一旁的绿豆眼,在柳青萍身上扫了几眼:“我当是谁这么大排场,叫咱们几个好等,原来是杨将军啊。”
杨铉听这人不阴不阳的语气,皱了皱眉头。今日他只是陪柳青萍来的,这人分明是瞧不上一个女子参与他们的密会,才故意出口讽刺。
咻——!
一条银鞭迅疾如电,抽在绿豆眼身上。
“哎呦!哎呦!”
那绿豆眼疼得浑身直抽抽:“杨将军身居高位,竟然藐视王法,动用私刑!你就真不拍御史台弹劾你?”
“无知草民,冲撞朝廷命官,小惩大诫。”
杨铉冷着脸说完这句话,就到一旁的案几旁落座,再不掺和这些事。
那绿豆眼气得大眼瞪小眼,偏他还真就不能如何。
吴昭仪招募幕僚不分出身贵贱,他是个没有功名在身的寒族,最仰慕御史台那些御史,逮住话柄天王老子也敢怒骂。怎么到了自己这,出言讽刺一个内宫女官,就遭了这么大的罪。
他揉揉被抽到的手臂,龇牙咧嘴说不出话来,还好冬天的衣服穿得厚。
高皎索性做个和事佬:“大家都是为了昭仪的事情来的,无论有什么过节,咱们容后再谈,眼下大家应当同舟共济才是。”
那胡人也点头附和:“是啊,是啊,赵兄和杨兄多多担待了。”
听这口音,似乎夹杂着龟兹口音。柳青萍朝这个胡人行了一个番邦礼节,用龟兹语说了一句谢谢。
那胡人惊讶的瞪大眼睛:“没相到,哲微飘亮的娘子回收龟兹话。”
一激动,嘴里的唐话也跑了调,众人一笑,刚才的小插曲就揭过去了。
“我从前龟兹语说的磕磕绊绊,后来认识了一位小勃律王子,他又帮我矫正了口音,听说小勃律跟龟兹离得也很近。”
那胡人一拍脑门:“我知道你是谁了,你说的小勃律王子是不是苏察利?我听他提起过你,说中原有一位罕见的美人,她的名字叫做柳青萍。”
柳青萍微笑着点头,算是默认。这三年多来,柳青萍逐渐接管了陈家的生意,和苏察利有过一两次书信往来,不过由于路途是在太过遥远,书信只能托给商队代为转运,所以除了必要的时候,柳青萍并没有写过书信。
说起来,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联系苏察利了。
“我是春天的时候从龟兹出发,路过小勃律的时候,去探望苏察利,他说如果我能见到你,让我跟你说他一切都好,而且他的新王后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柳青萍听说苏察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心里替他高兴,这位小勃律王子被心肠狠毒的父兄,送往万里之遥的长安做质子,如今终于衣锦还乡,过上了好日子。
“咳咳,不是还有正经事要说么。”杨铉说道。
见众人的目光朝自己这边看过来,杨铉颇不自在地端起茶盏,眼睛看向别处,没滋没味抿了一口茶水。
柳青萍表面上并没有显露,但心里却好笑,杨大将军这是又吃醋了呢。
南定平接了话茬:“听昭仪说,柳司仪有办法,能让旧党的人同意立昭仪为后的事?”
柳青萍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计划讲出来:“是的,我想要提出重修《氏族志》。”
此言一出,厅堂里顿时一片静默。
过了半晌,南定平回过神来:“你是说,通过重修《氏族志》,将原来的百家姓摆列顺序打乱 ,提升吴氏的地位?”
刚才的绿豆眼,仿佛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对柳青萍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重修《氏族志》既可以打压旧党的嚣张气焰,又可以抬高许多寒族的身份,这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若是处理得当,不但吴昭仪的地位提升,连带着他们这些寒门子弟也能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封锁。
先前瞧不起人的绿豆眼,如今见柳青萍能拿出好计策,不再对她冷眼相对。
一群人七嘴八舌,唾沫横飞商量到暮鼓响起,这才匆匆离去。
天下素来以五姓七望为尊,虽然自太宗开过以来,逐渐推行科举制,可世俗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