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震动。
高句丽,辽东大国,自汉时立国,已有四百余年。
当年隋帝杨广,为平定高句丽,不惜征百万大军,三次讨伐,却都以失败告终。
三征高句丽,同修大运河一起,耗尽了隋朝的国力,使天下分崩,李唐崛起。
当年隋朝兵败,高句丽俘获了无数隋朝军民,堆积如山的军资,一时国力大增,接连吞并了隋朝辽东数州。
至于突厥就更不用说,国力之强大,一度压制隋朝。
当年李渊起兵晋阳,挥师南下,突厥可汗颉利,便趁机南下牧,企图夺取燕云诸州。
彼时突厥兵强马壮,控弦三十余万,实力恐怖。
李渊忌惮突厥实力,在李建成等人的建议下,甚至打算放弃云州等北疆诸州。
那时,正是李玄烈力排众议,率五万黑旗军北上御敌。
雁门一战,李玄烈大破十万突厥大军,打得颉利狼狈逃回草原。
那一役,打的突厥元气大伤,此后数年都在恢复元气,未敢再大举南下。
也正因如此,李玄烈才会放心挥师西征,攻取波斯罗马。
却不想,如今他刚刚回京不足一月,突厥人就卷土重来,再次大举南侵。
而且,那颉利这次还学精了,联合了高句丽,从北部和东部,两路夹攻幽州。
“敌军有多少?”李渊急喝问道。
“回禀陛下,据幽州总管刘武周称,高句丽出兵八万,突厥出兵二十二万,总计三十万大军!”
李渊眉头凝起,微微变色。
殿前众臣,脸上无不掠起一丝忌惮。
大唐开国,那是用血与火打出来的,李渊君臣也不是第一次,面对强敌来犯,自然不会害怕。
突厥善骑战,高句丽军善步战,这两路敌人,单独对付其中一路,唐军都有底气。
但这一次,却是突厥人和高句丽联手,步骑结合,其威胁便将倍增。
“颉利果然狡诈,竟然想到联合高句丽人,这场仗不好打了.....”
李渊喃喃自语,面含忧色。
李建成当即道:“父皇,敌军来势汹汹,步骑结合战尽优势,我军万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儿臣以为,当派兵马增防幽州城,坚守不战,待敌军粮尽而退,幽州之危自然解除。”
李建成的提议,赢得不少朝臣支持。
李世民却道:“我们必须要还以颜色,以显示我大唐国威,儿臣以为,我们还要集结兵马,待突厥高句人退兵时,再趁势大举反攻,必可大破敌军。”
李世民的武略,到底胜李建成一筹,虽也认同李建成坚守幽州城的提议,却主张不光要守,还要防守反击。
李建成的献策,自然也赢得不少朝臣支持。
诸王众臣,议论不休。
大殿中,唯有李玄烈一言不发,目光中流转着几分鄙夷。
他那眼神,仿佛在看轻众臣,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献计,甚是不屑。
“玄烈,你有何良策?”
李渊最终却选择询问李玄烈,毕竟,他这养子,才是大唐最能打的那个人。
李玄烈却道:“良策儿臣自然是有,不过,儿臣却很是奇怪。”
“奇怪?怪在何处?”李渊不解。
李玄烈的目光,看向了李建成和李世民。
“儿臣在奇怪,为何这么多年过去,突厥和高句丽二国,竟然还能存在这世上?”
他这话,明显是说给那二人听的。
李建成和李世民先是一怔,旋即会意,听出了李玄烈的言外之意。
二人的脸上,立时浮现愧色,略显尴尬的移开了目光,不敢正视李玄烈。
李玄烈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在指责他二人,为何三年时间,还没能把突厥和高句丽灭掉。
“三郎,其实这也怪不得你两位哥哥,他们已经尽了全力。
只是突厥控弦三十万,实在太强,高句丽又远在辽东苦寒之地,想要三年内灭之,实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呀。
毕竟,不是谁都如你这般无敌于天下呀。”
李渊看出了二王的难堪,便为他们说了几句公允话。
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听了,眉头却是一皱,暗暗握紧了拳头。
李渊这话,等于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认定李玄烈远比他们优势。
这虽然是事实,但被李渊抬到台面上来说,岂能不令他们颜面无光,心下不满。
李玄烈微微点头,眼中收起了鄙色。
“父皇所言极是,倒是儿臣苛责两位皇兄了。
既然儿臣现在回来了,就容不得突厥和高句丽再活蹦乱跳,扰我唐边疆。
请父皇准儿臣率军北上,灭掉这两个番邦。
两国加起来,数百万丁口,正好用来修大运河,就不用等到驰道修好,从波斯罗马调劳力前来。”
此番话出口,众臣又是一片哗然。
这位靠山王何等霸道自信,仿佛灭掉突厥高句丽,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只是举手之劳。
李渊放宽了心,便道:“玄烈你请缨出征,朕自然是放心,不知你打算用多少兵马?”
“大唐立国未久,不宜再大举兴兵,加上儿臣的黑旗军,只需三万兵马便可。”
李玄烈不假思索,给出了一个数字。
众臣又是一片惊议。
三万大军,不光要击败三十万入侵敌军,还要一举将突厥高句丽两国覆灭!
这是何等的自信!
李渊也倒吸一口凉气,忙道:“玄烈,朕知道你了得,但只带三万兵马会不会有些托大了?”
李玄烈一拱手:“儿臣愿立军令状,三万兵马,一年之内,必灭突厥高句丽,但却请父皇答应儿臣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儿臣若是做到了,就请父皇恩准,允儿臣娶皇姐秀宁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