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悟空忙里偷闲在后山摘桃吃,只听得大殿传来三声钟鸣,三声钟鸣代表的是祖师要**了,把手里吃了一半的桃一扔,便往大殿去了。
猴子身手敏捷走得快,在师兄们到之前先找了个好位置坐下,一刻之后,人都到齐了,菩提祖师显化高台,众弟子俯首齐声:“弟子拜见师尊。”
一拜之后,菩提祖师开讲,先讲道,再说禅,又谈一谈天理人伦,各家道理依次论述,悟空将祖师所讲与自己在藏经阁中所看的一一印证,说到悟空在藏经阁里看不明白的地方,悟空听了以后豁然开朗,悟空心中高兴不禁嘴角上扬,差点儿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就好似我们中学时代做数学题一直做不出来,突然灵机一动解开了的那般喜悦。
祖师看到悟空身形不稳,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责问:“悟空!怎的不好好听讲,却要发笑?”
一声斥责将悟空从喜悦中拉出,他忙地起身作揖,说:“请师尊原谅弟子无状,实在是弟子以前在藏经阁中看到了许多不懂之处,如今听师尊讲来,两相印证,弟子豁然开朗,喜不自胜故而忍不住发笑。”
祖师道:“岂不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乎?若你这般,得了点儿芝麻便翘上了天,却不知有比妙处更妙之处错过,你说这该怎么办?”
悟空沉吟片刻,恭恭敬敬地说:“师尊,遇见是弟子的缘,错过也是弟子的缘,缘虽难求,但弟子尽力求索,则得之我幸,失之亦无憾。”
祖师轻轻颔首,道:“你既能听到妙处,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日了?”
悟空回答:“山上四季如春,难辨冬夏,本不知过来多少时节,但弟子在后山吃了七次桃,想来已经差不多七个年头了。”
祖师道:“既然已经七年了,你说说你想学什么道?”
悟空也不掩饰,直言:“师尊请恕弟子大胆,弟子想学个长生逍遥之道。”
祖师道:“你倒是大胆!长生已是难求,还要得陇望蜀,你给我过来!”
悟空走上前:“师尊。”
“啪啪啪!”祖师在悟空头顶连敲三下,然后起身背着手走了。
因为悟空,祖师中止讲道走了,一众师兄都过来埋怨悟空,“你这猴儿!惹恼了师尊,看你怎么办!”
“祖师讲道本就难得,这下生气了,不知多久才会开讲,都怪你这猢狲!”
悟空知道这是祖师要半夜三更传法给他了,心中窃喜,但惹恼了众师兄,只好一一赔罪,“都是师弟的错,都是师弟的错,三个月内各位师兄的杂活都包给我了,万望各位师兄恕罪。”
众师兄摇摇头离去。
半夜三更,悟空从后门来到祖师的卧房,果真如《西游记》中一般。
悟空跪在祖师面前。
祖师道:“你想得逍遥,可知何为逍遥?”
孙悟空顿了顿,道:“师尊,弟子以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是逍遥。”
祖师道:“若仅是两人之间,那当真是逍遥,但实际上却是你、我、他因果交织纠缠,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你当如何?”
悟空想了片刻,道:“只好一头撞破天罗,两手掀开地网。”
祖师捻一捻胡须,道:“罢了,有道是‘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便将金丹大道传与你,助你一助。”
祖师一抚悟空天灵,传下金丹之法。
悟空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道:“弟子若有所成,绝不敢忘师尊之恩。”
“去吧。”祖师继续睡下。悟空回到自己的卧房。
转眼间,三年后,悟空已经修成金丹,法力尽复,元神再显,且一路直上金仙。
祖师也再登高台,与众说法,再论各家道理,分讲种种法门。祖师见悟空金丹已成,故意问:“你这三年,道修得怎样了?”悟空道:“弟子略有小成,正寻道果。”
祖师道:“道果易寻,只是你得了根源,修成神体,需防备三灾厉害。”
悟空道:“请师尊示下,何为三灾?”
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悟空听完,赶忙下拜,道:“望师尊怜悯,传徒儿一个躲三灾之法,弟子至死不敢忘恩。”
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
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法,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法。”
悟空道:“师尊,常言道,‘贵精不贵多’弟子愚笨愿先学个少的,先学个三十六法。”
祖师笑道:“你这猴子真够贪心的,还道‘先学’,你以为这三十六法容易吗?你若学这个七十二法,只七八年可成;若学这三十六法,只怕十一二年也只得个入门,你可要想好!”
悟空道:“弟子绝不敢贪多,愿意精修天罡三十六法。”
祖师道:“罢了,你上前来。”
悟空上前,祖师传给口诀,再一番讲道后,众弟子各回住处修炼。悟空也回去精研这天罡三十六法。
原来这三十六天罡之变,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之理,是谓“天罡”,诸天万物能随心变化,即天地之“道”变。而七十二地煞化是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之“术”变。一道一术,高下立判,所以菩提祖师说天罡法比地煞法难学。
接下来的几年,孙悟空精研天罡法,天罡法三十六神通悟空全都一一入门后,便选择其中几样神通深入修炼,其中有“回风返火”修行三昧神风和三昧真火;“腾云驾雾”是飞行之术;“指地成钢”算是针对遁术等一些法术而修炼的神通;“五行大遁”包括五行遁术和法术;“奇门遁甲”一些奇门法术和符阵之道;“胎易化形”乃是变化之术;“掌握五雷”乃是五雷法;“降龙伏虎”乃是斗战之法;“撒豆成兵”变化天兵之法,还有正立无影是隐匿之法,其中这胎易化形和正立无影正是用来躲避三灾的神通。
三十六法易学难精,十几年来悟空专心修行,期间还经常请教各位师兄和菩提祖师,才堪堪将自己最想学的那几门神通掌握。
转眼又是十几年,悟空又修成几门神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练成了“颠倒阴阳”这门可以扰乱天机的神通,此法一经施展除非是比孙悟空高一个大境界,否则算不出悟空的踪迹;还有就是悟空竟然糊里糊涂地把“导出元阳”和“花开顷刻”两门神通合二为一,悟空将其称为“昙花一现”,这门神通若施展,则被施术者则会全身精气凝聚开出像昙花般美丽的花朵,然后迅速枯萎,全身精气化成一颗神丹,服之可增进法力修为,不过这种法门夺人精气,实在过于邪恶,菩提祖师告诫孙悟空不要在人前使用。
大罗道果则是要选择一门大道专一修行,但悟空却还未有什么头绪。
悟空再次来到后山摘桃吃,躺在树杈上吃桃子,悟空忽然想起来前世,自己还是杨凡的时候,从小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一步步在人生道路上走,等到大学时,学历不高的父母也不能再给予杨凡一些指导了,杨凡那时尝到了自由的快乐,但四年的快乐很快就被社会里的压力冲击得无影无踪,杨凡拿着自己的简历在各个公司中碰壁,无力,绝望的感觉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承担着,但他不愿意服输,坚持在自己梦想的地方碰壁,也不愿选择家里祖祖辈辈的道路。想到这,悟空忽然笑了,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是无论何时,选择都得要自己来做,结局都要自己去面对。悟空又想到花果山的小猴子们,其实他和那些小猴子没有多少情感,自己出世后便计划出海,在山中的七年大部分也都是在锻炼中度过的,倒是那个跟着自己坚持锻炼的通臂猿猴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接着,悟空又想起了“小如”,当年救她真的是一时冲动啊,若不是走运,怕这会儿自己可能就在峨眉山当宠物了。想着,想着,悟空忽然睡了过去。
悟空醒来时,菩提祖师正站在树下,微笑着看着他,悟空翻身下树:“师尊。”
祖师道:“猴儿,看来你凡心已动,下山去吧。”
悟空也不掩饰,事实就是如此,他确实生出了下山的念头,悟空直言:“请师尊恕罪,弟子确实凡心生发。”
祖师道:“下山去吧,不过下山后不可对人说是我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下拜:“师尊要求,弟子绝不敢违,只是弟子以后还回得来吗?”
菩提祖师道:“万事皆是缘,缘来缘去而已。”
悟空道:“弟子明白,弟子叩谢师尊授业大恩。”孙悟空在地上恭恭敬敬叩了九个头。
祖师伸手,手上一个绿色的珠子,道:“这菩提子虽不是宝物,但佩戴在身上能助你时时明心见性,你带着吧,记住,修道不如修心。”
悟空接过菩提子,再度叩首。
“去吧。”菩提祖师身形幻灭。
悟空起身后,再看了一眼方寸山,便转身下山去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