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理通通没有。
惦记大理国的国家没有几个。
大理只和安南打过仗。
高友亮冷哼一声:“既然贵国如此的英勇,为何还要到我国来求援啊?你们尽可以自己去打败安南啊,毕竟安南没有侵犯我大理领土。”
这一句话可是道出了大理群臣的心思了。
对啊,你们这么牛,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这里来求援啊,有本事的就自己要去对付安南啊。
张邦昌沉默了。
他低下头去。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戳中了张邦昌的痛处,让他没话可说了。
可这恰恰相反。
对于大理群臣的嘲讽,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甚至都想好了反击的言辞。
“哈哈哈……”张邦昌突然发笑。
这一下大殿之内,所有人都愣了。
“贵使为何发笑?”段誉问。
张邦昌收住了笑容,看着段誉,眼神坚毅而且带着锋芒。
“我是在笑大理君臣,如此天真。”
这一句话让大殿之内的所有人都是愣了。
高友亮呵斥:“贵使何意?”
张邦昌愤而发言:“安南入侵,我们的岭南确实会受一些影响,他们会从我们的国土之内掠取粮草以及兵器。”
“等我大军挥师南下,可以顷刻之间将其瓦解。”
“然而大理国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呢?”
“大理与安南一向是世仇,两国之间已是不可化解的死仇,一旦安南在岭南获得了巨大利益,他们无处消耗的精力必将倾覆在大理国,到时候你们就会要陷入到无边无沿的战火之中。你们还敢说,不关你们的事吗?”
张邦昌的意思很明白。
不是因为我们打不过安南的这些个小人,而是我们在为你们考虑。
安南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疥癣小疾,但对你们大理来说,那可就是心腹大患。
你们现在不赶紧出兵去攻打,到时候遭殃的就是你们大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张邦昌这是外交辞令,可是愣是有一种,虽然知道是歪理,但他好像说的挺有道理的感觉。
段誉作为一国君主,却考虑的更多。
或许张邦昌在危言耸听,但是有一点是张邦昌说对的。
大理与安南是世仇,与宋朝乃是友好的邻邦。
一旦安南做大,不管是今后打仗与否,对大理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这是大理君臣都知道的事。
只不过打仗消耗的是国力,拼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不是一个君主,一拍脑门就可以去出兵的。
于是段誉说话了:“贵使所言极是,你暂且退一下,我等君臣再议!”
张邦昌从他的语气里面就已经听出来了,有一丝希望。
所以拱手告辞,退出了大殿。
一离开高友亮便大声呼道:“陛下此乃宋朝人惯用的伎俩,明明是他们的祸端,却要转嫁于别人之上。”
“明明是求助于人,却大言不惭说是来帮我们,此等下作行为,陛下您千万不要上当。”
段誉看着他,心思电转。
大理国内一直是高家把持着大部分的权利。
他这个皇帝有的时候都不得不屈服于高家,他心里不舒服。
他也明白,张邦昌说的那些只是其中的一点。
张邦昌说中了如今的局势。
安南和大理一直是世仇,大理主要防范的也是南边的安南。
两国之间从来没有外交只有兵戎相见,几十年来大大小小也算是打了好几次战争。
为什么两国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的,是因为两国的实力持平。
可如果安南趁着宋朝混乱之际,在岭南捞到一大票的资源的话,这种实力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而到时候,如果安南进攻大理,大理又不曾帮助过宋朝,没有了宋朝这个强大的邻邦作为靠山,大理国以后该怎么立国。
想到这里,段誉已经明白该怎么做了。
至于高友亮,段誉觉得不应该再去听了。
于是他退朝了。
回到了内殿,他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商议,当天夜里,他决定出兵。
张邦昌的到来,就像一个引燃导火索的火苗。
也打开了大理国内君臣之间争斗的序幕。
张邦昌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可是他面临的危险没有结束。
高友亮牢牢把持着大理国的权柄,他不希望有将军立功。
他不希望有人能够从他手上夺权。
而一旦大理国,接受了宋朝的求援,和安南发动战争,就不会那么简单结束。
势必会冒出一群的权臣。
而且这件事情上面他已看出段誉在反抗他,于是他派出了杀手前去刺杀张邦昌。
如果宋朝的使者死在了大理,那么宋朝就会报复大理。
两国之间就得谈判,那就可以显示出他的能力了。
高友亮用心歹毒,当天夜里他就遴选了自己府中的死士,前去驿馆刺杀张邦昌。
而张邦昌呢,难道没有一点防备吗?
有!
他在大殿之上就已经看出来了,高友亮对于国君段誉的出格行为。
作为一个天生胆小的人,他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做了一番周全准备。
当夜,死士闯进馆驿。
闯进了张邦昌的房间。
却发现里面根本没人。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却被宋朝的军士围起来了。
十个死士全部被杀死。
但是张邦昌没有,扩大这些事情的影响,只当是默默消化了。
他是来求援的,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问题。
只有大理答应出兵了,他的任务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