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面率人向身后的黄勇德报告,一面用自己手中的五千轻骑兵对西夏人进行骚扰。
可是韩奇还是错了。
当他的探马急报给黄勇德的时候,黄勇德大吃一惊。
他没有想到,郭颌没有阻拦住那十五万西夏军队。
于是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所有人瞠目结舌的画面,黄勇德居然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他带上本部人马就想逃跑。
而这个时候那些将领们终于是不再愿意听命于这个主将。
所有将领都各自为政,他们带上了自己的武将,义无反顾地迎接着西夏人的队伍。
他们已经憋了整整九天。
可惜呀,可惜。
如果他们能够早几天去支援郭颌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万五千名士兵可就不像黄勇德那样是软骨头,
他们没有了黄勇德这个软骨头的指挥,发挥出了更加凌厉的战斗力。
他们和之前的韩奇一起阻击着这十三万大军。
实力的悬殊啊,一万五千人,想要和十二万大军相抗衡,未免太过于悬殊。
可是这些宋朝军人再一次让西夏党向人看到了,什么才叫硬骨头。
什么才叫尊严?
什么才叫军人的骄傲?
总有一些职业,并不是只拿钱做事就可以的。
军人是一份职业。
可是军人身上背负的,永远不是一份报酬就能够挂钩的。
他们身上的责任,以及血性被一次又一次的激发而出来。
韩奇他们这一万五千人,不会再退让一步。
战斗!
战斗!!
战斗!!!
……
再兴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
赵楷把涿州城给攻了下来。
完颜宗翰带领着他的残兵败将一千人逃回了北方。
赵楷留下三万人镇守,带领兵马立即班师回朝。
在走到半路的时候,他就接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沿海的居民居然自发的组织起来,把高丽人的水师战舰全部击溃。
本来赵楷还想着自己亲自动手呢,哪想到,沿海居民居然这么的给力。
而百姓之所以这么的给力,居然是因为,如今的皇帝赵楷,免除了一年的赋税。
为了报答皇帝陛下的隆恩,民兵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这才有了这么辉煌的战果。
这是赵楷希望看到的结果。
一旦把土地和百姓们解放出来,汉民族所特有的坚韧以及忠诚就体现了出来。
民心可依啊。
帅帐内,赵楷看着手中的捷报,笑得很开心。
老将军种师道一遍一遍的看着手上的捷报,也是笑得嘴都合不拢。
“陛下,民心如此,何愁天下不富强啊?”
赵楷点头。
他征战了三个多月,也有些累了。
可是接到这封捷报,他感觉,所有的劳累都值了。
很快,太原方向也传来了捷报。
太原种师中和岳飞击败完颜宗弼。
太原一役,杀敌三万,夺得骏马三千匹。
完颜宗弼灰头土脸的回到了北方。
岳飞他们也按照赵楷的指示,没有将完颜宗弼给杀死,放他回去了。
至于为什么,岳飞领悟到了。
领悟的同时,他更加对皇帝陛下佩服。
打赢一场仗很简单。
但是想到战争背后的东西,就很难了。
……
再说南下的张邦昌。
他一路奔驰,很快进入到了大理国的国境之内。
张邦昌到达了大理国。
示意出自己是宋朝的使者的时候,大理国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张邦昌知道自己来大理的目的,他没有留恋这里的丰厚招待,直接面见了大理皇帝段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段誉是不会凌波微步的。
他是大理国第十六代国王,崇尚佛教。
他亲自接见了张邦昌。
皇宫内,段誉设宴招待张邦昌。
“贵使远道而来,何不多住几日,浏览我大理风光。”
群臣亦相劝。
大理一向向宋朝称臣。
段誉本身被宋徽宗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张邦昌离席而起,拿出了准备好的圣旨。
圣旨中严明,如今的皇帝乃赵楷,年号再兴。
大理国和宋朝一向关系和睦,这些他们早就知道了。
不过张邦昌却还得说。
张邦昌带来了新的诏命。
赵楷册封段誉为太傅、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段誉躬身谢恩。
虽然只是一个名头上的东西,但是还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段誉知道,这是新皇帝上任之后的正常礼节。
接着张邦昌就开口了。
“如今我大宋岭南叛乱,安南小国竟公然侵犯,实死罪,然陛下北伐正急,况安南乃偏安小国,陛下亲临,实有损天威。”
“故着大理国君,降下天兵,进攻安南,以解岭南之急。”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可能大理群臣照做也就是了。
段誉这个国君,一向都是很听大宋的话。
可是自从宋徽宗后期,宋朝国力日弱,大理已经不太愿意屈居于宋朝之下了。
听到这样的请求,不少大理的臣子都有些不屑一顾。
特别是宰相高友亮。
高家在大理地位超然,他这个宰相也是位高权重。
听了张邦昌的话之后,哑然失笑。
“贵使原来是求援的。恐怕是宋朝国内,已然无兵无将可以抵挡安南的军队吧!”
听到这样的嘲讽,张邦昌大怒。
“高相公此言差矣。哪个敢说我大宋无将。我大宋上至皇帝陛下,开封城前,以十九人十九骑,杀得北方贼金完颜宗望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贼酋完颜宗望授首,如今开封城头,尚挂着贼尸。”
“宰相大人,难道不曾听闻?”
“我西北种师道种老将军,古稀之龄,尚且征战沙场,指挥万军灭西夏威风于北方,比之战国廉颇,亦不惶多让。”
“西北,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均是军中英豪。”
“他们的丰功伟绩,难道宰相大人不曾听闻?”
“我大宋,对付的乃是北獠蛮夷,先有契丹再有女真,仍是屹立不倒,敢问,大理何曾有此战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