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7章 我摊牌了,我是天选之子

    话说袁术得到黑火药配方,并得知刘宠已被刺杀,陈国如今归刘备管理,根基不稳,还受到曹操骚扰。

    袁术大喜过望,重赏张恺不提。同时命人大量配置火药,仿照先前交手过的周军武器,山寨震天雷——

    果然还是这玩意技术含量最低——

    以及最容易防止的简易竹筒火铳。

    妙的是,南方长有很多高大结实的毛竹,加上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模仿超越天赋,袁军竟制作出了性能比早期周军配备的突火枪稳定性更好、威力更大的双人管状火器,双人的意思是得两个人一起扛才能使用。

    周瑜见到这种丈许长、口径有拳头大的火器时,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两个字:“抬枪!”

    袁术正愁取名,听见周瑜所说后,大为满意,即以此命名。

    抬枪制作完成后,自然要进行试射。

    但听声如雷霆,百步之外,草人靶四分五裂。

    袁术见状,再难掩饰内心喜悦,哈哈大笑。

    弓弩有效射程也就几十步,有这玩意,以后弓弩都可以慢慢淘汰了。

    而且这玩意造价比弓弩便宜多了,更不用说弓弩手还得花时间训练,短则数月,长则三两年,弓弩手才能成型。

    袁术欣赏着山寨出来的新式武器,当即下令,全军上下三十万人,至少要保证三分之一配有火器,让各郡县武库的匠师们加紧制造。

    周瑜对自己看见的能够喷射火舌、威力强大的武器颇感兴趣,当时就有了想窥探其秘密的心思。

    袁术很看重周瑜,见他面露好奇神色,就问他:“公瑾可是想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吗?”

    周瑜点点头。

    袁术笑道:“其实这些东西就是仿制周军火器而成。”

    周瑜一听,问:“仿制周军火器……难不成说——”

    “不错,”袁术道,“火药的秘密,已被我所知悉。这还得多亏公瑾当初提议我派人刺杀周易,否则我恐怕终生难以了解其中奥妙啊!”

    周瑜谦逊地说:“不敢当。为主公出谋划策,本就是属下的职责。”

    袁术见周瑜不居功自傲,更加开心,就说:“你既然是此事谋主,理当分享成果。反正日后火器也要配给全军,我不妨就告诉你吧,其实火药的配方就是‘一硝二黄三木炭’。”

    “一硝二黄三木炭……”周瑜喃喃念叨了几遍,用以加深印象。

    而袁术指着地上一只箱子里的东西告诉他:“将三种原料按照口诀里的比例配给,就成了这堆黑色粉末。”

    周瑜弯腰捻了一些,置于鼻下嗅了嗅,紧接着就忍不住连打了数个喷嚏,不由地说:“此物不愧是叫火药,劲头还真冲啊!”

    袁术笑道:“是啊,不光能制造火焰,还能提神醒脑呢!”

    周瑜也附和着笑了笑。

    此刻还没有人知道,在这位未来的战神心中,已经有一颗火种点燃,并会在未来势成燎原,焚烧万物!

    而袁术掌握火器,又因在淮南,雄踞三州十一郡,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献玉玺,遂思僭称帝号。

    四月底,召集群臣大会,商议:“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

    主簿阁象一听:你是要作死啊。忙劝谏道:“不可。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明公家世虽贵,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此事决不可行。”

    袁术怒道:“我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又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若不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遂建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冯夫人为后,立子为东宫。

    而后以刘备谋杀陈王、窃取陈国为借口,拜纪灵为大将军,统领大军十四万,于次月分七路征陈国:

    第一路大将纪灵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孙香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吴景居左,第七路陈纪居右。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

    又命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监运七路钱粮。尚不从,命人杀之。又以沛相舒邵为七路都救应使。

    袁术本人自引精锐马步三万,使李丰、梁纲、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

    什么?明明是你派人刺杀了刘宠,却还要诬陷刘备,并以此为借口打人家?

    拉倒吧,真正的现实中,哪儿来那么多浪漫主义色彩?

    就是我想扩张自己地盘,你把我想要的地方占住了,所以我要干死你,管他用什么手段!

    而当时袁术的王牌孙策身在江东,仍在着力于平定地方势力、拉拢豪族,并于前不久遣回孙贲和吴景向袁术报告。

    袁术按照新上岗的皇帝一贯作风,先大行封赏,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并想让他与吴景等一同进军,攻打陈国。

    孙贲称身体不适,需要调养休息,婉言谢绝了这一任命,而后私下里跑到周瑜住所,不等仆人通报,就闯进门里,径入内室。

    周瑜正在翻阅古籍,成摞的竹简旁,还放着两枚黑不溜秋、圆滚滚的东西。

    他潜心于研究当中,没有注意有人闯入,等孙贲叫了他几声,才回过神来,问候一句:“伯阳兄(孙贲字伯阳),你怎么来了?”

    孙贲一脸严肃,道:“公瑾好雅兴啊。大祸临头,还有兴致看书。”

    周瑜奇怪:“伯阳兄何出此言呐?为何说大祸临头?”

    孙贲道:“你一直待在寿春,难道都不知道最近发生什么了吗?”

    周瑜明知故问“发生什么了?”

    孙贲“唉”一声说:“袁公他居然称帝了!如今汉室仍存,他就僭号登基,此举无疑是谋反。届时各路诸侯就会联合起来,以讨逆之名攻打我们,这还不是大祸临头?”

    周瑜叹口气说:“那又能怎样呢?他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我们这些当臣属的,也只能尽量帮他。而且我觉得——袁公大业,未必没有前途。”

    孙贲吃惊:“公瑾为什么这样认为?”

    周瑜指着桌上的两枚震天雷,说:“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