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1270年,5月12日,安吉州。
“景曜在此谢过各位了!”
安吉州城北的东海商站前,秦景曜对着十一名供应商俯身行了一个大礼,使得后者受宠若惊。
一名老者赶紧上前虚扶一把,说道:“贤侄,这是作甚?我等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快起来吧!”
秦景曜含着泪花站起身来,又鞠了一躬,说道:“虽然只是寻常的米面,但对于东海人民来说可是救命粮。各位今日带来的粮食,明日不知能救多少人的性命,论起功德,诸位可是足以与活菩萨比拟,如何受不起我这一礼?”
秦景曜是秦九韶的族人,论起辈分是他的孙辈,不过隔了两支,也不算特别亲近。秦九韶已经在前年去世,相比历史上的惨淡收场,这个时空他的结局无疑要好得多,不但在学术上留名,还给族人留下了一大笔遗产。秦景曜就是在他的推荐下,进入了东海商社的江南公司做事,由于聪明伶俐,现在已经做到了安吉州商站的采购经理一职了。
他面前的这十一名商人,就是经常与安吉州商站打交道的供应商。
往年,供应商们提供的主要是棉花、生丝等基础原料,为了收购这些原料,他们的贸易网络就需要深入乡间。也正是因此,当东海商站有了大批量采购粮食的需求的时候,也第一时间就找上了他们。而他们也果然不负所托,在一个月内陆陆续续运了超过两万石的粮食过来,虽然相比缺口仍然不多,但也不少了。
当然,这些供应商能这么有效率,主要还是看在钱的份上——商站出了每石两元余的采购价,虽然不及城中的零售价,但仍然比田间的收购价要高,而且有多少收多少,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利润空间的,所以自然乐得做这个生意。虽说如此,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卖来的这些粮食在客观上帮助了东海人,所以秦景曜的感谢也是真挚的。
听了他的吹捧,供应商们心头也是暖洋洋的。商人是很难赚个好名声的,因为义利往往不能兼得,遇到这种难题的时候,他们多半会舍义而取利。就像现在在东海国内,多少涨价的粮商就被百姓们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依然捂仓惜售。不过,即使如此,义也并非无用的东西,有了个好名声,做起生意来也会容易些。所以,很多商人在得了利之后,便会撒钱求义,比如捐资修路助学之类的。而现在帮着东海人收粮,既赚到了钱,又得到了个好名声,这种义利兼得的事情,怎能不抢着做呢?
一个身着新款绸衣的胖商人当即表态道:“好说,好说,不就是帮着收点粮么?我在宜兴还有些人脉,等回去便去那边再购些过来。等下个月,我莫记保证再送至少三千石粮过来,另外,我再‘以个人名义’送上一百石,便算是捐助了!”
他话音刚落,旁边一人立刻鄙夷地说道:“呸,莫三儿,你也真够扣的,就捐一百?我张榫捐二百!”
有他们带头,其余几人也不好意思干站着,纷纷你二百我三百的认捐起来。
秦景曜抹抹眼泪,连忙劝阻他们道:“各位叔伯,莫要如此,你们能运粮过来,我们就很感激了,哪里再能让你们破费呢?不光收粮,过往的棉、丝之类的收购也不能落下,还要比往年更多,总不会亏待了各位的!对了,我站新到了一批商货,各位可要来过目一二?可都是最新的好东西啊……”
……
5月13日,中央市。
“……因此授予汪然、汪幼全两人嘉禾勋章、一等国士称号……”
中央广场的礼台上,郑绍明郑重地将两份绶带给面前的汪然、汪幼全两人披上,又把两个匣子交到了他们手上。
汪然是江西隆兴府海商,家里生意做得很大。当年他在西洋落难,幸蒙东海远洋舰队搭救,此后便搭上了这条线,成为东海气息浓厚的商家之一。之前,他听说东海国遭旱,便果断动用老家的关系,在江西大量购粮,带着侄子汪幼全足足运了三艘大海船上千吨的稻米到了黄岛,一举大幅充足了粮食市场,缓解了粮荒。也正是因此,使得他碰巧满足了刚刚推出不久的中的奖励条款,获得了郑绍明的亲自接见,并且得到了一系列荣誉头衔和实利。
现在汪然激动异常,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谢谢首席……其实,其实我也没想着什么荣誉的,只是听说东海国大旱,我就想了,这可怎么是好啊?我家无力求雨,那只能力所能及,买点粮食过来了。哎呦,没想到到了东海,就看到了这个,这可真是运气好了……”
他说的是实话,是5月5日才推出的,这才没几天呢,要是看了政策才回去贩粮,时间也来不及啊。他这是早就生了主意,只是凑巧赶上了,但这反而更令人钦佩。
不过他也没吃什么亏,江西粮价不高,他家两贯不到收来,到岸后以近三元的价格瞬间售罄,这一千吨粮就有一万五千元的毛收入,虽不如传统的奢侈品贸易,但也不是笔小钱了,可真是名利双收了。
郑绍明听了,感觉这是个好题材,立刻示意身边的秘书记录下来,待会儿登到报纸上去。
在秘书掏纸笔的同时,他握住汪然的手说道:“好,这更显得两位的义举可贵了,精神可嘉!二位也无需妄自菲薄,这荣誉也是你们该得的;也该叫天下人知道,只要愿帮助东海人的,我们东海人也必定会涌泉以报!”
周围观礼的嘉宾适时鼓起掌来,各报社的记者们奋笔疾书,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
不过这典礼很快就结束了,现在是灾难时期,不兴铺张浪费,一切从简嘛!
……
5月15日,诸城县,诸城农贸市场。
“……汪氏两叔侄,国士真有双……”
“……管委会统合部与农业部联合宣布,将投资在各地兴建‘国家战略储备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三十万吨的存储能力,届时再无饥荒之虞……”
“……胶济铁路开工在即,某地劣绅煽动抗路闹剧,引发众怒……”
“……宁阳县士绅捐助新面粉八千石以报效国家……”
“……南洋种植园经济发展势头猛烈,古塔波树种植引发热潮……”
饭店“朱旺升速食记”的门口,老板朱旺升拿着一叠新到的报纸,无聊地读着上面的内容。
随着印刷产业的进步和物流体系的发达,现在东海国的报业也越来越旺盛了。耳熟能详的大报就有十多份,小报更是多如牛毛,不但发行周期缩短到了五天乃至三天一期,平均价格也降低到了每份一银分出头的水平上,为知识阶层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诸城农贸市场在胶沂铁路和安诸公路开通之后更加兴旺起来,朱旺升速食记也加盖了一栋楼扩大经营。不过随着大旱的降临,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农贸市场自然也一下子惨淡了下来。如今这大好的正午也没什么客人,朱旺升便只能百无聊赖的读报了,还好,上面都是好消息,能让心情好一些。
当然,这些好消息也是文化部定向投放的,为的就是制造舆论,使得民间对抗旱救灾有信心,产生正面预期。
这种舆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了“旱灾一定能得到解决”的预期,持有存粮的民间人士才会仔细规划手头的储存量,以合理的价格和数量向外出售以获取利润,从而稳定市场供应。不然的话,要是他们看不到希望,那就会死死把存粮捂住,既赚不到钱,又加剧了市场上的粮荒,那可就真不妙了。
朱旺升对此间深意是了解不到的,只是看看解解闷而已。正看着,一个熟人却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哟,朱兄这读报呢?”
朱旺升抬头一看,是相熟的郑老板。他还是骑着那辆好几年了的“永久-3”自行车,轮子倒是新换了胶轮,现在把车往门口一停就朝自己打起了招呼。于是朱旺升放下报纸,道:“这不也只能读报了么。怎么,郑哥儿,今天是找到货源了?”
郑老板摇摇头:“现在能出产的那点蔬果都让人给高价包下了,我哪抢得过啊?不说了,我正饿着呢,来点吃食吧。”
朱旺升来了兴致,站起身来往柜台走去:“好啊,吃点什么?行市你也清楚,现在菜粮都贵得很,反倒肉便宜了些,不如来份大侠套餐,切上二斤卤牛肉?现在不多吃点,过段时日可就没了啊。”
农产品减产,涨价是肯定的,但肉产品的行市却反其道而行之,价格暴跌。这倒不是因为养殖业逆市增产,而是因为今年遭灾后农民为了节约粮食只能忍痛把牲畜处理掉,导致大量肉类挤在一段时间内上市,价格反而被砸了下去,出现了罕见的菜肉倒挂现象。这至少在这个月使得不少老饕大快朵颐,但背后是不知道多少农民的血泪啊。
郑老板笑了一下:“那就来两斤吧,还有酒没?”
朱旺升从柜台上取下一个玻璃壶一晃:“现在不准酿新酒了,只有去年存下来的一点……这倒不碍事,反正有陈香,但喝一点少一点了,这一壶可就是十七银分,你要喝么?”
郑老板轻轻一拍桌子:“喝!朱兄你也过来一起,我这有事找你相谈呢。”
“哦?郑哥儿这是要请客?”朱旺升笑了一下,“那行,算你十分好了,剩下七分算我自己掏自己那份了。”
郑老板努了努嘴:“你这老朱可真是扣,出一半都不肯……得,这本来也是我请,过来坐吧。”
店内没什么客人,郑老板随意找了张大方桌旁边坐了下来,朱旺升吩咐了伙计去切肉,自己提着酒瓶酒杯坐了过来,一边开瓶倒酒,一边问道:“好了,郑哥儿今日找我是何事?”
郑老板敲着桌子说道:“也巧了,我正说这肉的事呢。你也知道,现在肉便宜,不过是因为遭灾都急着宰,过一个月就没这好事了。等到旱灾过去,这价格恐怕得轮番涨回去不可啊……”
说着,伙计把现成的牛肉切过来了,朱旺升接过来放在桌子上,然后让伙计退下去,转身对郑老板说道:“是这个道理没错,唉,这大旱真是害人啊,走了还要再坑一把。那你是什么意思?”
郑老板夹了一筷子牛肉,又继续说道:“所以我就想着,好好的猪牛羊,何必非得急着宰呢?继续养着,等到肉价上涨之后再卖出去,那不是更好吗?于人,那是赚了利润,于国,那是充盈物资、平抑物价,两厢可都是大好事啊!”
朱旺升也吃了一口肉:“是啊,可那不得耗费粮草么,大旱还不知道得几个月呢,这几个月的饲料钱真的能赚回来?”
郑老板摇摇头,举了一下酒杯:“不,粮草只是咱这边遭了灾才贵,南边江淮一带可没旱呢。我是想着,现在趁牲畜便宜采买上一批,赶去南边养起来,等到这边市场恢复之后再赶回来,这利润空间不就出来了?”
朱旺升杯子举到一半,听了他的话一愣,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空,说道:“是这个道理啊!你是想做这行?不过南边的情况你可熟悉?那边不比我国,可没有那么多规矩保障啊。”
郑老板嘿嘿一笑,说道:“这好说,我之前结识一个白员外,是淮安人,托他的关系,找个地方圈养牲畜不难。不过这生意不免有些耗费,做得越大越好摊薄,利润也越大,所以我就想着做点大的。不过你也知道,兄弟手头没那么多钱,所以,朱兄不来参上一股吗?”
朱旺升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想了想,觉得确实是个好项目,反正现在酒楼的生意惨淡,不如去搏上一把,于是举杯道:“好,我就参上一股!郑兄,你再把细节说上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