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1270年,5月2日,莱西县。
大沽河发源自胶东半岛中部山区,曲曲折折流向西北,汇入东海湾,为沿途提供了航道和灌溉用水,是整个东海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莱西镇便位于这条河中上游。原本此镇默默无名,但东海商社兴起后,此地既有水路便利,又位于新修的贯通南北的大道之上,日渐兴旺起来。再后来,跨时代的铁路修到了莱西镇,进一步强化了此地的交通优势,使得这个镇子在一年前正式升格为县。
莱西县由物流和商贸而兴,商业气氛一向非常浓厚,但是商业亦植根于农业。受今年大旱影响,粮食和各类作物减产,商人们能贸易的货源因此也大为缩水,市面上的热度不得不降了下来。
几条街道上,人流量明显减少,但也有些地方却格外热闹。
西街之上,酒家“徐伯即墨古方老酒”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过其中排队的却并非酒客,而是买粮的市民——东海酿酒业有着独特的“只能用陈粮酿酒”的规定,因此各酒坊要么收购陈粮,要么就建了粮仓,购粮存上一年才用来酿酒。而如今逢旱粮食大减产,这些粮仓就成了珍贵的储备,管委会已经下达了行政命令,在六个月内禁止酿造新酒,各酒坊必须开始向外出售存粮。
受限于行政力量,管委会对大部分的民间经济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只重点针对一些“可能会市场失灵”的行业,比如说博彩业这种极易令人失去理性做出不合理举动的经营项目。而酒类由于令人上瘾,同时利润不薄,也被纳入了这个范畴之中,监管力度较大,所以各酒坊也不敢不从。
酒坊出售存粮虽然是陈粮,但价格也比新粮便宜些,现在粮价飞涨,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来这里买粮的市民还是颇有一些的。
不过,今天一反寻常,徐伯家卖到一半,突然挂起了“粮尽”的牌子,不卖了!
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排队排了半天的市民们的不满。
“怎么好好的就不卖了?”
“你们这是囤积居奇!”
“掌柜行行好,我家米缸都空了!”
“这都快四元一石了,你们钱还没赚够吗?”
人声越闹越大,眼看着有点顶不住,徐家掌柜赶紧跑了出来,佝偻着腰对顾客们说道:“哎哟,各位,实在是对不住,可这不是我家故意使坏不卖。咱都是老街坊了,谁不知道我徐家一向乐善好施,这莱西县的青石路和城北的龙王庙我家可是捐了好一份的呢,哪会赚这个戳脊梁骨的钱?只是,之前我家想着麦收了之后市面多少能好一点,所以敞开了卖粮,可如今这情况你们都知道,外面十田九绝,我家根本买不到粮入库,眼看着就见底了,所以只能省着点卖了。大家见谅,见谅……城东‘见底清’还开着,要不你们去那边看看?”
众人听了解释,也知道是实情,没办法,只能摇头叹气一顿,然后往城东去了。
在街另一边,一辆云中牌马车正停在一棵老树下。车中,郑绍明和张国庆两人正透过纱窗,默默看着排队的人群。在看到粮尽散去的一幕后,郑绍明皱起了眉头:“本来觉得酒业储粮是个好主意,如今看来也顶不了多少用啊。”
张国庆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存量还是太小。根据之前的数据,国内人均一年消耗十斤酒,总共也就是两三千万斤的数量级。现在酒度数低,一斤酒耗一斤粮,折合过来也就是二十多万石的粮食,相比四百万石的减产量实在是九牛一毛啊!”
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和人口流入,现在东海国的人口估算值已经达到了280万,根据人均消耗和田亩清查两个口径估算,每年粮食产量应该在1200万石左右。今年受旱灾影响,这个产量可能锐减13,也就是400万石。这个数字成为压在股东们胸口上的大石,几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郑绍明摇了摇头:“走,先去粮仓看看吧,盘查一下存粮。我们应该有百万石的储量的,总不能要用的时候却用不上吧?”
根据前几届管委会制定的计划,管委会会把每年收到的农业税的20%储备起来,以应不时之需。东海立国后,财政逐渐上了正轨,农业税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前几年丰年的时候每年的存储量超过了三十万石。而每批粮食存储三年,也就说现在应有约百万石的历年存粮,虽然补不上全部缺口,却也不无小补了。莱西县从粮食贸易起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粮食储存基地,所以今天两人必定要来看一看。
路上,张国庆还在一边扳着指头算道:“就算仓储都是实的,可扣去我们的库存和酒业的库存,粮食缺口还有275万石。啧,这得去哪补啊?”
郑绍明按着太阳穴:“民间储量有多少,你们该有个统计结果了吧?这理论上应该不少啊。之前,我们引入了那么多先进技术,年年丰收,难道不该粮食堆在粮仓里发霉了吗?”
相比官仓的储量,民间自发的储粮应该要更多。毕竟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官府都是靠不住的,遇到了灾害民间只能自救才行,这就逼迫他们不得不建仓存储粮食,而实际上这些民仓才是救灾的主力。
张国庆苦笑了一下:“农业确实进步了,但供需是平衡的,农民种了粮出来不好卖,自然就会转而生产别的作物,不会傻傻种粮存着发霉。某种意义上来说,之前我们的连年丰收,反而助长了这种思想,反正市场上随处就能买到粮食,干嘛要自己存那么多呢?
不过你说的也不错,本来民间确实是有大量的自发存粮的。但是,之前两年西部的干旱也影响了我们这边的市场行情,使得粮价升高、粮食外售、存粮减少,又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消耗,存量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上。而且现在大旱,他们主动释放存粮的意愿也不会高,我估计如果粮价持续高位运行的话,大概也能有个一百五十万的投放量。算上这个,仍然有125万石的缺口。”
郑绍明闭着眼睛算了一下:“125万石,那就是九万吨……努努力,不是不能挺过去,但还是难啊。这个数量在后世,一个供应商说不定就能搞定,但现在,呵呵,光是运到口岸,就得好几百艘顺风级才行,更别说分发到网点所消耗的运力了……”
张国庆接茬道:“别说运输了,就是想买到这么多粮食也不容易。你要是说周遭有没有这么多粮食,那肯定是有的,江淮那片可没遭灾呢,那么多人,上亿石粮食都是有的。但问题是那边十亩地就是一家,一家一点,自己种自己吃,又没有道路和大卡车,怎么才能收集起来?买粮可不是量大优惠,而是买得越多越贵的,这个量级,足以震荡市场了。”
郑绍明又摇了摇头:“也不是要一次买完,分摊在六个月内细水长流,压力就小些了。唉,回去开个会再商量商量吧,开源节流,组合拳出击,总有办法的。对了,刚才在那边看到零售价都接近四元了,你说我们该控制一下么?”
过去,东海农业发达,粮价比较低,平年一般批发价每石一元,城市中的零售价差不多是每石两元,比起南宋每石三贯的价格要低了一截。但是现在旱灾粮荒,粮价眼看着就翻倍了。
如果是传统的封建统治者,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下令禁止粮商抬价。但命令好下,供需关系却不会因此而改变,最后要么阳奉阴违,要么通过其他途径重新达到市场平衡,总之命令是没用的。熟知经济学的东海人自然不会犯这个糊涂,那么如果想抑制粮价的话,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提升供应量了,这也是他们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张国庆想了想,摇头道:“四元……我觉得还可以,不用着急去控制。现在毕竟是灾年,涨价才是符合规律的。粮价高了、有了盈利空间,商人们才会主动运粮进来,农民们也会更有生产积极性,有存粮的也更愿意出来卖,这才能解决问题。南宋那边可是三贯一石呢,过去都是我们往那边卖粮,现在想让流向反过来,就只能抬价了。”
郑绍明点点头:“有道理,不过也不能太高,要不市民受不了,说不定还会引发恐慌。而且,哼哼,不要高估了那些粮商和大户的下限,要是粮价一路走高,他们非但不会开仓放粮,反而会囤积居奇进一步推高粮价。所以,还是得设置一个天花板价格才行,达到预警线就加大供应并采取其它设施……这个还是开会研讨吧,反正我觉得不能高于五元。”
……
1270年,5月7日,上海。
历史上的这一年,元宋双方在襄阳一带展开激战,江南百姓也感觉到危机临头,市面上岌岌可危。然而在这个时空,襄阳边界一片祥和,宋人坐看北方风起云涌,丝毫没有危机的感觉,日子可要过得好多了。
当然,身处局中的他们自然意识不到这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感慨,日子还是照过。而且,相比北方因干旱而焦头烂额的景象,南边的长江流域却仍然一片祥和,甚至因商贸的发展还繁华了不少,真是可嘘可叹。
在这闲适的日子里,黄浦江东岸,东海人经营的浦东商站旁的一处茶馆中,一群海商正讨论着最新的商贸要事。
“?”
纲首沙正谊拿到了一份残留着墨香的薄纸,惊讶地把标题读了出来。
他现在的惊讶,还只是因为上面的内容,但如果他知道这些内容是前天才制定出来的,那想必就会更惊讶了。
旱灾形势愈发严峻之后,东海管委会连轴转,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其中就包括这份新鲜出炉的。该政令前天通过之后,直接用电报发来了南宋各商站并就地印刷出来,然后发放给邻近的海商,要求他们参照行事。
“沙纲首,你对东海国的弯弯绕绕熟悉些,你说他们是什么意思啊?”另一名纲首也拿到了同样的一份纸,不过他对东海规矩不熟,就想着请沙正谊讲解一番。
旁边又有几名商人凑了过来,想听个热闹。
沙正谊把纸抖了一下,犹豫地说道:“之前看报纸,说是东海国大旱,如此看来,应是为此,东海朝廷才出了这份,要我等海商运粮过去。细细分来,这份政策可分为四部分:其一,是强制运粮策,也就是说每艘到港的船,必须携带至少十吨,也就是一百五十石的粮食,不过却不是博买,而是运到了就行,可以自行发卖;其二,是关税抵扣策,除了这强制的十吨粮,每多运一吨,便可得五元的抵税额,分三年兑现;其三,是公民政策,每运五十吨粮去,便可得一个东海公民身份;其四,呵呵,这可厉害了,形同分疆裂土了,要是运粮够多,便可得‘士’或‘大夫’的衔,在南洋或西洋得一封地……了不得啊!”
听完他的讲解,商人们或喜或忧,讨论了起来。
“如此说来,条件倒不苛刻。看之前的行情报告,东海那边粮价上涨,超三赶四了,江南这边去乡下收粮的话也就两贯一石,如此运去,不但不赔,还能赚上一点。”
“光计粮价,确实不赔,但把值钱的商货换成粗笨的粮食,挤占了船舱,少赚了钱,不就等于赔了?”
“是啊,更何况,此策一出,各家纲首都得买粮上船,周边的粮价岂有不涨的道理?到时候说不定粮食这块也得赔点。”
“但也没办法啊,你不载粮,人家不让你靠岸,那不是全赔了?而且,看看,五十吨就能捐个公民,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在东海国做生意不是方便多了?这边的狗官也就更好应对了。”
“是啊,没办法,只能先吃了这个亏了……对了,快,赶在别人前面,赶紧去买粮!”
“同去同去!哎对了,如此说来,我湖广老家粮价颇贱,若是买了贩售过来,岂不是也能小赚一笔?”
一时间,茶馆之中频频响起算盘的声音,在市场和行政的双重驱动下,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