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2章 开海禁

    朱厚照在众大臣面前,侃侃而谈。

    所有人都眼神带着震惊的看着他。

    只不过过了一个年,太子殿下怎么就突然开窍了起来?

    不止对国家大事这般关心。

    甚至连太祖的谕令、大明对待海禁一直以来的政策,都能娓娓道来。

    就连开海禁后,海上商船的安全,他甚至都考虑到了!

    弘治皇帝也与众人一同,心中惊讶不已。

    他还记得就一个月前,自己让太子增加了一门课,让杨廷和给他讲海禁一事。

    难道这些,都是他从这节课上学来的?

    弘治皇帝惊讶后,又满意的想着,原来自己也这般的高瞻远瞩。

    一下子就把这散漫、不务正业的儿子给扳回来了。

    朱厚照说完后,全场鸦雀无声。

    就连刚刚一直跟他针锋相对的刘大夏,一时之间都暂时说不出话来。

    朱厚照心中越发得意。

    开了海禁,进行海上贸易。

    根据赵策所说,是可以得到大批的银钱的。

    这些银钱,到时候他一定会用来说服父皇,大力发展水师,打造宝船。

    只等一切准备到位

    朱厚照握了握拳。

    海上贸易他大明要做,银子多多都要赚。

    不能与他大明进行贸易的,他便要出兵直接占领了!

    抢!

    朱厚照从始至终,都记得赵策说的这一个字。

    一时的贸易,只是为了重新发展他大明的水师!

    众人并不知道朱厚照心中是怎么想的。

    良久沉默之后,李东阳才率先开口道:“太子此言确实有理。”

    刘健也脸色凝重的点头道:“确实。”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这些倭寇之中,其中一大部分,是我们大明本地走私的人。”

    “我们大明虽然实施海禁,然而走私之事,一直屡禁不止。”

    “这些私船得不到大明的承认,他们为了活命,只能成为贼寇。”

    “他们能成功从海上回到大明,说明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不俗的战斗力。”

    “只要官府承认他们的商事地位,让他们变成真正合法的商人。”

    “而且还有我大明的皇亲在其中领导,这也真正代表了我们朝廷的认可。”

    “那这些海寇,也会变成我们大明的战力。”

    “再加上配备精良武器的商船,在附近的岛屿进行商贸,完全可行!”

    “甚至在行海途中,也能对那些侵扰我们沿海的倭奴,有一个震慑的作用。”

    刘健一番分析,众人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刘大夏却摇摇头:“此事虽可行,可未知之事太多。”

    “若是这些贼寇不能为我们所用,反而倒戈相向,我们该如何自处?”

    支持刘大夏的人,也适时的出声,开始分析了几句。

    他们所说的,无一不是水师荒废已久,万一开了海禁,就等于打开大门,迎了这些海盗进来抢掠。

    抢完后,他们甚至都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可以大摇大摆的走人。

    双方观点不同,现场很快便争论了起来。

    有些中立的,则保持着沉默,听着众人的话。

    看争的差不多了,弘治皇帝终于出声控制了局面。

    “诸爱卿。”

    弘治皇帝出声后,众人便安静了下来。

    “关于太子所说一事,朕觉得不无道理。”

    “刘爱卿等人说的话,也确实有这样的忧虑在其中。”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先保守着来。”

    “保守着来?”

    李东阳点点头,适时说道:“陛下言之有理。”

    “保守着来,先开一个港口作为试点,其他港口则继续推行从前的政策不变。”

    “臣以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刘尚书忧虑的倭寇与沿海百姓安危一事。”

    “同时,也能从一个港口的收入中,真正衡量评估是否值得我们大明全面开海禁。”

    李东阳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弘治皇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李阁老所言,正是朕所想。”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李阁老说的做吧。”

    “至于开海的港口”

    刘大夏看到陛下和李阁老的样子,就知道这两人估计是商量过的了。

    再有刘健刚才一番话,也可以听出他是同意了此事的。

    至于谢迁,他虽未表态,却并未出声阻止。

    刘大夏知道今日的争辩,自己肯定占据不了上风。

    然而他还是要说道:“陛下,祖宗之意不可违。”

    “即便太祖没有规定所有不能出口的商品,然而封闭港口,却是有实实在在的谕令。”

    “怎可如此轻易的就推翻?”

    朱厚照憋了许久,终于憋出一句。

    “荀子有约: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刘大人,祖宗家法是理,可实际情况来规定符合事宜的国策,更是理。”

    “既然都是理,为何只能用祖宗家法来治国,却不允许其他有利于国朝发展的国策?”

    虽然说的并不全对,但这些话一说出口,弘治皇帝便想慈爱的摸摸自己儿子的脑袋。

    这儿子,打小就聪明。

    就是为人太过懈怠,对那些圣人之言、治国之论和时政全部都不感兴趣。

    然而今日为了开海一事,居然都能引经据典了!

    弘治皇帝欣慰的想,孩子大了,想法虽然还幼稚,但不得不说,确实都很有道理。

    刘大夏沉默了一阵,最终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皇帝和太子都同意了,甚至得到了三个阁老的支持。

    “陛下意已决,可恕臣不能同意。”

    他站起来,拱了拱手:“老臣身体不适,请陛下让臣先告退。”

    弘治皇帝关心的说道:“刘师父年纪大了,便先回去歇着吧。”

    “天冷路滑,还请务必小心。”

    刘大夏苦笑了一声,被人搀扶着走出了暖阁。

    虽然他走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改口赞同。

    刘大人的战斗力,也不止于此。

    弘治皇帝也准备好了,他接下来会递交给自己的各种奏折。

    看着剩下的众人,他说道:“既要开海禁,那便要选一个合适的港口。”

    “不知道诸位可有建议?”

    刘健沉吟了一番,说道:“东南海沿岸倭寇之乱最为严重,臣认为,福建与浙江布政使司,都是合适的。”

    弘治皇帝点头,心中似乎早已有了章法。

    他的声音并不算大,说的缓慢有力,同时也带着对开海禁后的忐忑与大明未来的不安。

    然而无论如何,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他都要看看最后成果如何。

    “既如此,那便重启福建船舶司。”

    “在元宵后,希望诸位卿家能够给朕一个关于征收关税的合适章程。”

    “同时,各皇室宗亲,若有意参加此次出海贸易者,可通过当地巡抚上奏。”

    “海禁先从福建布政使司开始试行解除!”

    <script>ap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