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二章:曲意逢迎

    胡宗宪此时已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在赵文华的鼎力相助下,已能全掌浙江抗倭军机要事。

    一般来说,身系要务,是不必总是陪伴在钦差大臣赵文华身侧的。

    可胡宗宪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也有难言之隐。

    身在官场,胡大人自然深谙‘陪官之道’的重要性。

    陪官,陪的是能决定你仕途命运的领导,又陪的是能掌生杀大权的上司,陪好了名利双收,从此飞黄腾达;陪不好事业暗淡。从此万劫不复。

    胡宗宪不在乎名利,他在乎的是事业,在乎的是抗倭大业的前途。王江泾大捷,总督张经之难,他都看在眼里,这都是拜这位上司所赐,正是这些,使他清楚认识到上司话语的威力。往往上司的一句话,或者某个不经意的小事而能决定一项重大的历史进程。因此,胡宗宪极具洞察力,只要有机会,他绝不不会轻易离开赵文华的。

    再说了,他也实在不信任赵文华那阴晴不定的擅变性格,他必须要时时守护在赵文华身边,为那些正在前线奋勇杀倭的将士们当好主心骨,消除将士们可能遇到的任何掣肘。

    胡宗宪可以说是浙江抗倭前线总指挥,他要为浙江抗倭大业坐镇。

    他要时刻盯着赵文华的一举一动,掌握他的一言一行。

    这便是胡宗宪经常有事没事要来陪伴在赵文华身侧的重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想让赵文华‘低头不见抬头见’,时时刻刻能见到这么个人,时时刻刻能意识到他的存在,让赵文华心理上对他有种‘身边人、自己人’的吝啬定位,如此一来,抗倭大业可得以顺利进行,而不被人随意掣肘。

    这实在是一个无奈消极的消极办法,但胡宗宪不得不为之。

    ..............

    后堂很安静,只有五菱核桃相互摩擦时才传出来‘嚓嚓.....’的声音。

    盛夏的七月,天气带着火辣辣的热情涌进室内,令人不堪其扰。

    稍稍坐直了身体的赵文华,捡起身旁桌子上的三道文书,面露安详,遂又懒洋洋道:“汝贞啊!不是老夫说你,身为一省巡抚,该决断时还要决断,总不能事事都要让老夫来替你拿主意吧?”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着实对胡宗宪的‘拿捏不定’存有好感,被人高看奉承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秉大人,非是卑职不敢决断,而是因为此事关联重大,卑职见识短浅,恐不能妥善处置,还请大人孤意计较。”胡宗宪低眉顺耳,尽量摆低姿态。

    赵文华这才好奇地挺直身体,打开手中的文书,细细查看起来。

    “呵呵,慈溪县抗倭大捷,合计剿灭倭寇五十六人,生擒二十人,实在是可喜可贺啊!汝贞啊!实不相瞒,老夫本是慈溪县城骢马桥南人氏,家乡出了这等喜事,老夫脸上也有光彩啊!呵呵呵....”

    赵文华轻轻拂了拂胡须,贼眉鼠眼的脸上难得出现久违的争议笑容,旋即,笑容渐失,脸上阴晴不定起来,略带酸意道:“好啊!好,好一个年轻有为的少年张明远,几乎全凭一人之力就清剿了几十名倭贼.......咳咳,想当初,咱们合数千官兵之力尚不能有此胜绩,呵呵.....”突然想到了‘王江泾大捷’,为无缘亲自指挥而懊悔。

    胡宗宪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这个为老不尊的‘大人’嫉妒心肠又盛起了,再让他这么说下去,指不定又要说出什么神羞鬼羞的屁话来,到那时就不好圆场了。

    赶紧笑脸相迎,打断他即将出口的话语,拱手道:“这还不是大人您统筹有方,前方将士奋勇效力的结果?大人您指挥若定再创佳绩,实为我浙江之福、大明之福,卑职为大人贺。”

    顿了顿,又赞道:“其实这个少年---张明远正是大人您亲自招纳的豪杰啊!说实话,卑职实在对大人您的先见之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大人巡按东南以来,对内广施恩泽,对外痛展雷霆,浙直百姓感念大人恩德,无不拼死效命。因此,大人您广纳四海豪杰,登高一呼,群雄毕至,抗倭大业能取得如此战绩,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胡宗宪必须第一时间止住赵文华的嫉妒心,慌不择口时将张明远纳入抗倭将士行列。

    为了抗倭大业,胡宗宪忍了;为了护佑将士,胡宗宪更要忍。

    “呵呵呵,汝贞谬赞了,老夫哪有你说的如此神武?老夫只不过做了些该做的事情罢了。”

    赵文华终于不再提似被侮辱的事了,也不管穿越而来的张明远到底是不是深感他的恩德而加入抗倭大业的,反正能往脸上贴金就行。

    于是,白净的面皮上难得浮上一层淡淡的红晕,不只是羞愧之色还是自豪之色。虽然挖空心思后也没考量出自己到底做过哪些值得称道的善事,但生性喜好被人谄媚的他,在明知下属一番赞美之言属于没羞没躁的范畴,还是欣然表示接受,只是略有些更加装逼罢了。

    胡宗宪看他面色转晴,心中长长出了一口气,与伪君子打交道实在是太难了........其实他早就知道赵文华的个人不良癖好,因此与之打交道时,就是一个字-----捧。戴高帽谁不会?戴高乐嘛!把这讨厌的家伙捧舒服了,掣肘之患除了,做起事来自然就顺畅多了。

    虽然不会掉一两肉,但吹捧别人惯了,自己也难免面红耳热,真不知百年后会不会堕入拔舌地狱,受那无尽拔舌之苦。

    “这又怎么回事?为何知县、县丞都要请辞?”赵文华那本就善变的脸皮刚有些洋洋得意的春色,此刻又浮上铁青,岔道:“难道是下属功劳太大,自己无面目见人了?”

    对于别人是否该怀有羞耻之心他还是有自知自明的。

    真是一朵奇葩,无敌的先见之明奇葩。

    胡宗宪调整一下呼吸,稍稍适应了这朵奇葩的跳跃性思维后,不慌不忙道:“大人,请接着看第三本文书。”

    赵文华这才打开第三本文书,仔细阅读起来,异常专注的神情似乎要从中找到别人应该怀有羞耻之心的证据,半晌,放下文书,再次微颌双目,长叹道:“汝贞,对于慈溪县议而不断的游倭之争你怎么看?”

    胡宗宪小心地查看了他的脸色,恭敬道:“按理说,这游倭示威是个好计策,这些年抗倭之战之所以艰辛交加,全是因为市井流言过甚。若游倭示威,使我大明军民能亲眼目睹倭贼相貌,再枭首示众,可大大减轻我军民之恐惧心理,对抗倭大业有功而无半分过错。但卑职才疏学浅,也不能决断,还请大人您示下。”

    半晌,赵文华睁开双目,淡淡道:“县丞吴操之的辩解也不是没有道理,正是这些市井无稽之谈,彻底扰乱了我大明的君心民心,才至于抗倭之战不力。若真个游倭示威,再加重刺激军民,到底对抗倭大业是好是坏也不可知啊!”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