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办青楼(3,求收藏)

    “让他进来。”武大放下账簿道。

    不一会儿,知县张寿和师爷走了进来。

    见武大居然给他摆谱,心里略有不爽。不过为了分一杯羹,他依然表现的很客气。

    按照师爷的说法,这叫先礼后兵。

    “恭喜啊武大郎,听说你得了西门庆的家产,本知县特来道贺。”张寿皮笑rou不笑的道。

    武大摆摆手,对一旁的管家喊道,“大人你真是太客气了,人来就行了,还带什么礼物。管家,还不把知县大人的贺礼接过来,难道你想让知县大人一直拿在手里吗。”

    知县手里没东西啊?

    管家心思玲珑,愣了片刻,便明白了武大郎的意思。

    主人明知知县道贺是假,故意要让知县难看啊。

    他心底一笑,走到知县跟前,“知县大人,请把贺礼交给小人吧,小人好给你看茶。”

    知县脸上的rou,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道贺”已经说出口了,不带礼物的确不像话,有失知县身份啊。

    可是,我特么是来道贺的吗?

    一旁的师爷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心想不会说话咱少开口行吗。

    被这么一弄,他没法再先礼后兵了。

    只好开门见山,

    “武大郎,你不过是一个买炊饼的,西门大官人怎么可能欠你的钱,而且还是百万两,此事着实可疑。”师爷冷笑一声,干脆撕破脸皮,“现在想想,西门庆死的蹊跷,此事会不会和你有关呢?”

    威胁,

    吃果果的威胁!

    武大郎冷笑一声,“好像是张大人下令焚烧尸体的吧,没有经过仵作验尸,就下令焚烧尸体,似乎违反了大宋律令。身为知县,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我现在有理由怀疑,张大人是不是想要遮掩什么。”

    武大郎戟指大喝,至刚之气爆发出来,

    霸道至极!

    张寿和师爷都是书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登时吓得脸色惨白,不由自主的后退了几步。

    “我……我哪有?”张寿抹了抹冷汗,辩驳道,

    然而,

    却显得那样无力。

    “叮咚——”

    “主人这盆脏水泼的好,奖励100积分。”

    这个时候,就连一向有主意的师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件事情若上面追究起来,张寿这个知县可能不保。

    “我当然相信张大人没有那个意思,但要是让知府大人知道了,会不会也相信你,我就不知道了。”武大收敛气势,露出微笑。

    未按律法办事,要是让知府知道,张寿这个没后台的家伙,官位定然难保。

    张寿后悔啊,

    当时烧的大快人心,谁知道会埋下这样的隐患。

    本来,他是来找武大郎要好处的,

    现在反过来,被武大郎威胁了。

    “武大官人,只要您不说,知府大人又怎么会知道呢。”师爷怕张寿说错话,连忙陪着笑脸走上前,从腰包里掏出一张,刚刚从别处坑来的银票,塞到武大郎的手里,“这是知县大人的贺礼,我们是真诚前来道贺的。”

    那可是一百两啊,他的心都在滴血。

    “对对对,我们是真诚前来道贺的。”张寿连忙跟着道。

    现在,他只能认孙子。

    他打算等过一段时间,此时淡化后,他完全可以伪造一份验尸报告。到时候,再来找武大算账。

    武大收起银票,zui角笑意更浓。

    “大人您真是太客气了,过两天,我有一个新店开张,想请大人您出席,大人您不会推辞吧。”

    “一定,一定。”张寿连忙道。

    “若没其他事情,我等便告辞了,衙门里还有不少公务要处理。”师爷拉了拉张寿的衣角,提醒他撤退。

    他发现武大郎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再待下去,恐怕要光腚出门了。

    说完,两人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跑了。

    “主人,您真是太厉害了。这还是老奴第一次,见知县给别人塞钱呢。”管家佩服道。

    以前,都是西门庆给知县塞钱。

    他不禁对武大,多了一份敬意。

    头顶的数字,也变成了88.

    超过九十,基本上就是忠仆了,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会叛变。

    “不过主人,张寿还好对付,但他身边的师爷,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您今日让他吃了大亏,只怕他日后给您穿小鞋啊。”管家担忧道。

    师爷?

    跳梁小丑而已,不来招惹自己则罢。他要是敢咋呼,武大不介意阳谷县换个师爷。

    “跳梁小丑,不必理会,管家,你去通知一下阳谷县有名望的人,告诉大家,武家后天新店开张,届时会有惊喜。”

    武大郎说完,接着补充一句,“别忘了给张寿送一份请柬。”

    管家诧异的看着武大,“主人,我们开绸缎店还是生药铺?”

    西门家是阳谷县第一开生药铺的,有四个门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绸缎店。

    这两种门路多一些,管家自然会往这方面想。

    然而,武大郎摇了摇头,

    “这次,我们办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