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策虽然贵为皇子,却自小在寺院长大,深知民间疾苦。
当年他随师父化缘,曾亲眼看到,因为蝗灾欠收,还不起豪强富绅的借贷,被迫将田地房舍变卖,大冬天被赶出家门的惨状。
他还曾亲眼看到,那些被迫沦为佃农的百姓,辛辛苦苦的劳作了一年,却依旧食不裹腹,卖儿卖女。
他更知道,这关中虽大,但一大半的田地,却掌握在关陇勋贵的的手中。
而关中数百万的人口,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那些勋贵豪强的佃户。
正是凭借着如此雄厚的实力,当初那些关陇勋贵们,才能轻易抛弃了杨广,拥立李渊坐上皇位。
在那些关陇勋贵眼中,隋朝唐朝并不重要,谁能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拥护谁称帝。
反之,便推翻你,另选一个人当皇帝。
李长策知道,他虽然种出了玉米,但若百姓没有田地,这玉米的价值,最终还是会落入那些关陇豪强和五姓七望手中。
若他真想泽福苍生,就必须要把土地从豪强士族的手里抢回来,还给百姓。
清检户口,推行均田制,便是实现这一目的之手段。
关中,就是他率先拿来开刀的地方。
“父皇,清检户籍,工程耗大,所耗人力物力极大,如今天下方定,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儿臣以为不易大动干戈。”
李建成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太子的东宫阵营,背后主要的势力,便是关陇勋贵。
眼下李长策要在关中清检户口,要损害关陇勋贵的利益,他岂能不站出来反对。
“陛下,太子言之有理,这均田制虽然有利于国家,但土地之事,关系国本,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怨,微臣也以为不便操之过急。”
新城县公宇文士及,即刻也站了出来,附合李建成。
紧接着,东宫一派的朝臣们,纷纷站了出来,以各种理由,反对李长策的提议。
当然,他们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句句不离百姓,却绝口不提,李长策提议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他们自己。
“长策啊,现在就在关中清检户籍,推行均田制,会不会太急了,要不要再议一议。”
李渊也犹豫了。
他身为大唐皇帝,虽然靠着关陇勋贵的支持,坐上了皇帝宝座,但帝位已得,自然也想打击关陇勋贵,加强皇权。
只是,面对太子和这么多朝臣的反对,李渊便不得不有所顾忌。
李长策却傲然道:“父皇不必有所顾虑,此事全权交给儿臣去办便是。
儿臣只需要父皇下一道旨意,允许儿臣便宜行事,但凡阻碍清检户口,推行均田制者,允许儿臣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这四个字,如四把钢刀,扎在了所有人心头。
大殿中,上至李建成,下至宇文士及,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纵然是李渊,也为之色变。
李长策这是在跟李渊要生杀大权啊。
谁敢阻挡他推行均田制,他就要谁的脑袋。
“他这是要用血腥手段,以ShaLu开道,以武力做后盾,强行推行均田制啊……”
李世民震撼的目光,看向李长策,眉宇间隐隐流转着几分佩服。
有千古一帝见识的他,心中早也算盘着,一旦夺下帝位,就在全国推行均田制,打击豪强世族。
只是,以他的胆色气魄,也只是想着徐徐推行。
他却未想到,李长策会如此激进,竟要以雷霆手段,速战速决。
这份胆色气魄,纵然是李世民这个政敌,心中也不禁钦佩。
大殿上,死一般的安静。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李渊。
李渊的目光,则一直盯着李长策。
李长策一拱手,毅然道:“陛下如果不想让大唐重蹈前隋覆辙,就请相信儿臣,把一切都交给儿臣去办吧!”
前隋覆辙!
四个字,正戳中了李渊心头那根刺。
他害怕,有朝一日,那些关陇勋贵们,也会像抛弃杨广一样,将他抛弃。
他更害怕,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也会如隋朝那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也许,这大殿中那些关陇勋贵出身的臣子之中,不久的将来,便有下一位被选中拥立的皇帝。
“不行,朕绝不容许那样的事发生,大唐是李家的天下,谁也别想夺走!”
李渊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犹豫荡然无存,只余下无尽的决然。
“李长策听旨!”
李渊一声厉喝,往龙座上一座。
“儿臣在!”李长策慨然拱手。
李渊一拂手,厉声道:“朕命你从即日起,全权主持关中清检户口,推行均田制事宜,但有敢瞒报丁口土地,有所阻挠者,朕准你先斩后奏!”
“儿臣领旨,儿臣必不负父皇重托!”
李长策慨然领旨,起身转身阶下众臣,如刃的目光扫过。
那一刻,宇文士及等关陇勋贵们,无不打了一个冷战,后颈掠起了一丝深深的寒意。
他们仿佛有种错觉,天子的宝剑,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李长策,就是那柄天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