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一百零三章 疆王执意,青城作难

    北疆王是青城的贵人,可以说,没有北疆王就不会有日后的段青城。这一点即便是在多年之后,物是人非之时,青城也始终这般认为,未曾动摇分毫。甚至,若非日后辉帝百般刁难,若非大齐之主不是北疆王,青城都认为,自己一定会尽全力报答北疆王,尽忠职守,直到百年。

    而若非事与愿违,辉帝始终不愿相信段家之人,始终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北疆王和青城两人,必能相互成就,成为一时佳话,后代将帅之间学习的楷模。

    北疆王为人率直,做事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会以权谋城府算计谁,因此关于他的来意,并未掩饰什么,反倒是毫不避讳的“挖墙脚”了。

    而听完他所说之事,青城略显诧异,但是片刻后也就想通了。对方可是北疆王,若当真只是为了看看故人之子,何必如此着急的千里迢迢而来,因此必定是有要事相商的。

    当然,起初青城抱有一丝幻想,北疆王是为了段家蒙冤一事而来,但后来通过交谈他发现,北疆王虽也认定段飞岩是忠臣,可是却没有为段家平反的意思。或许是时机未到,也或是证据不足。哎,本来就没有什么证据,一切都是莫须有的罪名,又如何证明?

    不过,若当真北疆王愿意支持青城,愿意助他立功封侯,为段家谋划,青城也是感激的。毕竟他不是三岁小儿了,他非常清楚,像段家这等莫大的冤屈,绝不是什么证据、公义就能平反的。而青城之所以要从军立业,以信庭侯为目标,正是因为平反的第一前提,就是青城有足够的地位,让朝廷重视。

    古往今来,冤死的忠臣不计其数,每一桩每一件都让人心痛,但并非都是帝王昏庸,朝廷无能,很多情况下是对方身份卑微,甚至没有能力告御状,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冤屈。因此青城的想法其实也不算错,若要辉帝为段家平反,或者说辉帝愿意为段家重审冤案,那自己就要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势,这样才能让整个过程顺利进行,并且确保不会有人从中作梗。

    而想要平反,第二个前提就是自证。何为自证?既然有人冤枉你是奸臣,那你就做个大忠臣给天下人看;既然有人冤枉你意图谋反,那你就为大齐立下不世之功,保家卫国守土一方。如此,方能自证清白,也能让旁人相信,你是忠臣,蒙难是冤。

    所以综上所述,再加上青城对自己的了解,想要以他的本事为段家申冤昭雪,让这桩冤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从军立业是他最好的选择。何况段家三代为将,世代忠良,段飞岩又是因军中之事被贬,所以青城想着,在军中重新建立威望,会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他这罪民之身,在军中又无依仗,想要建功立业,实在难于登天。有本事不代表一定会有机会,有机会也不代表一定会属于你,而就算你有本事也抓住了机会,那功劳也未必会属于你。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真理。

    所以,青城要想成事,就必须有个大人物全力支持,加上他的本事,再抓住那些来之不易的机会,方才有可能。所以青城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孤鸿王,而非随便去了一个驻城军,正是因为孤鸿王是有这个能力的人,况且青城原以为他和段飞岩交情不浅,应该会相助一二,这才投身万厉军。

    然而接触下来青城才意识到,孤鸿王和段飞岩根本不是一路人,前者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待人不诚,哪里会是个英明之主。可是他既已从军,眼下又并无更好的去处,因此也只能待在这里另寻他计。可是,就在今天,机会来了。

    北疆王和孤鸿王这两人,可以说完全没有对比的意义。先说权势地位,孤鸿王只不过是外姓王首,对辉帝来说始终都是外人,更何况异姓王的地位是要低于皇室宗亲的,更勿论北疆王这个王爵之首了。

    没错,北疆王的确是大齐的王爵之首,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孤鸿王见到北疆王时,也只能称呼自己一声“小王”。所以在这方面,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因此,孤鸿王能给予的支持,北疆王只会给的更多。

    再说人品,两人更不可同日而语。北疆王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爱民如子,这在军中或是朝廷都是人尽皆知的,因此若有机会托付于他,后者必会尽心尽力。反观孤鸿王,对任何人都不以诚相待,把所有的将士都视为棋子,根本不顾旁人的性命,甚至草菅人命。

    所以,不管如何对比,北疆王都会是比孤鸿王更好的选择。但是,当这个机会落到青城的头上后,他反倒有些犹豫了。首先,常言道忠臣不事二主,青城先投身万厉军,后又靠向北疆王,此等行为容易落人诟病,更不似君子所为。何况青城要证明自家的忠义,又岂能在这方面被人抓住把柄?毕竟孤鸿王还未加害于己,反而是初战就给了青城挂帅的机会,让他立下战功,他又岂能在这时行不义之举呢?

    其次,孤鸿王今日才刚招婿于他,他转身就去了龙骑军,此等行为,莫说孤鸿王了,就连青城都认为有些不妥,似乎太不把孤鸿王放在眼里,更像是急于摆脱穆凰。因此,青城也怕他父女误会。

    所以,当北疆王满心以为青城一定会欣然接受他的邀请时,后者反倒是皱着眉头沉默了下来。半晌,北疆王看出了青城的为难,似是有些费解,不禁开口问道:“怎么,是本王说的唐突了?”

    北疆王开口发问,青城不能再保持沉默,急忙双手抱拳施礼,说道:“王爷切莫这般说。承蒙王爷器重,有心栽培青城,是在下的荣幸。青城在家父那没少听王爷的英雄事迹,一直都敬佩万分,若能跟了王爷保家卫国,那当真是天下武将共同的心愿了。”

    青城虽然夸赞了一番北疆王,但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北疆王听到耳中,心中有数,因此严肃地说道:“本王不喜欢说话拐弯抹角的,当然,本王也知道你是重视礼数,并非溜须拍马。不过青城,有话直说即可,这里也没旁人,你只当本王是你的世叔。”

    “多谢王爷垂爱。”

    说着,青城长出了一口气,解释道:“承蒙王爷器重,青城理当谢恩。但是,青城初到万厉军不久,穆王爷对在下也算是关怀有加,何况初战即让青城挂帅,不难看出穆王爷对在下的信任和栽培之意。当然,这其中或许是有些,误会,但是总归一句话,穆王爷他施恩于我在先,青城又岂能行那不义之举呢。”

    青城所说两人之间的误会,自然是指孤鸿王有意招婿一事,但他没有详说,北疆王知道该是有些难言之隐,因此并未追问。不过,他对青城这番言论倒很是赞赏,起码青城并非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之辈。

    “哎,只怕是你有心尽忠,穆厉却无意尽心啊。青城,本王与穆厉份属同僚,一东一北又同为擎将,大家都是尽忠朝廷的,本王原不该妄自议论他,但事关于你,本王对段家实在诸多愧疚,所以本王宁愿做个小人,也要多说一句。穆厉为人阴险,待人难诚,飞岩兄和他一向不合,对你,他是不会真心相助的,就怕你这一腔忠义之心,到头来只会被人利用啊。何况你肩上还有家族重托,又有朝廷期盼,孰轻孰重,你该分得清。”

    看得出来北疆王也很是矛盾,究竟该不该这么直白的和青城论及孤鸿王,生怕被后者听到耳中,伤了一方诸侯的心。但他似乎极力想要将青城拉拢过来,因此也顾不上这许多了。

    北疆王为何一定要将青城收入麾下?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公,青城是个将帅之才,更难得的是他忠心可鉴。他不缺本事,缺的就是机会。而如果能将他用心栽培,将来必定会成为一方良将,甚至四方擎将的接班人。这对大齐来说,是重中之重。但是以他对孤鸿王的了解,青城真要在他手下为将,或是被埋没,或是被“消失”,总之功成名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孤鸿王不喜欢段家的人,更不愿段家的人东山再起,这一点北疆王深信不疑。

    在私,北疆王的确是因段家蒙难之事感到亏欠,所以,能有机会帮到青城,帮到段家,他必定不遗余力。因此,他坚持要拉拢青城。而听完他所说的,青城又陷入了一阵沉默之中,因为在他的心底,或多或少也是有些相信北疆王之言的。

    然而原则所在,青城还是不愿在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北疆王呢,也知道他为难,因此不愿强逼,沉吟片刻后轻叹了口气,然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说道:“这样吧,本王此行还要会个朋友,并不急着返回北境,所以算是给你点时间考虑。待本王返程之时,咱们再聊,如此可好?”

    听到北疆王的话,青城感激万分,双手抱拳说道:“王爷一番好意,还处处为我着想,实在让青城惭愧啊。我一定仔细思考此事,争取给王爷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此甚好。行了,正事谈完,咱们不再提这些烦心事。来,今日咱们痛饮一番,本王要与你段青城煮酒论英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