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街,卧龙居。( .)
王阳平正在闭目养神。
李二给他封了一个游骑将军,但却是一个闲职,并不是实职。
换句话说,王阳平现在已经开始领朝廷的俸禄了,却不用上班干活。
但他不满足啊。
游骑将军,只是一个比驸马都尉稍高一点点的官职。
在王阳平看来,这太低了,配不上他的绝世才华。
我王阳平是要进入朝堂,进入权力核心,进而掌握天下权力,再取李二代之的人。
若是从游骑将军开始爬起,到执掌朝政大局,那得要熬到什么时候?
王阳平不干。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
实际上,当官也一样,起步要高。
去基层打磨无数年,也升不了几级。
如果在朝堂的核心圈里面混,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王阳平采取了养望之法。
当然,他的养望,不是像一般的人那样,隐居,清谈,再慢慢积累声望。
王阳平选择在闹市中养望。
与别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现在,名声已经打响。
接下来,就看他怎么运作了。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唱名之声。
“清河崔氏崔绵锦,博陵崔氏崔哲彦,范阳卢氏卢文真,荥阳郑氏郑德惠,太原王氏王修诚,前来求见。”
五姓七望的人?
终于来了吗?
王阳平的嘴角边,浮起一抹淡淡微笑。
他们既然送脸下乡,那就别怪自己将他们当作是踏脚石了。
“进来吧!”
王阳平淡淡应了一声。
他站起身来,将墙上挂着的诗词文章,都收起来。
不能吓着这些人了!
很快,崔绵锦,崔哲彦,卢文真,郑德惠,王修诚,五人鱼贯而入。
进入里面,五人才发现,这个卧龙居里面,空荡荡的。
除了一张桌子,一张躺椅,再别无他物。
躺椅之上,王阳平正闭目养神。
见到他们几人起来,也不起身迎接。
“麒麟才子今何在?天下第一王阳平!王阳平,你好大的口气?”
崔绵锦见到王阳平如此无礼,不由得骤然升起怒意。
“有实力,便有自信。诸位若是有求于我,还请备足礼物,带上诚意再来,若是无事,好走不送。”
王阳平闭目而谈。
卢文真上次被王阳平打了一记耳光,此时仍怀恨在心。
听到王阳平的话,顿时跳了起来。
“你有什么本事,也敢妄称天下第一?”
“治国之道,平戎之策,皆在心中;天下才有一石,我,王阳平独占八斗。”
就是这么狂傲!
听到王阳平的话,几人皆是愣住了。
早听说此人狂傲异常,却没有想到,他比传说中的更狂,更傲。
“治国之道,平戎之策,过于宏大,恐怕我们谁也无法说服谁。依在下之见,不如,我们来较量一下诗词文章,我倒要看看,你这位传说中的麒麟才子,是否真有麒麟才气?”
崔绵锦缓缓开口。
“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位出题,在下接招便了。”
王阳平满不在乎。
此言一出,崔绵锦顿时喜出望外。
他们来此之前,早就打好了稿子,几人一起,仔细推敲许久,琢磨出了一篇佳作。
崔绵锦绝不相信,王阳平能在短时间内,写出更好的作品。
若是王阳平输了……
那么,“麒麟才子,天下第一”这个神话,可就破灭了!
相反,踩在王阳平的身上,他清河崔氏的声望,可以进一步抬升。
“那好,我等便以江月为题,各作诗一首。”
王阳平哈哈大笑。
“我也不瞒诸位,前不久,在下正好写了一首江月为题的诗。”
这首诗,李纲曾经看过,故而王阳平很是大方的说了出来。
王阳平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色。
崔绵锦心中顿时浮现不妙的感觉。
但旋即镇静下来。
即使如此,那又如何?
自己手中的诗作,可是他们几人反复推敲的精心之作。
崔绵锦绝不相信,王阳平能写出更好的诗。
更别说,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即令王阳平的作品和他的不相上下,甚至还稍稍超过一线,只要评论之人带一点风向,将他踩下去,也很容易。
崔绵锦对此很有信心。
毕竟,评价一首诗的好坏,除了诗作本身的水平高低,也与品诗的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五姓七望,在长安城的影响力极大。
到时候,由名宿大儒品评一下,踩低王阳平的作品,抬高自己的。
如此一来,可就是稳操胜券了。
想到这里,崔绵锦心中的畏惧之意,一扫而光。
“既然如此,那就请阁下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了。”
王阳平也不客气,走到桌前,提笔一挥而就。
《春江花月夜》,在后世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甚至,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王阳平当然信心十足。
倾刻之间,一首《春江花月夜》,在他笔下徐徐写出。
看到此诗,崔绵锦等几人,顿时有若被一盆冷水,当头淋下。
此诗的水平之高,远非他们手中的作品所能企及。
崔绵锦很是清楚,即使由自己崔家的族老来评品,他们也会认为此诗远超过自己手中的作品。
毕竟,水平差距太大了。
就算族老们有心相帮,也无能为力。
他们也要顾忌自己的名声。
免得被世人骂他们都眼瞎了!
王阳平落笔放下,转脸望向崔绵锦等人。
“现在,轮到你们了!”
听到此言,崔绵锦、崔哲彦、卢文真、郑德惠、王修诚,五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上前。
很明显,无论谁上前,都会成为王阳平踩的踏脚石。
但是,即令不上前,难道就能逃脱得了吗?
这一刻,五人如丧考妣,肠子都悔青了。
为什么要来这里挑战王阳平呢?
好好活着不好吗?
见到他们没有反应,王阳平却是不愿就此放过。
他拿起自己的作品,走向店外。
“在下应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俊杰相邀,特作此诗。”
说罢,王阳平就手中的诗作,挂在了大门前。
.